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數學課堂教學如何進行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在新課程教學中,已改變教師主講、學生被動參與學習的局面。但是,課堂教學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和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因而通過教學設計,教會學生如何變被動為主動;由不會學到學會,并且能自己主動設計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體現學生自主、探究、交流的教學模式和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關鍵詞:數學 課堂教學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150-01
在新課程教學中,已改變教師主講、學生被動參與學習的局面。但課堂教學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和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僵化、單一的結構模式已難于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難于張揚教師的教學個性。因此,在實施課程改革中,堅持以課題教學改革為中心,從“為學生全面發展”的宗旨出發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讓新課程教學模式有形而無形,有規而無規。它是在一定的教學目標下,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藝術的綜合體現。因此,教學設計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
1 教學理念的設計
新課程要求改變被動式、完成任務式的教學思維,著力體現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素質的發展這一新課標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因而課堂教學也應作出合理的、能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時代潮流教育觀;培育有高素質人才為根本的人才觀;實施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質量觀。
2 教學方法的設計
在教學上突出“師生互動原則”,師生是平等的合作伙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作用并有針對性地為學生設計自主的學習方法。新課程強調師生應該是一個“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不僅僅是知識技能的互動交流,而且應該給學生營造出一種和諧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激活學生已有的學習生活經驗,把新的知識引發到學生最近的發展區。例如,我在教學“一次函數與二元一次方程組”時,首先提出問題:移動公司給顧客提供兩種“神州行”收費方式:“神州行百姓卡”無月租,打電話每分鐘0.2元,接電話每分鐘0.1元;“神州行大眾卡”月租25元,打電話每分鐘0.2元,接電話免費。選擇哪種收費方式能使手機用戶更合算?此題一出來,馬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活躍起來了。這種問題和學生自己及家人的生活有密切相關,他們很想知道到底哪種收費方式更合算?應該如何計算?它與學過的知識有什么關系嗎?從而讓學生帶著這種探究欲望,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圍繞提出的問題一步一步展開并解決自己的疑問,理解了新知和達到教學目的。
3 教學內容的設計
根據教學大綱結合學生的學習環境和需要達到的目的來確定。設計的問題也應能使學生感到這就是他本人所需解決的問題。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才能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習熱情,體現自身的價值。例如,在一節課的教學中可采用這樣的教學流程:首先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以自學課文為主,教師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做些適當的輔導);然后學生進行課程理解(以理解課文為主。其中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討論、交流、實驗、總結);后進行鞏固提高及反饋(以練習為主。可采取階梯式的分層練習、并邊練邊點評);還可進行中考連接,經常展示一些近年來一些地方出現的、和本課知識相關的中考題給學生參考,講一些中考傾向,這樣學生會更有學習目的。一般問題要相信學生能自己解決,教師只做適當的引導;知識結構有關聯的可做適當的誘導;對難理解的知識可師生共同探討;對獨立學習有困難的問題互相交流互助,讓學習任務更有效的體現在新課程的學習中。
4 課后反思的設計
讓學生對學習內容和進程反思,是否達到學習目標,對各類題型能否用所學知識解決,還有什么疑問、思維深度夠不夠、能否自己也設計一些問題自己解答?解題格式是否嚴謹規范?對一些連貫性知識有無規律可尋等。例如,七年級的學生在做整式的混合運算時,經常出錯。學生思考:為什么總會這樣?通過反思得出:(1)審題不夠認真;(2)沒搞清運算順序;(3)對各類公式和運算性質不夠熟悉,教師針對現象幫助學生找到對策。讓學生建立改錯本,把平時遇見的錯的題、好的題、有針對性的、有代表性的題都寫在改錯本上,經常翻閱復習及檢查反省,并養成習慣。通過不斷的積累、對比、總結經驗。學生在以后的復習和考試中就會大大的減少出錯率,學生也能成為獨立的學習者。
5 網絡課件的設計
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教學手段,彌補學生感知經驗的不足。而且數學學科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是比較單一、枯燥的,更能體現網絡課件的作用。教師在課前精心設計好一節課可用的教學情景圖穿插在各個教學環境中,以便在課堂上適時地利用,比如一些卡通對話、動作、情景等。設計好的情景圖能立即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自覺或不自覺中自動投入到學習中,使他們有更多機會動手、動腦、思考和探索,使教學過程在信息技術中高效地運轉,教學活動有序的進行,教學質量從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讓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知識化。
6 充分展示教師的藝術特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課程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具體特點,可以盡情地張揚自己的教學個性,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才能顯示教師的智慧結晶。
通過教學設計使學生在學習結束后能進行有效的行為活動。如所學知識進行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能把自己的信息資源帶到學校和老師同學分享。在教學流程體現以學生為主、以課標為主、以學習為主的原則。把握好“主體”和“主導”的關系,做到“導”為“學”服務,以“導”促“學”。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教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學設計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發展、完善,才能使教學不斷的提升,為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彭建平.初中生數學學習方法指導探索[J].中學數學研究,2000(2):22-23.
[2]楊德.創造力開發實用教程[M].宇航出版社.
[3]游國經.創造性思維與方法[M].人民日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