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創設問題情境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策略,課堂提問是教師課堂活動的重要手段,在今天的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
關鍵詞:問題情境 課堂提問 提高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140-01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認為,教師不僅要教更要導。如何導呢?他認為:“一要提問,二要指點”。如何提問,可以是教師依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可以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生成的問題,這是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如何指點,指在一定的情境中或條件下,通過外部問題和前概念的恰當沖突,引發強烈的思考動機和思維定向的一種問題情境,這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策略,是課堂教學的藝術問題。在今天的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根據教學體會,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
(1)深挖教材,結合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生活無處不科學,教師通過創設學生感到熟悉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體驗現象的同時,對背后蘊藏的物理知識產生好奇,從而積極主動地去挖掘、尋找,讓問題成為思與學的紐帶,而對于設置問題的技巧有幾點思考。
(2)通過與前概念的沖突創設問題情境。講《質量》時,教師引入這樣的生活化場景:小明:爺爺,我給您捎來了一箱鮮奶。爺爺:噢,這奶的質量好啊,謝謝了。爺爺:這奶重量可不輕啊,累不累啊?小明:不累,我已經是一名中學生了體重都60公斤了,拿這一箱奶一點都不費勁兒。這一情景對話是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產品質量的優劣,以及人們認為的重量、體重與物理學中物體的質量的區別與聯系,通過這樣的思維沖突使學生明確物理學中的質量。
而在講《浮力》一節的教學中,一開始教師就提出:“木塊放在水里為什么總是浮在上面,鐵塊放在水里為什么總是下沉?”(答:“因為鐵重而木塊輕”。)接著教師演示:“把重1 N的鐵塊和重10 N的木塊都放進水里,這時木塊比鐵塊重,為什么木塊浮上來,鐵塊卻沉下去呢?”這一問,學生對生活經驗“因鐵重而下沉”產生了懷疑,引發了學生的思維沖突。讓學生更加留心生活,培養了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促使學生養成勤于思考,樂于思考的學習習慣,大大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學習熱情和課堂的提問效率。
(3)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如在講《機械效率》時,教師引入:“老師剛買了一套商品房準備裝修,現要把重100 N的沙子運到6 m高的樓上。想想看,可采用哪些方法把砂子運上去?”(答:徒步提上去或用滑輪、杠桿、起重機拉上去。)這為學生創設了使用機械做功的情景,自然導入了新課。再以用動滑輪運沙子為例(見圖1)做模擬實驗,并思考問題:①把重100 N的砂子運上6 m高的樓上,需要對沙子做多少功?②使用動滑輪,人用60 N的拉力將砂子運上去,人實際做了多少功?③使用機械多做多少功?使用機械為何會多做功?這三個問題實現了逐層建構有用功、額外功及總功的概念,引課與概念建構一氣呵成,實現了一個科學問題,通過幾個容易理解的小問題,步步誘導,讓學生在輕松而快樂的突破重難點。
(4)創設類比情景,輕松突破重難點。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創設類比情境,讓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可以讓問題更加直觀化,化抽象為形象輕松突破重難點,這是提高課堂提問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如在講電學中的《電壓》時,教師將電源提供電壓,電壓產生電流,類比成抽水機提供水壓,水壓產生水流(見圖2、圖3)。而在講《功和能》時,將能類比成資金儲備,而做功就是將儲備的資金進行消費,且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發生了轉移或轉化。
(5)利用科學趣味故事創設問題情景。例如講《光的反射》時,向學生講,人們利用平面鏡做武器轉敗為勝的戰爭故事,這樣的故事,不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對于平面鏡的作用也一目了然了;又如講《機械運動》中,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時,引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法國飛行員在高空敏捷抓到一顆德國子彈的故事情節,兩句話就把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給調動起來了,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這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深挖教材內涵與外延,收集與捕捉好各種恰當的科學素材,來創設問題式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把思維引向到教學內容中去,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境開展課堂提問。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探究實驗或演示實驗,來合理地創設情境,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途徑,學生對物理現象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
例如,在《流體的流速與壓強》這一節時,演示:將乒乓球放在電吹風上方,用電吹風向上吹風,乒乓球會懸停在空中,同時向前移動電吹風,乒乓球也會向前移動,學生立刻被這一演示實驗現象所吸引,對流體的流速與壓強的關系產生了濃厚興趣。
(2)結合現代教育技術創設問題情境開展課堂提問。
蘇聯教育學家贊可夫說過:“智力活動是在情緒高漲的氣氛中進行的”。教師可以把新聞或影視作品中展現的科學原理搬到課堂上來,讓問題化靜為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產生全方位的刺激,使學生情趣盎然地參與課堂的提問教學,不但給物理課堂教學增添了許多樂趣,更可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
總而言之,教師應圍繞教學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條件,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方式來創設問題情境,更好的開展課堂提問,讓創設的問題情景與課堂提問更具趣味性,實用性,真正做到引人入勝,激發學生的興趣,協助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楊九詮,李鐵安.物理課程標準解讀(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134-138.
[2]葉根第.淺談中學物理教學問題情景的創設[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