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豐富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閱讀時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給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指導,提高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 課外閱讀 語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157-01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總目標中指出,要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時,也明確指出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要達到新標準所規定的要求,較大地改變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量嚴重不足的現狀,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研究。
1 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努力去擠,總會有的。”愛玩是學生的天性,尤其是調皮的男孩子,很難做到靜靜地看上一本書。于是我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里借自己喜歡的課外書,利用每天中午的12∶40~13∶10這半個小時的時間作為我們班的課外閱讀時間。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于是我和大家一起坐下來,靜靜地看半小時書。一開始也許有學生不適應,坐不住,但一旦讀到書中的趣味,就會安靜下來。堅持一個月后,不用我提醒,孩子們到了時間就主動地拿出書讀。
僅僅依靠這30分鐘還遠遠的不夠,還要充分發揮學生家長的作用。我要求我班學生的家長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每天安排自己的孩子不少于20分鐘的課外閱讀時間,家長監督孩子閱讀并簽字,第二天小組長檢查學生的在家閱讀情況并及時向我匯報,這樣就保證了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
2 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同樣的,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
(1)教師要經常講述自己(或組織學生講)閱讀讀物后的收獲和體會,用“現身說法”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這樣學生就會在課余時間主動地進行閱讀嘗試。
(2)利用榜樣的力量讓學生想去閱讀。教師要經常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及身邊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因為古往今來,凡對人類有作為的人,無不是博覽群書、勤奮學習的結果。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賞識激發興趣。為了學生能保持讀書的熱度,在閱讀教學的開展中,老師要以賞識的眼光關注每一個孩子的閱讀過程,發現其“閃光點”,不失時機為孩子某一做法進行激勵、表揚、喝彩,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3 “授之以漁”,教給讀書方法
(1)加強課內外溝通,拓寬閱讀渠道。首先,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導閱讀方法,拓寬閱讀渠道。在教學實踐中,我經常以課本為出發點,有計劃地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如,教學《新型玻璃》前,布置學生翻閱與課文相關,相近的文章、資料等。學生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學習興趣大增,課堂上競相發言。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再讀讀原汁原味的作品或類似的書,使知識縱橫溝通。
(2)精讀、略讀與瀏覽相結合。曾國藩曾指出讀書之法:“不同之書,區別對待。應讀之書宜緩宜熟;應閱之書宜速宜多。閱書如攻城,輕騎剽悍,所向無前。”根據不同題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閱讀,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讀、瀏覽“三讀”法。精讀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讀,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來,做上記號,以便查工具書或向人請教,弄懂了在繼續讀;略讀就是速度較快,常常一目幾行,意在了解大概內容;瀏覽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來瀏覽報紙、搜集信息資料,常常只看看標題。閱讀初期,一般以精讀為主,為了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經驗以后,三種方法可交叉進行,一般內容略讀或瀏覽精彩的部分精讀。
(3)摘錄批注法。此閱讀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做到讀與思共,思與讀隨。
4 在評價中培養閱讀情感
閱讀到一定的程度,學生也會在日記中有所表達。因此,鼓勵學生在習作中運用積累的語言特別重要。對學生作文中的好詞好句,教師在修改文章時,用紅筆標出并加以好的評價,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慢慢體會到正確應用積累的語言的方法。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在課外語言實踐中運用語言、評價同學的語言。在辯論會上,在小記者會上,在演講會上,對學生在表達時應用的好詞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級制度中,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交流所積累的語言,積極進行展評,從而給學生一個舞臺,讓積累騰飛。
總之,通過以上四個方面的實踐研究,不僅保證了學生的讀書時間,而且激發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掌握了閱讀方法,提高了閱讀能力,使農村小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得到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