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一直是廣大初中語文教師十分重視的難題。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也成了整個教學工作的核心所在。本文從語文教學自身的特性出發,探討初中語文教學提升的策略,為我國義務教育的發展獻計獻策。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效率 提升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069-01
初中語文教學效率提升一直是廣大基層教師十分重視的難題。目前,初中語文課堂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課時教學量小、學生學習吃力、教學負荷重和課堂效率低下等。語文學習作為學生所有學習課程的基礎,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基礎語文課程的教學要求日益增大。初中生的學習接觸面還比較小,很多學生認為語文學科是一門不需要重視的初中基礎課程,因此,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缺乏一個系統的認識,表現在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上,更不用說構建學識系統和具備自主學習能力。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理所當然成了學校整個教學工作的核心。課堂教學的延伸,涉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能力、業余愛好等諸多方面。所以,如何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廣大教師思考的重中之重。
1 強化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立體培養效果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上,逐漸強化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立體培養效果。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有組織有計劃地向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空間。隨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他們不僅能在教師引導下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更重要的是能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興趣。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全面提升聽說讀寫能力,因此,必須重視學生的能力訓練。語文課程教學的靈活性,也預示著這門課程沒有既定的定義和公式。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改變教學理念,逐步形成以知識學習為中心的教學形式。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為重點,全面強化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立體培養效果。教與學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最重要手段,逐漸形成在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掌握和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2 注重課堂教學中新課導入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興趣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課導入的過程中,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增加語文課堂的活躍性,構建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抓好新課導入這一環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確保學生已進入課堂,就能身處一種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氛圍中,而學生已經開始自覺地開始學習語文了。因此,我們必須根據不同的語文課文,設計恰如其分的導入方式,充分利用多媒體等先進教學工具進行課文展示,從而讓學生身處具有動感和聲感的情景之中。在一些課文的新課導入中,也可以采取講述故事的方式,從而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懸念,開啟學生學習之門,實現導入新課的目的。比如,在上《蘇州園林》這節課時,我會精心選取蘇州園林的圖片,然后用多媒體進行展示,圖文并茂地向學生展示真實圖景,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3 設置“障礙”,巧妙設疑
在語文課堂上,有計劃地設置“障礙”,巧妙設疑,通過對問題的爭論,能夠顯著增加師生、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能強化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積極性,增強對所思考問題的理解,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在特定的場合下,積極設置一些思維“陷阱”,讓學生在發現錯誤、求證錯誤的過程中,體驗到獨立探索和成功的愉悅,增強自信心。比如,在進行《孔乙己》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非常想知道孔乙己的結局到底是怎么樣的,教師就可以故意得出一個結論:“孔乙己已經死了。”那些認真學習的學生就會根據魯迅先生文章中最后“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 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一句進行推斷。這里面“大約的確”表達的意思,非常明顯,就是不確定孔乙己是否已經死了。學生就會開始反駁老師給出的定論并不準確,從而展開課堂爭辯。通過這種巧妙設疑,印發學生對結果的主動預測和思考,從而印發爭論,并在進一步求索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更加強了學生對當時社會批判性的深層次思考,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4 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喜學、樂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是一種非常實用且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顯著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實現學生喜學、樂學的效果。通過合理運用教學情境,能夠顯著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當然,情景教學模式并不是自然產生的,這需要教師在認真閱讀和分析后通過精心設計才能實現。情境教學要求教師十分關系全體學生的成長,并對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十分了解,充分認知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必要條件。基于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實現教師引導下的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作為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一般而言,學習都源自于疑問,可見問題意識對于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要學生對問題有興趣,就不怕學生基礎差,最怕是那類默默無語的學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實際的教學任務要求,在課文導入中提出疑問,設置懸念,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文學習,在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主動學習。創設積極的語文開放式的情景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被限制或者被制約,這將使得學生不敢提出自己的問題。另一方面,教師的教學觀念要適時轉變,不能限制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努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興趣。情境教學的精神內核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催發學生主體意識。傳統的教學主客二分的對象化思維嚴重制約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以及教學實踐的參與性,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失去了選擇的權利,影響了課堂效率的提升。
總之,隨著新課標理念的逐步深入,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勢在必行。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更加大膽地運用一些新穎的教學方法,從而使課堂教學易于學生接受,受學生歡迎。這樣一來,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實現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全方位提高。
參考文獻
[1]趙翠英.改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一些嘗試[N].學知報,2011.
[2]梅筱莉.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8(5):100-101.
[3]梁有鋼.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0(33):172.
[4]趙永良.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