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我們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所以,本人從“巧用訓練項目、抓住課文特點、借助新聞媒體”三個方面來確定讀寫內容,以此進行探討,達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
關鍵詞:作文 晨讀 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102-01
葉圣陶先生說過:“我們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在作文教學中,筆者注意從內容入手,引導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1 巧用訓練項目,確定讀寫內容
重點訓練項目是“讀”與“寫”的“橋梁”,是指導學生“學”的重點,有些單元中的作文要求與重點訓練項目一致,課文內容又與作文內容相吻合,學生讀中學寫、寫中練讀就較容易。在教學中,筆者采用“隨風潛入夜”的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去領悟怎么寫。
例如,九義教材第五冊第一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學習觀察方法”第一單元的作文要求是看圖寫作《悄悄話》。本單元物第一篇課文是看圖學文《晨讀》。在教學課文《晨讀》時,教師特意指導學生理解作者的觀察方法,并刻意設計板書(板書附后),將“讀”與“寫”緊密掛鉤。上完《晨讀》時,便“趁勢打鐵”,迅速指導學生完成基礎訓練—— 中的看圖作文《悄悄話》。由于學生在“讀”中已明確了“寫”方法,故作文時水到渠成。
但是,有的單元中,課文不適合作“寫”的“例子”,便在閱讀課本文中找內容,或在以前的課文中找例子。通過閱讀諸多例子,學生不僅從中學許多方法,還發出“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的感嘆!
2 抓住課文特點,確定讀寫內容
從課文的特點出發,可確定的讀寫結合的內容很多。即從理解課題中學習怎么審題,怎么命題,并認識文章韙的重要性;從找全文中心句中可以學到怎么確定作文的足以;分析課文的結構,給課文分段,寫段間中可以學到如何選材,怎樣安排作文的順序等等。
在教《鳥與天堂》一課時,課文的線條很清晰,教師在讓學生明確文章中描寫大榕樹的美麗和鳥的活動的熱鬧,即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以后,反復讓學生去研讀、去口味,然后引導:“作者將事物的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你們能否做到這一點呢?”“能!”聲音非常響亮。于是,教師便借機提出“請你們抓住課文的特點,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用你們手中的筆,來描繪一幅美麗的動靜結合圖吧!”學生紛紛提筆,盡情揮灑。《美麗的清江河》《家鄉的小溪》《綠草》《誘人的柑桔》《觀雪》《秋天田野》等優秀習作瞬間躍然紙上。
3 借助新聞媒體,確定讀寫內容
借助新聞媒體,讓學生在看中想、讀中思、筆下寫中進行練筆。同時注意挖掘學生的興趣點,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進行教學,從而確定讀寫內容。
為了豐富語文課堂,教師便開辟了“雙休收視課”。其作法是:先組織學生在農時看各種新聞報道,然后用筆將所看所感寫下來。一位學生這樣寫道:“今天(12月2日),我看了中央電視臺報道的《早間新聞》。其中有一條新聞,它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條新聞主要是講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里,有一個女孩考取了科技農業大學,由于家里很窮,讀不起書,就只好心痛割愛。這件事被記者知道了,就采訪了這個拉里不羅的女孩。后業,就在開學的前兩天,出乎預料的事發生了,有許多不知名的人為她送來了學費。拉里不羅將這些錢交了學費后,剩下的錢都給了比她家里更困難的人。看了這則新聞,我深受感動:爸爸、媽媽掙錢供我們讀書多不容易呀!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勤奮刻苦,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每一個關心、愛護我們的人。在這里,我提出倡議:讓我們都行動起來,獻出自己的一份愛,我深信,只要我們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看了這篇文章以后,教師深深地被該篇習作吸引住了,其原因有三:一是寫出他的心聲;二是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三是寫了“誠實的,自己的話”。通過開展“雙休收視課、讀書看報課”學生做到了有內容可寫、有感想可談。
在讀中學寫,如同“隨風潛入夜”、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并使學生深刻認識到“讀書破萬卷”,能“下筆如有神”從而激發了學生讀好書、多讀書的興趣,不斷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附:《晨讀》一文板書(見圖1)。
參考文獻
[1]周慶元.語文教育研究概論[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吳立崗.小學語文教學研究[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4.
[3]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