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改革的預期目標和實踐效果之間存在不少“落差”,“師定課程”的提出。一線教師從所任教班級學生實情出發,根據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基于教材進行有效拓展是實現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從教學材料、教材的文本價值、教學活動步驟、學生技能的需求四方面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進行有效拓展的實踐與研究。
關鍵詞:課堂教學 英語教材 有效拓展 具體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139-02
“師定課程”是指由教師個人對學校正式課程的內容進行理解、加工并實施的課程。好的“師定課程”產生于具體的教育情境,能夠很好地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發展需求服務,也是一種“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生本課程”。相比于“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教師跟學生的距離最近,也最了解學生的興趣需求和已有經驗,最有可能開發出具有針對性的“生本課程”。如果不是擔心引起歧義和誤解,我們甚至可以把“師定課程”理解為教師個人對法定課程進行的班本化的適應性改造。教師對“法定課程”既要有接受態度,又要有創造態度,要善于在“二次開發”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統編教材。英語新課標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教材只是知識的一種載體,英語教學的目的重在通過使用教材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要學會像新課標提出的那樣善于“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這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基于教材進行必要的延伸拓展,讓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等的學習方式更好地實現語言學習目標。
1 課堂教學基于教材進行有效拓展的必要性
教材是課堂教學最直接、最主要的依據。新目標英語是中美合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與美國湯姆森出版集團合作,在該集團出版的教材Go for it!基礎上,依據教育部頒發的《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改編的初中英語教材,它吸收并采取了美國人在教育方法和教學理念上的不少優點,其中不少章節是將美國教材的內容稍做改動或直接搬過來的。編者的目的之一是想讓新教材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使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聯系,從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激發其學習英語的動力。但在我們的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應照本宣科,被動地由教材牽著鼻子走。因為在空間上,不同地方、不同學校、不同班級的學生情況不一樣、不同地方的地理環境、經濟環境、風俗人情等千差萬別;在時間上,社會不斷發展變化,日新月異,教材的更新有明顯的滯后性,所以它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能”書。另外教材受篇幅、課時的影響,有些內容難免會出現簡單、單一、抽象的現象。教師要能夠借助教材的工具性,靈活運用,讓教材煥發新的活力。俗話說得好“教材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新課程實施中一直倡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老師可以以教材為中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靈活處理教材,激活教材,盡量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為課堂注入“活水”。由此可見,課堂教學基于教材進行有效拓展是很有必要的。
2 課堂教學基于教材進行有效拓展的具體方法
要做到科學合理的突破教材,首先,要正確解讀與分析教材內容,要走進去,再走出來。走進去是理解文本,就是要理解教材編寫的原始意圖,走進教材背后,感悟文本的內在價值;走出來是對文本的開發和發展,就是聯系實際生活,感悟文本的跨時代價值。其次,對自己的學生的學情要分析到位,要分析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起點,要分析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分析學生的學習風格,要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要把握好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等等。再從教育者的角度理解、挖掘資源,依據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篩選教學內容,給學生有效感悟和思考的空間,實現對學生學習的引導。那么如何具體基于教材進行有效拓展呢?
2.1 從教學材料上進行有效拓展
(1)“英語課程應根據教與學的需求,提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英語學習資源”,而社會是不斷發展的,教材的更新有滯后性,所以拓展時可科學合理地增加應時性題材,與時俱進。(2)在空間上,增加地方性題材,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更有利于學生體驗與參與。(3)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拓展時結合教學內容,考慮自己學生感興趣因素,在教材內容中植入學生興奮點。(4)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拓展時考慮細節,對教材內容更進一步的更具體的情景化,以便學生更好的體驗、參與、合作與交流。因為初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雖然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他們的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屬于經驗型,他們的邏輯思維需要在感性經驗的直接支持下才能進行。形象、具體、源于真實生活的東西往往更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老師應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素材。
2.2 從教材的文本價值上進行有效拓展
準確、深入挖掘教材的文本價值,不忽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拓展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在解讀教材的時候,注意提升教材的文本價值,將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貫穿于課堂教學之中,使學生在學習語言技能的同時,在思想上也得到一次次提升。
2.3 從教學活動步驟上進行有效拓展
2.3.1 根據學生差異的情況,對同一內容進行難度“梯度化”,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求
雖然教材本身內容安排是有“梯度”的,但學生差異情況是教材安排不了的,教材中的同一內容難易程度需要老師根據學生情況來靈活處理的。對同一內容的難度“梯度化”要立足于不同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給予學生合適的思考空間,要重思維過程。當然難度要控制得當,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2.3.2 課堂教學中增加過程與方法的直觀化指導教學步驟
過程與方法有時過于抽象,學生不太好掌握。如很多單元的SectionB的3a到3b再到3c,都是從讀過渡到寫,內容編排得很好??墒遣簧賹W生一到寫作還是感到困難。原因之一就是對寫作有畏難情緒,覺得寫作這東西太“玄乎”。這要求老師對閱讀材料和寫作過程通過列表、圖表、思維圖等方式直觀化處理,運用比較、歸納、演繹等方法引導學生來寫作。
2.4 從學生的技能加強的需求進行有效拓展
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對同一內容可進行聽、說、讀、寫轉化,根據學生實際需要采用不同形式。
《Go for it!》的語法編排體系是按照語言習得的規律,集中呈現,讓學生在運用中獲得感受,再通過逐步的學習習得語言,使語法知識得到鞏固和強化。新教材課堂上學生說時間多了,寫得較少了。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不容樂觀。不妨采用同一內容,采用不同形式處理方法。通過對內容改寫、縮寫以及連詞成句等措施來解決存在的問題,以較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又有助于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和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反過來,如果要加強學生的聽說能力,可以設計一系列問題,在閱讀前把閱讀材料當成聽力材料用。或者在學習完閱讀材料后,設計交際任務,把它當成對話內容。
3 課堂教學基于教材進行拓展,要遵循下列原則,其有效性才能有保證
3.1 須體現科學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