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它體現了一所學校的校風。校園文化是由學校的每一位成員,一代又一代創造、奮斗留下來的物質的和精神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學校個體的特殊性,它能全方位綜合折射出校園精神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一 環境育人,凸顯教育的魅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校園的每一塊墻壁都會“說話”。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在校園的所有墻壁上都寫了標語,每到一處都有一處的教育意義,使學生處處都能受到教育。例如:
第一,走廊藝術,設計在走廊墻壁上安裝不同形狀的展板,展板主題以樓層劃分。一層:行為習慣——禮儀,行為習慣分為三塊,大墻做一些行為知識,柱子上做的是禮儀方面的經典語句,柱子之間的墻做的是禮儀三字歌。二層:少年大志——少年立志,最后成才的人物故事。大墻做的是少年立志的經典故事,柱子做的是學習方面的經典語句,柱子之間的墻做的是和學習方面有關的知識。三層:書香校園——營造書香校園,成就書香人生。
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走向未來的基石;讀書是人們重要的學習方式,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所以提倡書香文化。
走廊吊板: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
大廳:三風一訓和教師風采。
樓梯位置:一側做古詩,一側做學生的作品展。在西樓梯全是學生作品,每月更換一期,天天都有學生駐足欣賞的身影,那是對被選同學的羨慕,也是對自己的期待。
宿舍部分:做的是宿舍管理的規章制度及溫馨的句子。
食堂部分:珍惜糧食的語句和文明用餐的禮儀。
第二,教室的布置,是學生展示自己的平臺,每個教室里分布了各種各樣的版塊,這些版塊上都有不同的名字“我最棒”、“我要當將軍”、“成長的足跡”,學生的優秀作文、手抄報、美術作品,從而形成了每個班級不同的班級文化。我們欣喜地看到他們的汗水在這里凝聚,智慧在這里閃光,個性在這里張揚,夢想在這里起航。
第三,溫馨提示,是孩子們品德形成的又一途徑。走進校園,你會看到樓門口電子顯示屏提示:“建文明校,做文明人”,“學校是我家,潔凈靠大家”,“手上留情花自香,腳下留青草如茵”,“學會做人、學會做事”等,這些兒童化的語言對學生良好品德習慣的形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同學們駐足觀賞或嬉戲玩耍時,那些提示語是他們無聲的老師。
二 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以豐富校園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指導,創設生動活潑的育人環境。在規定時間內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發展個性特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通過學生參與各種活動,讓學生從中感悟藝術教育的真諦,展示出學生的陽光活力。學校應該以活動為載體,堅持開展符合學生特點、引導學生全面成才、深受廣大同學喜愛和支持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有效地促進孩子自主成長,個性發展。
學校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校園文化活動,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滲透到校園文化活動之中,使學生在活動參與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把升旗儀式、中隊會、班隊會、專題講座教育作為校園文化生活的常規活動;把入隊儀式、讀書宣傳活動、各種知識競賽或演講會、運動會、歌手比賽、體育比賽等作為校園文化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把清明節、教師節、中秋節、“七一”建黨節、國慶節等傳統節日和節假日作為校園文化生活的有效載體;把家長會、家長學校作為校園文化生活的延伸。
同時豐富第二課堂的內容,開展各種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體育比賽和文娛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做到班班行動,人人參與,增強學生的合作與團隊精神,達到在活動中鍛煉人、塑造人的目的。利用學生的操行評定和評比三好學生、優秀班干部、先進班隊等評比活動,用先進激勵學生健康發展。通過開展學生值周,增強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能力,從而養成自覺遵規守紀的良好行為。引導校園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發展。如3月以“學雷鋒”活動為主題,4月以“書香校園讀寫大賽”為主題,5、6月以“春季運動會”、“六一文藝匯演”為主題開展活動;9月“慶祝教師節”,10月以“祖國頌詩朗誦”,12月以“藝術節”為主題開展活動,從而豐富師生文化生活,增強校園文化氛圍。學校要求班級每月出一期黑板報、手抄報。學校幾年來開展了象棋、籃球、口語訓練、英語等十幾項興趣活動小組,每周三下午第三節準時活動,校園內激情涌動。
今年組織學生參加了全旗小學生乒乓球比賽,獲得了小學男子組團體第六名。組織教職工參加第十九屆教職工黃灌杯籃排球比賽,并獲得道德風尚獎。落實了陽光體育運動,堅持每天讓學生鍛煉一小時,每兩周舉行一項體育單項比賽,開展了校園大課間操活動,加入了韻律操,學生非常喜歡。今年新開設了五個校園特色活動小組:葫蘆絲、書法、乒乓球、美術、健身操,配專職教師培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參加土右旗第八屆校園文化藝術節文藝匯演器樂類獲農村小學組一等獎,參加土右旗第八屆校園文化藝術節文藝匯演舞蹈類獲農村小學組三等獎,參加土右旗第八屆校園文化藝術節文藝匯演朗誦類獲農村小學組二等獎。以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展示了我校學生的青春活力和無窮動力,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 高尚師德,促進學生的養成教育
多年的教學工作,讓作為一線教師的我深深感受到:學校是培養學生能力,進行養成教育的有利環境。那么,如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呢?
首先,教育教學活動是抓好養成教育的有效途徑,良好的教學習慣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保證,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著重抓了聽、看、疑、想、講、做的習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孩子每進步一點都給予一定的鼓勵和獎勵。孩子喜歡憧憬,要讓他知道他想得到什么。如何去做到,提高他的榮耀感和自信心。在學生面前,教師就是一本無字德育書,學生時刻都在閱讀。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師風是學校教育之魂。著名教育家斯霞曾說:“要使學生的品德高尚,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因此,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中,我們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思想建設的首要工作。我們每個星期一堅持組織全校教師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學習教育理論,使每位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近年來,我校廣泛開展師德師風演講比賽,深入學習師德規范,涌現了一大批愛崗敬業、為人師表、開拓創新的先進典型,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其次,狠抓制度和規范建設。明確而嚴格的校規和校紀是強化校風的重要方法,我們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學校的特點,師生共同編寫了體現時代要求的校訓、校風、校歌等,制定了一系列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規章制度,嚴格抓好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堅持開展文明班隊等的評比活動,以加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規范學生的行為,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今,我校的校園文化已經升華為一種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在這樣的文化熏陶下,大城西中心校已經成為充滿思想、底氣和智慧的校園,大城西中心校的觀念、品味、素養也都在逐步升華,大城西中心校校園文化也讓學校真正成為師生一路進取和成長的精神家園。
總之,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不但有利于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而且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校園文化建設特別是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加倍努力!
〔責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