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制作技術是我校計算機專業的必修課程,通過相關多媒體軟件的學習,對培養學生多媒體制作能力和提高信息化水平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該課程注重應用性和實踐性,提出了如何把握課堂教學的新問題。本文根據筆者親身授課體驗,對多媒體制作技術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提出了幾點設想。
一 準備充分,做好教學設計
要上好一堂課,備好課是最基本的環節。備好課首先要做到對教學內容熟悉,根據課程教學實施計劃,如何把已經確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如何在教學內容上抓住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提高學生上課的興趣和熱情,以達到較好的課堂效果,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準備:
第一,精心設計教學思路。多媒體制作技術課程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傳統的教學過程為:“概念講解——例題講解——實習提高”,對學生來說已經略顯厭煩。可以嘗試采用“實例欣賞——過程分析——實踐提高”的教學思路。實例欣賞就是通過成型的實例,讓學生知道自己學習知識的目的。過程分析就是對實例進行分析,實例效果是如何做出來的。實踐提高就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出滿意的作品。
新的教學思路要求教師嚴格把握各個教學細節,知道授課過程中什么時候進行提問,什么地方進行分析,什么時候需要什么素材,都要在教學思路的設計中體現出來。
第二,精心挑選教學例題。教師要精選教材例題或者自己設計例題。比較好的例題應該有以下兩個特點:(1)基礎性。好的例題不僅要融入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還要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時代發展,適應他們的知識經驗水平和智力發展水平,避免繁、難、偏、舊的做法,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2)典型性。好的例題所包含的教學內容應是特點鮮明、富有啟發性的,能引起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的,能使學生認識知識的內在邏輯結構,能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精心組織實習計劃。多媒體制作技術課程的上機實踐非常重要,為了提高實習效果,教師要做到以下三點:(1)要有預見性,要對學生在上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所預見,并找出解決方法。多媒體課程上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各種各樣,這要求教師提前思考最容易出錯的步驟,在上機實踐的講解中進行重點提醒。(2)要有連續性,上機實踐題在知識結構上前后要有聯系,讓學生能對所學知識進行前后對比。有知識的層次感和遞進感,這能讓學生體會到掌握一種技能的滿足感。(3)要有挑戰性,上機實踐題不能完全簡單照搬課本例題,在對課堂知識進行驗證的同時,還要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自己思考做題的方法,做出好的作品能讓他們體會到征服難題的成就感。
二 制作精良,重視課件效果
多媒體課堂的三要素為:教師、學生、課件。這三個因素構成教師與學生、教師與課件、學生與課件這三對矛盾。課堂教學效果是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
多媒體教學課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最直接、最具體的手段。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講清課件。首先要把內容講清楚,注意講清課件中的各個知識點,使學生弄懂、弄明白;其次要把知識結構講清楚,注意知識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再次把層次講清楚,按照內容的內在規律來安排,使之層次分明,條理清楚,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掌握新知識。
第二,講透課件。講透比講清要求更高,它要求教師抓住本質,精講妙用,使學生真正領悟課件的精髓。首先要講透主題和知識點,使學生掌握基本觀點和原理;其次講透重點和難點,重、難點是一堂課的關鍵,突出了重、難點,就有利于掌握整個知識體系。
第三,講活課件。講活比講透要求更高,第一,要依據課件又要高于課件。教師既不能脫離課件,也不能照本宣科、平鋪直敘,而是要源于課件、高于課件、充實課件。第二,要聯系實踐把課件講活,要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作為教師就要善于引導和啟發。
三 靈活運用,豐富教學語言
現代的教學手段不管多么復雜、先進,都無法取代教師的語言。教師要掌握好教學語言,把課講得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好的教學語言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傳授性。就是教師要把自己的知識用簡潔明了、生動形象的語言,完整系統地傳授給學生。
第二,專業性。教師對專業課程中的專業術語要用通俗的語言加以解釋,使學生先理解其含義,待熟練了再頻繁使用。比如多媒體制作技術課程中的“知識對象”、“庫”、“模塊”等,都需要教師用通俗的詞匯加以解釋和說明。
第三,情感性。教學既有知識與能力的傳授與培養,又有道德品質的教育與感知,這就需要情感的交流。教師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情感去熏陶學生,達到知識和情感的共同交流。
第四,表演性。即教師講課要類似于演員的表演,要有藝術的情趣和魅力,另外,還要注重運用眼神、表情和手勢等肢體語言。要善于用傳神的眼神來增強語言表達效果,善于用多變的表情來表現喜怒哀樂,善于用形象的手勢來強化情感表達。
四 畫龍點睛,提煉引入和小結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講課的開頭并非信口開河、隨手拈來,設計好一堂課的開頭,往往有相當的難度。好的開頭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達到此目的應做到下面幾點:
第一,要有鮮明的目的性,并與學生學習的價值緊密聯系起來,在學生的腦海里產生強刺激,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要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建立起聯系,比如模仿章回小說的“賣關子”,在上次課結束的時候有意留下問題,制造懸念,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堂課。下一節課順著上節課留下的“關子”,很快進入正題。也可以用提問的方法回顧所學的知識,概括說明兩次課之間的聯系,學生的注意力就能隨著教師的思路逐步轉移過來。還可以用旁敲側擊的方法,讓學生聯想所學的知識,找到問題的切入點。
第三,講課要注重結尾。好的小結應該具備下面幾個要素:(1)要提煉升華,要對所講課程內容進行凝聚,使之關系清楚、脈絡明晰、目的明確;(2)要銜接過渡,要搭建本次課和下次課之間的橋梁,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創造條件,做預先的準備;(3)要余韻繚繞,就是讓學生自己用學過的知識去分析判斷、理解提高,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教師要把握多媒體制作技術課程的特點,在汲取傳統教學方法和手段優點的基礎上,精心構思教學設計、制作教學課件、提高教學藝術,把握好引入和小結,把多媒體制作技術的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