【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建立英語教學高效課堂要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要有輕松民主的氣氛,教學方法要多樣化,要課堂內外結合。
【關鍵詞】和諧融洽 師生關系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0-0109-01
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之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是高效課堂教學的出發點。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效課堂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創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一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課程標準指出: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開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多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教師和學生如何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重要。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花時間學習這門課,提高學習成績。不喜歡某一位老師,他們也就不愿聽這位老師的課。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時時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使自己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只有這樣,師生關系才能和諧融洽,學生才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二 輕松、民主、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程標準教學建議中指出: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只有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課前,可根據教學內容,由教師用學生能聽懂和大致能聽懂的英語講一個幽默笑話、一則諺語或由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英語會話練習、自由演講、自由談、集體唱一首英語歌曲等。從而活躍氣氛,激發學生興趣。總之,要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興趣盎然。
三 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充滿情趣
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力求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每個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學習過程中的失誤采取寬容的態度;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相互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自我的空間;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為了激發、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
四 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外語教學應主要放在課內,向45分鐘要質量。但要學好英語光靠每周幾節英語課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還要大力開展課外教學活動。但這種活動,不應是課內教學的繼續,也不應是無組織的放任自流。教師應針對不同班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愛好的同學,進行適當地組織。比如,有目的地培養骨干,開展英語游戲、演唱會、朗誦會、講演比賽、識詞默寫比賽、作文比賽、聽力比賽等,既可各班內進行,也可同年級、全校進行。其目的是豐富學生課外生活,鞏固課內學的知識,創造英語語言環境,培養學生學英語興趣,使課內外結合,相得益彰。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