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展閱讀教學作為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已經成為語文學習中一項十分重要的課題。中學生們在校期間所學主要是書本上的知識,是否能夠正確地進行閱讀,將直接影響到中學生們學習知識的質與量。中學語文教師必須依據(jù)學生們的實際狀況,對其實施有效指導,才能讓提高中學生的語文閱讀效果,培養(yǎng)其自主閱讀能力,進而全面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中學生 語文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091-02
語文閱讀并非是學習者被動接受各類信息的一個過程,而是學習者與作者進行心靈溝通的過程。在此過程之中,學習者應當依據(jù)閱讀材料所提供的各類信息,結合自身頭腦中所儲存的相關信息,對事物得出相應的反應,實現(xiàn)和作者之間的心靈交流。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中學生和文章間的彼此交流是教師或者其他任何人所難以取代的,其閱讀能力之提升也應當在閱讀實踐過程中加以實現(xiàn)。在此過程之中,中學語文教師作為教學組織人員,要更好地調動起閱讀者的主觀能動性,并且引導與評價中學生群體的語文閱讀活動,而最為重要的是要引起中學生們的閱讀積極性,并且在閱讀的具體方法上加以指導。
1 引導中學生在提問中掌握閱讀材料的內涵
能夠提出疑問,就說明了學生是在獨立地感知閱讀材料,和其進行交流。之所以會提出各種疑問,也體現(xiàn)出中學生在學習中所具有的主動性。教師要十分珍惜學生們的提問,不能由于問題太過簡單就不夠關注甚至苛求學生,以免讓中學生們形成自我否定之意識,導致其以后有疑也不去問,教師說什么就認為什么就是多的。對于中學生而言,提問肯定是對教師的一種積極鼓勵,讓其更為相信自身,更加愿意用自身頭腦進行思考,并且在持續(xù)質疑與思考的過程之中激發(fā)出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思考能力。在語文閱讀教學之中,一部分問題完全可在課堂中進行討論,讓中學生們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而語文教師則適時地加以點撥,然而卻不給出合理的答案,而是在最后由中學生們自身加以歸納和解決。例如,在《麥琪的禮物》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一部分學生覺得小說結尾那一段的倒數(shù)第二句話非常難理解:在所有接受禮物的人之中,如同他們這樣的人是最為聰明的。為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討論,大量中學生對此發(fā)表了自身的意見,然而還有許多中學生覺得是由于他們能夠得到對方所給以的愛,因此,在所有接受禮物的人當中是最為聰慧的。在學生們難以突破該難點之時,教師可順勢加以引導,說:“老師覺得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是最為聰明的,這是由于你們均得到了父母所給予的愛?!睂W生們都笑了,有人體會到:“爸爸媽媽給了我們愛,然而一些人缺不知道這就是愛,而且還不夠珍惜,這是非常不聰明的做法?!庇纱硕鴣?,學生們就明白了:就物質而言,雖然德拉與杰姆所得均是沒有用的物品,然而他們都知道了對方所給自身的就是無私之愛,且珍惜此份愛是極其可貴。因此,在所有接受禮物的人中,如同他們一樣的人是最為聰慧的。一些需要其自身去尋找合適的答案,但尋到答案的這個過程本身就是非常理想的學習過程。這種做法讓中學生們能夠時刻處在積極主動學習之地位,以求學有所收獲。
2 激發(fā)中學生強烈的語文閱讀興趣
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說法更為適合中學生們實施個性化的閱讀。中學生們從被動式學習變革為主動式學習,從而對在閱讀的過程產生極強的興趣,然而這一興趣的保持還是短期的,會因為閱讀過程中各種困難的逐步增加,閱讀熱情以及積極性將會受挫,這是非常正常的,就需要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與激活中學生群體的個性化閱讀能力。語文教師應當耐心細致地運用熱情洋溢的話語與鼓勵的語氣激發(fā)出中學生們進行個性化閱讀的積極性。比如,對于同樣的問題,無論中學生們的理解有多么幼稚甚至可笑,教師均要合理地進行應對,詢問學生們回答的依據(jù),并且?guī)椭麄冋J真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之所在,讓其能夠更快地走出理解的誤區(qū),絕不能簡單粗暴地打擊學生們的積極性與自信心。一旦中學生們對于閱讀缺乏興趣,只是不得不應付性地進行相關問題的回答,教師就不應簡單地說答對或答錯,而是要找出和閱讀相關的興趣點,讓中學生們真正地產生興趣。例如,在教學《夜雨寄北》這首唐詩的過程中,應當努力使中學生們體會到“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等詩句所具有的微妙情感,并且理解詩歌語言所具有的不連貫性和跳躍性特征。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投入其中,并且陷入到沉思之中,這樣的發(fā)言顯得自然而且富有真情實感,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效。
3 指導中學生在語文閱讀中提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中學生們在語文閱讀中應當具有思維上所具有的獨創(chuàng)性,這就是創(chuàng)新思維所具有的新穎與獨到,也就是不應當局限在傳統(tǒng)思維方式上的創(chuàng)新。思維上所具有的獨創(chuàng)性能夠反映出中學生們的智力活動獨創(chuàng)度。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當致力于積極鼓勵中學生們向與習慣性思考相反的趨向加以思考,或是提出和閱讀材料的作者不一樣觀點的閱讀方式,從而提出個性化的觀點,提出不同于他人的創(chuàng)新性看法。這一方法也被稱之為反讀法,其重點是倡導中學生們進行更為獨立的思考,而不是盲目地迷信所謂專家。教師應當引導中學生們運用審視的目光來看待閱讀材料。對于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主要觀點和傳統(tǒng)評價,對文章的重要論據(jù)與材料等內容,從而對于閱讀材料的論證方式、藝術手法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實施逆向思維,以提出個性化觀點。大量事實已經證明了前輩名家也會出現(xiàn)不盡完美之處,其筆下的文字也無法做到沒有絲毫缺失。