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整理自己物品、照料自己生活等自我服務性勞動及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每個人應該而且是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能力的形成與學習能力、自信心及心理健康是息息相關、相輔相成的,這對一個人今后的生活成長道路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生活能力 生活技能 影響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002-01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一種普遍現象,學生的生活能力是一屆不如一屆。而且抗挫能力也是極差的,身體和心理問題也隨之出現。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甚至是大學,開學之初,一名學生身后總有幾位家長陪同,書包在家長身上背著、行李在家長手中提著,孩子則無所事事,一切由家長代辦。在當今社會大背景下,學生仍然處于中考和高考指揮棒下,學校、教師也將學生生活的重心壓到學習上,過分地關注重視學習成績,因此,中小學學生的學業負擔依然沉重,考試壓力大。更重要的是當今特殊的家庭模式—— 六個大人關注一個孩子,孩子在家里受到“眾星捧月”式的待遇,溺愛孩子也便成了社會的普遍現象。對于孩子衣食住行百般關心、萬般呵護,唯一需要孩子做的就是“好好學習”。無論是學校還是在家里,都造成孩子們失去了體驗生活與社會的機會,身體運動與鍛煉普遍不足,生活能力嚴重缺乏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的絆腳石。這些學生缺乏的生活能力是社會、家庭、學校等各個方面的教育導致的結果。這些土壤滋生了他們過分依賴別人的心理,這已然成為了社會的普遍現象。我們這些可愛孩子們的未來令人堪憂呀!
當今的特殊家庭模式,使得孩子們生活上特別依賴于別人,導致我們的孩子在學習上也特別依賴別人。學習中遇到點難題就停筆,停下思考。張嘴就問,爸爸、媽媽:這道題怎么做?家長水平也高,也毫不猶豫、不假思索,馬上幫助孩子解答。孩子這種依賴別人的心理不斷滋生,久而久之,孩子的思考能力就喪失殆盡。素質教育從何體現?可想而知,這樣的孩子將來走入社會將會是怎樣的呢?
我們常常聽到有些家長說:看看社會上成功人士,他們在學校期間,不是最“優秀”的學生。家長眼中的“優秀”僅僅是學習好的。可走入社會之后,評判一個人的能力強與弱的標準是看他的綜合能力與素質。一個只會學習書本而沒有生活能力的人,怎么可能成為社會中的佼佼者呢?必將被社會所淘汰!
生活能力的缺乏導致孩子們自信心不足、受挫能力下降,甚至導致一些心理問題。我們常常聽到、看到一些觸目驚心的信息,某某地區某學校xxx因某事,跳樓自殺等。而我也常常聽到一些人說:現在的孩子怎么了?動不動就自殺。媒體也只是挖其偶然因素,大做文章。可有誰究其導致孩子出現這樣事件的真正原因呢?其實是孩子的壓力大,所有人關注的焦點都是孩子的學習。家長、老師,親戚朋友們談論的話題也無非是孩子們的學習。致使孩子們無路可走、無處可逃,導致心理畸形,選擇了一條不歸路。
我們的家長看到孩子處在這樣的生活怪圈中,也無奈。甚至走向兩個極端,要么拼命讓孩子學習,要么放任自流。
面對當今中小學學生生活能力嚴重缺乏,值得我們所有人深思,亟待需要提高他們生活能力。這是社會、學校、及家庭的責任和義務,特別是我們在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的責任和義務。需要家長學會示弱,讓孩子有機會學會生活;課改已走過十多年的路,學校、教師要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在實處,我們轉變教育理念、改變教育方法、提高教育素養。大慶市祥閣學校的領導就是走在教育教學前沿的,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語文、數學、英語都在進行著校本課改。我是一名語文教師,語文教師都知道:語文的學習即三大塊—— 基礎知識積累、閱讀、作文。學好語文是不容易的。然而,祥閣學校在語文海量閱讀課改中,既提高了孩子的語文素養,又使孩子從大量的課業負擔中解脫,從而有更多時間投入到生活實踐中去,提高了孩子的生活能力。同時,祥閣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提倡尊重教育,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祥閣學校的教育教學方法,使得我們的學生學習能力與生活能力同步提高,顯現出生命的靈動,健康快樂地成長。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生活能力培養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社會、學校和家庭形成合力,為孩子提供生活實踐的舞臺,給他們創造鍛煉的機會。社會這個大舞臺,等待著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綻放出最絢爛最奪目的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