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巧妙設計“問題串”,將“問題串”貫穿于課堂教學,使提問更加有目的,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內容,開拓學生思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問題串 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0-0139-02
哈爾莫斯認為:“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創新?!迸囵B學生的問題意識,使提出的問題具有有效性,是數學教學的核心,是學生自身發展的前提,是學生主動探索、主動創新的基礎。用問題引導學生學習是有效教學的準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構建問題系列,在教學中合理運用“問題串”,有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升課堂效益,促進學生的進步。下面就是本人在教學中的點滴經驗。
一 巧設情境化“問題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構建有效的“問題串”,使學生能盡快進入課堂教學的主題是我們的共同愿望,而數學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走近數學,而“問題串”則可以把數學與學生生活實際或現有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這樣不僅能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教學氣氛,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旺盛的求知欲,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設計以上的一個生活“問題串”,學生對不管多少年前還是多少年后,爺爺的年齡總是大于爸爸的年齡這樣的生活體驗,使學生理解了不等式的一個性質,容易得出結論:當不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同時減去)同一個實數,不等號的方向不變。從而輕松地接受了“不等式的性質”的學習。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與學生相關的生活情境,將與學生學習相關的知識鑲嵌在真實的情境中,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習變成一種活動,對學生而言,有著強烈的親和力,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的距離,使他們非常積極地投入到思考中。學生自己的主動發現和探究,改變了知識的呈現形式,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學習方式,使數學知識貼近了學生的生活,我們發現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明顯提高,參與學習的學生增多了,課堂上學習的氣氛也濃厚了。
二 巧設層次化“問題串”,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這樣處理教材后,學生有了感性認識,有助于理解元素與集合的關系、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系及運算,也就達到了講解此習題的目的。不同基礎的學生要求掌握不同層次的內容,一般的學生要求掌握前兩個問題,基礎好的學生要求掌握全部問題,學生在帶著問題學習的過程中,改進了自身的學習方法,也提升自身的思維品質,順利地解決了集合的重難點問題,達到了良好的課堂效果。
三 巧設開放式“問題串”,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所謂“開放”,包括數學教學內容、學生數學活動和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相互作用等幾個方面的開放。課堂教學中,設計一個開放化式的“問題串”,能使學生打破原有的思維模式,展開聯想和想象,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進行思考,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等思維品質。
問題1:用作出函數的圖像;
問題2:根據圖像說出這個函數在哪些區間上是增函數?哪些區間上是減函數?
問題3:用實例說明此函數所表示的意義。(提示:給變量x賦予不同的內涵,就可得出函數y不同的解釋,我們從物理和經濟角度出發給出實例。)
這種開放式的“問題串”,其答案不是唯一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熟知的生活體驗,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開展智力活動,用多種思維方法進行思考和探索,用自己的數學觀來表達的機會,表達他們對問題的多層次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培養了學生不斷進取的精神,強化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這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成了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
當然開放式問題的教學費時較多,易受課堂教學課時的制約,我們必須適當控制問題的開放程度,必要時做一些鋪墊。選擇接近學生學習“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所包含的事件應為學生所熟悉的,是通過學生的現有知識能解決的、可行的問題。
四 巧設體系化“問題串”,整合學生的知識結構
數學知識是相互貫通、協調,并在相應的層次及層次與層次之間呈現整體性的,這種整體性能對集合數與函數、解析幾何和空間圖形等產生整合功能。此外,這種整體性還反映在數學與其他學科知識的有機關聯而產生的知識的統一與綜合上。這些無疑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產生積極影響,所以在整合歸納和復習數學知識時,恰當設計相近題類和方法的歸類的“問題串”,可以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學習知識系統,促進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案例:在學習《直線方程》時,對于復習直線方程的“問題串”。
通過以上“問題串”設計,把代數方程、幾何圖形二者有機地串聯起來,幫助學生梳理了這一節直線的方程知識體系,如直線的方程,直線的兩個重要概念傾斜角和斜率,求出直線方程的三種形式,直線方程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和點到直線的距離等,從而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
總之,問題是數學教學的中心,數學課堂是在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展開的,可以說,設置具有價值的問題串是一堂課的“靈魂”。在“問題串”的設計時能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巧妙設計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串”,這有助于學生思維活動的展開、創新意識的增強,這能真正讓學生走進課堂,實現課堂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張建剛.創設問題串,構建積極高效課堂[J].數學教學通訊,2011(24)
[2]俞美丹.讓“問題串”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09(S2)
[3]婁小力.新課標下創設問題情境的途徑[J].高中數學教與學,2007(9)
[4]趙刊、王書會.今天如何教學生[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