當然,我們自身的見解與想法也不能做到毫無缺憾,這都要進行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所以,自然也就需要在思維上進行創(chuàng)新。如果缺乏了思維上的大膽創(chuàng)新,也就難以實現(xiàn)發(fā)展與進步。因此,唯有在創(chuàng)新思維的指導之下,才有可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與新的創(chuàng)造。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思維訓練的過程中,應當積極引導中學生們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這也是培養(yǎng)其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個好方法。就這個意義上來說,想象力的重要性超過了知識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中學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一旦缺乏想象與聯(lián)想,也就難以學好語文閱讀課程。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過程之中,有很多時候要進行想象與聯(lián)想,通過形象思維來感知出閱讀材料所描繪的各種社會生活。在閱讀學習中,中學生們還應當運用各種不同方式,通過聯(lián)想與想象來得到全新發(fā)現(xiàn)。比如,在講解完課文《我的叔叔于勒》之后,教師可以讓讓學生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于勒發(fā)財回來了,我的父親和母親又會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呢?”這樣就能引導學生們進行思路,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4 引入親子共讀積極營造書香家庭氛圍
中學語文閱讀要想達到一定的量,只依靠在校學習的時間還是遠遠不夠的,何況一部分中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習慣尚未完全形成,唯有通過教師、中學生及其家長的共同參與,才能為學生們營造出一個更加完整、更有成效的語文閱讀世界。為了讓閱讀活動能夠從課堂教學中延伸至家庭之中,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實施“親子共讀”主題活動,從而建設更多的書香家庭。為了能夠保障親子共讀具有有效性,教師應當對家庭閱讀活動制定出相應的計劃,并提出各項具體而明確的要求。一是要堅持每天閱讀。要求中學生們每日放學回家就依據(jù)教師制定的家庭讀書計劃,每天和家長一起共讀一本書,時間不應少于半個小時,并且要在閱讀之后相互交流閱讀體會。二是要培養(yǎng)中學生形成思考與交流的良好習慣。家長與子女每個星期的雙休日應當填寫一張親子共讀表格,其中包括了各自的閱讀愛好、閱讀感受等,并在班級內進行交流和評比,以表揚其中的先進者。三是要通過活動來激發(fā)出中學生的閱讀興趣。每個學期可以開展一次班級親子閱讀交流活動,通過家長與子女的合作和實施個性化家庭介紹、才藝展示、親子合作誦讀等方式,展示出親子閱讀的良好成果。
5 充分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創(chuàng)新中學生語文閱讀方法
隨著近年來網絡教學的興起,網絡教學已經得到了廣泛運用。為此,在中學語文閱讀中,要充分發(fā)揮出網絡教學所具有的優(yōu)勢,盡可能地為中學生們創(chuàng)設出一個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建構的良好學習情境,從而滿足中學生們個性化學習之需求。運用網絡的力量,全力為中學生們打造起良好的聽、說、讀、寫環(huán)境,并且引導中學生們更好地運用網絡以進行各項閱讀活動。通過對各類網絡信息進行搜集和整理、對閱讀材料實施多媒體化展示、建設起專門的網絡學習網站等,均十分有利于提升與發(fā)展中學生群體的語言運用能力。在中學生閱讀的過程之中,應當始終開展積極而主動的思維活動與情感活動,讓其在更加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之中能夠進一步深化理解與體驗,從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并且得到情感上的熏陶,取得思想上的啟迪,享受到審美的情趣。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避免進行各類繁瑣的材料內容研究,而是要強化語言上的實踐,為中學生們提供充分的閱讀、思考、設疑、論證與練習等時間。當然,在中學網絡語文閱讀教學中,不應當放棄那些傳統(tǒng)上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唯有強化各類教學手段的緊密結合,才能讓語文閱讀教學取得良好成效,也才能閱讀教學產生出迷人的魅力。筆者覺得,在中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們的語文閱讀能力,一定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運用合理的閱讀訓練,不斷提升學生們的實際閱讀能力。
6 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yǎng)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中學語文教學中一條十分重要的途徑,更是學生們和外界開展信息交流中的理想途徑之一。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出中學生們學習的主體性作用,應當切實調動起進行語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在閱讀中進一步豐富精神生活,讓其切身感受到生活之中的真、善、美,并且在繼承文化歷史傳統(tǒng)的基礎上達到更加高的精神境界,具備更強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倪文錦.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翁光明.閱讀期待:閱讀教學的“助推器”[J].語文教學通訊,2006(2):88-89.
[3]吳文強.淺談語文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21):132.
[4]韋淑,匡明,毛知蘭.淺談農村初中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8):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