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只有反思才有進步。隨著新課改的縱深發展,它促使教師的角色要進行轉換,更新教學觀念,反思課堂教學,關注初中數學和高中數學的銜接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方法要及時地進行點撥。本文對上述內容作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教學反思 角色轉換 學習方法 探究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166-01
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說:“吾日三省吾身。”高中數學教學更是需要教師去反思,才會有進步。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新一輪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地開展了起來,也為高中數學教師的發展走向指明了道路。教師一定要認真地學習新課標和我現代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并上升到理性思考,才能趕上新課改的步伐。筆者經過幾年教學實踐,不斷地在反思中進步,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
1 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觀念上的反思
理論決定實踐,高中數學教師一定要破除舊的填鴨式的教學理念,更新觀念,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懂得還不等于己知,理解還不等于知識,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識,還必須思考。”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以教師為主體,“一言堂、填鴨式”教學方法占主流,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記、練,就像一部做題的機器。這種教學方式,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不能搞活課堂,提高教學效果。新課改強調學生要全面發展,教師在轉變觀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強調師生互動,力求學生的全面發展,激發其學習興趣,培養其終身學習的能力。筆者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主動獲取知識,發展思維能力,讓學生經過嘗試、探索、失敗、反思、進步等環節,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所以,教師一定要在觀念上改進,教師要讓學生善于質疑,讓學生開口說話,適時地加以點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設計不同的思考問題,做好分組探究的工作,對于不同類型的知識來選擇不同的指導方法和技巧。
2 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的反思
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的反思非常重要,即教師在行動過程中進行及時地反思。教學過程是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它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全過程,又是學生智力發展的過程,師生間需要交往、積極主動地互動,共同擦出閃光的火花。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是你和我的關系不,只有雙邊互進,才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平等而和諧,教師在一起學習,共同進行心靈的溝通,形成一個學習進步共同體,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輕松愉快的教學過程中獲得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反應來時刻進行反思,調整自己的教學,從而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進行有效的補充與反思。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教學過程是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的,也能夠更好地保質保量地促使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勇于讓學生質疑,啟發學生進行積極有效地思維訓練,從而保證高中數學課堂的張力,盡量地讓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將其思考引向深入。只有學生認真思考了,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的思考能力和有效的學習方法的習得。另外,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妥善地管理,使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尤其是在小組合和探究階段,一定要讓學生主動發言并善于傾聽,加強學生合理地表達自己觀點的訓練。
3 高中數學教師要關注初中數學和高中數學的銜接問題
筆者教學過初中,現在教授高中的課程。記得初教高一那年,感覺高中的教材對學生的要求很高,在知識的廣度、深度和難度上都有大幅提升,這種跨度讓初入高中的學生難以適應,會出現數學難學,不感興趣,信心不足等現象。因為他們還在用初中的數學思想和思維模式來思考問題,適應不了高中數學的教學。所以,筆者此時就特別關注初中和高中的銜接問題。筆者對自己初中教學的教學進行了升級,更注重從初中的知識遷移到高中知識的講解中來,并鼓勵學生正確對待初高中的斷層問題,面對困難和挫折,教師要勇于前進,調整好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其適應能力,重視在知識的講授中讓學生動起來,激發學生的動機,加強學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對所學課程進行總結歸納,反思進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識,提高了教學效果。
4 高中數學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方法要及時地進行反思
成功沒有捷徑,但一定有方法,所以, 高中數學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及時地進行反思。鑒于初中和高中教學存在著巨大差異,高中數學在知識方面更深了,難度提高了,廣度也延伸了,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反思。學生初入高中,有的不會自學,有的不會聽課,有的聽課抓不住重點,所以,會學習的學習方法就習得得非常快,成績好而興趣濃厚,成績越來越好,成長為優秀學生;而不會學習的,由于學生方法不對,導致學習經常遇坎兒,如果能有迎難而上的品質,及時地總結經驗教訓,改變學習方法,變不會學習為擅長學習,經過反思,一定能夠迎頭趕上;如果學生不思改進,不作努力,成績就會越來越差,再不加上反思,自信心會越來越弱,從而產生數學難學,沒有興趣,害怕上數學課等心理問題,從而對數學失去信心。所以,高中數學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自己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如果學生有以下被動學習跡象,就需要認真反思總結了:(1)學習態度不端正,懶散,懶于動腦筋;(2)沒有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總是隨著教師的講授慣性運轉;(3)數學課上不會聽課,雖然也在邊聽邊記,但就像個速記員,并沒有真正地把自己融入課堂,更沒有做到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4)對于教師傳授的知識,死記硬背,教師講的例題能夠聽懂,但是一到運用環節,就不知從何下手;(5)不懂的知識不能做到積極地找老師提問,一知半解,把問題留到明天……
如果學生出現以上幾種現象時,高中數學教師一定要引起警惕,對于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掌握了。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對其進行具體的引導,力求做到以激發興趣為主,轉變思想和講授方法并重,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真正地統一起來,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反思,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另外,對學生的小組探究和習題、試卷評講也要進行不斷地反思,可以說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教師沒有反思,就不會教學教法的改進;學生沒有反思,就沒有學習方法的改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師要充分理解并掌握新課程的要求,不斷地探索,反思,更新自己的觀念,提高自身的學識,以此來適應新課改的需要,力求做到,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的與時俱進,使素質教育得以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曹一鳴.數學教學中要正確處理的幾個關系[J].中學數學,200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