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涌向城市,農村中學生源日趨減少,班級人數較少,成了名副其實的小班化。小班化音樂教學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使每一位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更全面、更和諧的發展。
【關鍵詞】音樂 農村中學 小班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0-0113-01
素質教育不僅要使學生學會學習,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生存和做人之道,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和強烈事業心的人,一個有科學文化知識和開拓能力的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而小班化教育正是在這種先進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深入素質教育的領域而進行的前瞻性、開拓性的工作。
一 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小班化音樂教學整個過程應該讓學生多想、多動、多參與、多感悟。小班中的音樂教學,空間比較自由寬敞,每個學生可享受的教育資源程度、接受平等教育的權利與機會大大提高。農村孩子由于外出參加活動的機會較少,加上自身對音樂接觸較少,自我表現欲不強,參與課堂活動就不夠積極。要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并進行主動思維,就必須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激發學習興趣。要克服學生的膽怯心理,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然后再因勢利導,使這部分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信感。老師要緊扣新大綱的要求,結合小班化的特色,在音樂活動課中,要讓學生人人都積極參與,并能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和創新思維,讓學生的思維不受限制,對學生每一個閃光點都應給予充分鼓勵。在音樂課中,無論主題是欣賞、唱歌,還是器樂演奏,教師都要用心啟迪學生的想象力,只有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才能理解音樂的意境,體會旋律的優雅動聽。
二 以研究性學習為切入口,培養學生個性發展
開展研究性學習,注重學科間的互相融合,以小課題的形式進行學習,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學生的個性在研究當中得到充分的發揮,注重音樂教學由課內向課外延伸,不僅課內其樂融融,課外也能主動發展愛好。大量充實音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 勇于探索,實施小組合作學習
音樂是群體性的活動,需要相互配合,同時也是一種以音樂為紐帶進行的人際交流,它有助于養成學生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在小組合作互動中,學生彼此間團結友愛、互相幫助。許多平時默默無聞的學生開始變得異?;钴S,不善言談的學生敢在眾人面前講話、唱歌了。這樣,使學生既掌握了知識、鍛煉了能力,又增進了相互間的友誼。這正是小班教學的真諦。
四 走進學生心靈,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學過程是師生的互動過程、師生的交流機會增多,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提高。小班化對老師是一個全新的考驗,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會讓老師變得輕松,而是需要教師做更多的情感投入、更多的精力投入,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得到更多的人文關懷。小班化為師生之間的交往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同學之間情感融洽,師生之間親密無間。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音樂教學,學生能充分享受愉悅,培養美好的情感,提高藝術修養。
五 積極利用現代化信息教學技術,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應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給課堂教學帶來勃勃生機,并且其教學信息量增大,在審美感觀上,視覺刺激較強。運用網絡,聯系生活實際,把學生的智力發展從一個水平引到更高的水平,讓學生在生活中自主實踐。生活的范圍有多大,學習音樂的范圍就有多大。充分利用廣闊的音樂環境,憑借網絡創設音樂與生活緊密聯系的情境,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音樂、欣賞音樂。
六 充分利用課堂評價
課堂評價對于學生來說很關鍵,教師給出一個準確的定位,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優點,也就為以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進行評價,根據學生的心理成長進行評價。課堂評價是為了引導學生更準確地學到知識,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所以評價的前提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創新成果,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通過在課堂上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課堂、參與課堂,更好地實現課堂的有效性。
總之,小班化教學中,教師所有的行為思想都應以學生為本。讓教育適合學生的個性發展,融入學生行為,這是素質教育的行為準則。確立學生在音樂課中的主體地位,只有使所有學生充分參與其中,才能讓學生體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從而實現讓每一位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更充分地發揮潛能和發展個性,使得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更全面、更和諧的發展。這也正是我們在進行小班化教學時追求的最終目標。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