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初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銜接問題進行了闡述,認為應該從教學內容、學習方法引導和教學方法三個方面做好銜接。
關鍵詞:化學教學 銜接 解題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165-01
高一化學在中學化學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學好高一化學是學好中學化學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做好高一化學與初中化學的銜接工作歷來被廣大高中教師所重視。我認為要順利地解決初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銜接問題,以下幾點做法收效比較高。
1 認真研究初高中教材,從教學內容上做到有效銜接
教師的教學必須要有延續性和前瞻性。如果高中的化學教師對現行初中教材不熟悉,對初、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特點不夠了解,勢必造成在教授過程中以自我為中心,學生的學習就會變得很被動。為使教有所依、學有所循,高中教師應對初中知識體系也做個全面的了解,明確哪些知識內容在初中已基本解決,哪些知識在初中出現而實際上并未完全解決或被忽略了,哪些知識點與高中化學有著緊密相關的聯系或者應在高中階段拓寬和加深的等等,這些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認真找出初高中知識的結合點,完善知識的銜接,這項工作的成敗將直接影響到高一學生在化學課堂上的學習質量。例如初中化學在化學用語教學上、在元素符號、常見元素的主要價態、常見物質化學式的記憶與書寫、常見化學反應與相應現象的表述方面要求不明確、過低或不落實,而高中教學要求的起步知識又相對較高,兩者之間必然造成脫節。所以對高一新生進行這些方面的復習鞏固,明確這些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就等于讓學生在高中化學知識的學習之前進行了一次基石加固工程。
2 全面了解學生基礎,從學法引導上做到有效銜接
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主要是記憶、重現、簡單模仿,這種較為機械、死板的方法不適應高中注重能力及創新的要求。高一教師有責任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使之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是決定其能否學好化學的重要一環。
2.1 注重課堂學習效率
教師應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在課前就有所了解,真正做到帶著問題聽課,做到有的放矢,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避免學生當“抄寫員”,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抓住重難點,精作筆記。
2.2 鼓勵學生積極思考
對于學生的提問,老師不要直接給出答案,而應該和學生一起閱讀材料,分析歸納,這樣才能使學生對知識的內涵和外延真正全部理解,做起作業來更能應付自如,在今后的學習中做到舉一反三。
2.3 指導學生回顧反思
要求學生對每一次考試的每一道習題進行認真的分析,找出該題的考點,并在試卷上標明該考點是教材的哪部分章節的內容,作好知識的鏈接,同時,在教材上也可以作上標記。分析錯誤的原因,現在對該知識點的了解程度、以及對題目的理解程度,考試后的收獲等等。
2.4 訓練學生解題技巧
學生在初中化學學習中運用的解題方法是比較基礎的,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及時補充新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對于剛進入高中的新生來說是一種很好的知識誘導,能更好地樹立學生迎接高中化學學習的信心和激情。比如解計算題,初中化學中主要就是運用按化學方程式中不同物質的質量與各物質式量與計量數乘積列方程進行的常規方法計算,而高中化學的計算中還要求學生掌握根據物質的量列比例式、差量法、元素守恒法等解題技巧。
2.5 重視實驗操作技能
重視強化實驗教學有助于學生形成化學概念,鞏固化學知識,獲得化學實驗技能,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訓練科學方法。教師應當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調動各個感官去感受實驗。首先要看,看明白課本上的實驗原理,看老師的規范操作,看明顯的和細微的實驗現象,并用準確的語言描述實驗現象。其次要聽,仔細聽老師的講解,同學們的意見,隨時記下實驗成敗的關鍵點。然后就是問,遇到不懂的地方一定不能稀里糊涂,問老師、問同學,查找原因直至弄明白為止。
3 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從教學方法上做到有效銜接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對教學也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在解決初高中教學的銜接問題上,教師的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非常重要。初中化學的教學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識水平及初中化學作為入門學科的限制,較多地采用灌輸式的講解方法。進入高中后,教師要抓住學生生理從少年向青年轉變,學習心理自“經驗記憶型”的被動接收知識向“探索理解型”的主動學習知識的轉變時期,更多地采取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主動地學習、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所學內容。
3.1 放慢起始教學進度,逐步加快節奏
萬事開頭難,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尤為如此。為了使學生不至于在起跑線上就摔倒,進而失去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對于剛進入高中的新生,可以先開展幾堂初中化學的復習課,夯實學生的化學基礎,強化化學學習中的基本知識點,再逐步進入教學。
3.2 講清基本知識理論,創設問題情景
在教學過程中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適當介紹高中化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創設懸念,讓學生在了解高中化學學習的方向和內容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為正式開展高中化學課程的學習做好鋪墊。
3.3 引導學生聯想對比,培養思維能力
高中化學概念相當多,且概念之間很容易混淆,如果概念不清,解題時就會模棱兩可,憑感覺瞎蒙。因此,對于一些易混淆的化學概念,可采取對比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高中化學中還有許多知識點非常抽象,比如,物質結構部分、化學反應原理部分等等。對于這樣一些抽象的知識點可采用多聯想,變抽象為形象,逐漸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4 教師做好課堂小結,培養學生探索能力
高中化學知識相對于初中,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現象”到“本質”,一切知識更加系統富有深度。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做好單元小結,讓學生自己編織知識網絡,使知識更加系統化。此外,還應幫助學生做好題后回味,即在一道題目解完后,引導學生想想有無別的解法,有無規律可循,還應試著改變一下條件或結論,以探索新的命題。長此以往可培養學生的探索概括能力,逐步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思維的科學性和創造性。
總之,做好初高中化學知識的教學銜接,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科學素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只有處理好了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問題,才能使更多的高一學生不怕學化學,愿意學化學,進而使學生學得更有趣、更輕松,也才能使教師教得充滿成就感。
參考文獻
[1] 張克靜.初中化學有效教學之我見[J].新課程(教師),2010(4):13-14.
[2] 蒙庚貴.自主教學,彈性教學—— 論高中化學的有效教學[J].現代閱讀,2012(1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