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指在教學中以計算機為輔助手段的教學活動,它是計算機應用的一個重要領域,代表著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在職業教育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CAI課件直觀、形象、生動,它由多種媒體信息按一定方式集成,不僅使學員學得輕松愉悅,更能培養學員的空間想象力。但是CAI課件的應用也不是萬能的,它的應用有利有弊,那么怎樣才能把CAI課件用得恰到好處呢?本文將對CAI課件在職教中的應用作一探討。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教學 選擇性應用 CAI課件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0-0183-01
一 CAI應用的幾個誤區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深入普及,教學中出現了一個怪現象:教師上公開課都采用CAI,好像一堂課若沒有CAI課件就不能算一堂高質量的課,于是忽視教學內容,一節課只使用CAI,黑板上一個板書也沒有,片面追求直觀,把課上成了動畫欣賞課。也有個別老師還不能熟練制作CAI課件,耗時又耗力制作出來后往往不具有通用性。還有的老師片面地擴大CAI課件的使用范圍,有些簡單的教學內容也硬要制作成CAI課件,反而弄巧成拙,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這其實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1.片面夸大CAI教學手段的作用
在網絡與信息技術日趨成熟的今天,計算機與多媒體技術的確可以輔助教學過程,但并不是說計算機可以完全取代或廢除傳統教學方式。有的教師為了吸引學員的注意力,在教學環節中恰當地使用CAI課件,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可是有的教師不論教學內容的多少、知識的難易,一概使用CAI課件來呈現,反而會弄巧成拙。
2.過多利用課件代替黑板板書
板書是教師把凝練的文字、語言和圖表書寫在黑板上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科學正確地利用板書能充分協調師生活動,使學員思維與教師傳授保持高度一致,進一步深化教學內容,鞏固學員的感知量,突出課堂教學重點。如果完全省略板書,全依賴使用色彩斑斕的課件進行內容展示,這就給學員的思維活動造成干擾,也將學員的注意力吸引到動態的視覺形象上而忽略了對要掌握的知識和內容的關注。
3.減少了師生之間的交流
CAI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能極大地提高學員的學習積極性,但它畢竟只是機器,不能代替師生之間的交流。學員學習是通過人與人之間,尤其是師生之間的交流而習得的,課堂上過多使用CAI課件,必定會減少師生之間的交流機會,這樣不利于教學。
二 正確運用CAI課件的基本原則
根據幾年來的職教經驗及應用實踐,本人總結出在CAI課件運用中應遵循以下原則:教學性原則、適度運用原則、有機結合原則、適量信息原則。
1.教學性原則
教學性原則主要指開發課件要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的,確定解決問題的步驟,選擇相應的教學策略。其中,主要有確定相應知識點排列順序、選擇教學媒體、設計教學環境、安排教學信息與反饋信息呈現內容、方式等。CAI課件應用主要是為了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適度運用原則
首先,CAI課件的作用應當定位在“輔助”。CAI課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確有一定的優勢,但它始終只是一種輔助手段,我們應根據課堂教學的需求來確定是否使用CAI課件,怎樣使用CAI課件,不能盲目依賴和仿效。
其次,化被動為主動,因為職教人群較為特殊,所以如何來使學員由被動學變成主動學就成了又一個教學目標中的重點。為激發學員想學、樂學的熱情,在導入新課時,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吸引學員。例如,在導入時通過制作小短片將本節課內容進行簡單介紹,并加入適當的動畫,通過介紹引起學員課堂學習的興趣,為學習新知識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3.有機結合原則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不是所有的課程都能用多媒體技術表現出最好的效果,教學媒體的采用也要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來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應選擇不同的教學媒體,這樣才能使教學內容與教學媒體有機地結合,優勢互補。職教形式的不斷變化及職教改革的形勢促使更多的教師學習、使用先進的教學工具和掌握先進的教育技術,并不斷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
4.適量信息原則
CAI課件教學過程中信息量太大的現象普遍存在。信息量太大會使學員囫圇吞棗,甚至使學員產生“累”的感覺,這就是“電灌效應”。信息量太大,首先是教師的教學機制受到制約,不能根據學員的課堂現場表現及時做出反應。師生交流受到很大的限制,學員的學習主動性也被削弱。太大的信息量把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都占滿了,只剩下一項工作——點擊鼠標,師生之間的交流逐漸減少。顯然有悖于我們的教育目的和方向。
三 結束語
總之,計算機技術不可能解決教學中的所有問題,因此夸大CAI的作用,試圖以CAI代替傳統教學是不現實的。教學過程還是以學員為主體、教學為主導的活動,師生雙邊的活動是連接多種教學因素最活躍的因素,是教學過程的關鍵,而CAI始終起著輔助性的作用。如何能夠在信息資源豐富、知識獲取便捷的今天合理適度地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應用創新教學手段成為了我們新的探討課題。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