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物理新課標和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要求,在高一物理教學活動過程的理解和體會。
關鍵詞:新課標 高一物理 教學體會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138-01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學學習領域的一門基礎課程,與九年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相銜接,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高一物理難,難在梯度大,難在學生能力與高中物理教學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學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才能使學生較順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學習任務。
1 摸清新課程的性質,理念,目標和特點
作為新教程的物理教師,必須認真解讀新課程標準,體會新課程的“六變”。摸清新課程的性質,理念,目標和特點。高中物理課程有助于學生繼續學習基本的物理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過程,了解科學研究方法;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發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興趣與熱情;認識物理學對科技進步以及文化、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為終身發展,形成科學世界觀和科學價值觀打下基礎。所以在新課程目標上,注重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在課程結構上重視基礎,體現課程的選擇性;在課程內容上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和選擇性;在課程實施方面,強調“寓教于學”,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學會合作。
2 把握初、高中物理教材的特點
初中物理教學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教材內容多是簡單的物理現象和結論,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定義與解釋簡單粗略,研究的問題大多是單一對象、單一過程、靜態的簡單問題,易于學生接受。高中物理教學則是采用觀察實驗、抽象思維和數學方法相結合,對物理現象進行模型抽象和數學化描述,要求通過抽象概括、想象假說、邏輯推理來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和變化規律,很多原理、結論要求學生通過自行設計實驗進行探究性學習。研究解決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對象多個狀態、多個過程、動態的復雜問題,學生接受難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表述嚴謹簡捷,對物理問題的分析推理論述科學、嚴密,學生閱讀難度較大,不宜讀懂。
3 轉變教學觀念和改進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以知識為載體,加強對學生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教育以提高學生素質為教育目標,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同時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在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創造性地探索不同的教學類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一起去感受、認識、探索、分析、概括知識,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暢所欲言,盡情地表述自己對某知識點的理解與想法,努力構建探究式、開放式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并養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不斷改進學習方法,勇于提出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鼓勵學生對教學內容要善于設疑,巧于設疑,要敢于懷疑現有事物及理論。
4 正確引導,消除心理障礙
很多學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學就會,一用就錯,一放就忘。這說明學生對所學知識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教學中“應注意循序漸進,知識要逐步擴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例如,“受力分析”是學生進入高一后,物理學習中遇到的第一個難點。我們在講過三種基本力的性質后,講授受力分析方法時,只講隔離法和根據力的產生條件分析簡單問題中單個物體所受力;在講完牛頓第二定律后,作為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再講根據物體運動狀態和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單個物體所受力;在講連接體問題時,介紹以整體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的思路。這樣從較低的層次開始,經過三次重復、逐步提高,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了物體的受力分析思路與分析方法。先分析物體受一個力的問題,再逐漸深入到物體受兩個、三個力的問題;先研究單個物體問題,再逐漸深人分析連接體問題。
5 關注物理學史的教育功能
教材里通過介紹物理學家的事跡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毅力。如講牛頓是怎樣勤奮學習、廢寢忘食工作、為人類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樣追求真理的;開普勒怎樣給自己寫的墓志銘……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了解物理學發展的歷程,了解物理學是怎樣帶動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推動文化、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幫助學生感悟科學方法,提升人文素養,搞好人文物理教學,以便為高二選修打下人文基礎教學。
6 把科技制作引入課堂,提供“成功的機會”增強創新意識和學習自信心
我市開展了校園文化科技節活動。對科技制作活動,我們以小組活動的形式在高一年級開展。每個小組2~8人不等,學生自由組合。我們經歷了發動學生、自由編組、確定項目、設計、尋找材料、精心制作、展示作品等環節。活動都由各小組自行確定,所以制作的作品形式多樣,有水火箭、霧化器、節能燈、萬能充電器……等五十多樣。在送報教委評選中有大多數作品獲得了獎。我們目的是發揮物理學科的實驗優勢,讓學生利用身邊的一些簡便材料,在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中理解和運用知識;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手腦并用,善于與別人合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給所有的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臺,使他們享受到成功的歡樂,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7 教師應具有一定的教學藝術,積極投入到課程改革中去
新的教學課堂理念會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教學的過程中自然會出現放開了難收的現象,個別的學生會故意不配合而且會大聲喊叫,且明明知道他是故意搗亂。在農村高中,有一些問題當老師提出來后可能全班都會不回答,教師就處于較為尷尬、被動、孤立的狀態的情況。教學過程出現這種現象非常正常,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教學藝術。(1)教師需要不斷提高對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2)學生的“搗亂”其實是對教學的一種挑戰,這促使我們進一步改進教學;(3)這種開放型的教學需要發揮小組的作用,需要培養學生小組的組織和管理能力,這樣可以盡量讓更多的學生有目的的學習、探究,少出現學生無所事事的現象;(4)教師在課堂下還需要關心學生,幫助他們解決所遇到的問題,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5)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發展學生的良好個性,充分體現公平性和公正性。我們在命題時一定要注意給學生出一些能讓學生自己發表看法,能有個人情感體驗的題目,在學習理論時讓學生多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多談談自己從理論學習中受到的啟發。
以上只是我對新課改的粗淺認識,在以后的日常教學中,還要不斷地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不斷積累課改經驗,在今后工作中繼續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