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教學是保證中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本文通過對中學德育教學現狀的分析,提出進一步完善中學生德育教學質量的對策,以期給相關教育工作者改善工作以有益借鑒。
關鍵詞:中學生 德育教學 現狀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222-01
德育教學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部分,注重中學德育教學改革,加強德育體制改革,改進德育教學方法,對全面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的德育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中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此,相關教育工作部門應該著眼于中學生的基本道德修養(yǎng),一方面改進教學理念,宣傳和提倡與時代要求相符合的道德要求;另一方面提高德育教師的教學質量,重視中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通過課堂教學增加學生對自身道德素質修養(yǎng)的認識,使中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 中學德育教學的現狀分析
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理念、思想、行為等,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公眾。這些影響不僅包含有正面的、積極的影響;也包含很多負面的、消極的影響;由于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社會上流行的價值理念缺乏科學的批判態(tài)度,其思想比較容易受到消極思想的影響,為此,學校應該重視德育教學,重視中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
1.1 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進步,手機和互聯網不斷普及,中學生獲取外界信息的途徑更加廣泛而多樣,加之,現階段幾乎每個中學生都有一部手機,手機作為一種通信媒體,除了保證中學生與外界聯系之外,還是他們獲取社會信息的重要途徑。此外,互聯網的接入,使電腦上的內容更加復雜多樣,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監(jiān)督管理,互聯網上的信息大都良莠不齊。比如,中學生在上網搜集信息時,對接觸到的網絡信息,缺乏理性的思考能力,如果長期接觸各種消極、負面的思想,會嚴重危害中學生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增加學校德育教學的難度。
1.2 家庭環(huán)境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huán)境是中學生最主要的成長環(huán)境,對中學生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影響。現階段,隨著家庭獨生子女的不斷增多,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譬如,很多家長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或偏向于溺愛,或過分強調學習成績,或忽視與子女的感情交流,或忽視自身行為對子女的示范作用,各種不規(guī)范的教育方式,嚴重影響了對中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家庭教育的誤區(qū),導致很多中學生從小便對一些不理解的社會現象或思想形成定格,養(yǎng)成錯誤的思想認知,對于社會上的道德行為缺少基本的分析判斷能力;加之,很多中學生由于長期受父母的呵護和控制,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對于所學知識缺乏創(chuàng)新思維,對知識的理解只能依附于教師的課堂教學,課堂實踐活動力不從心,動手能力不強;嚴重影響了中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2 中學德育教學的改革對策
中學德育教學是教育工作者依照社會上的普遍道德要求,對受教者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學行為,其目的在于不斷提高受教者的綜合素質,為國家培養(yǎng)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中學生作為德育教學過程中的特殊群體,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強對中學生德育教學的控制,針對中學生的行為和語言特點,及時研究和調整德育教學的相關內容和方法,不斷提高德育教學的質量,掌握中學德育教學的規(guī)律,培養(yǎng)中學生的良好思想品德。
2.1 創(chuàng)新德育教學理念
中學德育教學理念是保證德育教學質量的基礎,為此,中學教師首先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德育教學理念,把德育教學視為課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中學生深入貫徹學習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注重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注意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向學生仔細闡述書中含有的各種理論知識,進一步優(yōu)化英語教學模式;另一方面要立足于現實生活,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對課文中的內容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教師則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對學生存在的或偏激或錯誤的思想加以糾正。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對中學生進行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例如,當有人在學習和生活中做了樂于助人或者拾金不昧等好事時,應該對其獎勵,鼓勵其他人向其學習,這種獎勵不僅可以在中學生心中形成對真、善、美的正確認知,而且可以促進中學生高尚人格素質的養(yǎng)成。再次,加強心理輔導教學,心理教學在整個德育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學生的心理大都不成熟,親情、友情、愛情等感情問題以及學習壓力等,都可能會導致其心理上的不適。為此,教師應該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態(tài),適時對其進行心理輔導,提高中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進而促進中學生人格的健康成長。最后,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識,幫助中學生學習國家法律法規(guī),增強中學生的法律意識,將其培養(yǎng)成知法懂法的好公民。
2.2 改革德育教學方法
為了提高德育教學質量,學校應該進一步改進德育教學方法,探究德育教學新途徑。首先,充分利用現代化網絡設備,服務于中學德育教學。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學校應該充分發(fā)揮學校網站的優(yōu)勢,建設專門的德育網站,一方面,針對學生中出現的思想道德問題及時加以報道,正確指引中學生的思想發(fā)展;另一方面,對于社會上流行的錯誤言論和行為進行深入分析,幫助中學生正確理解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增強他們對社會道德的認知。
其次,注重社會實踐教學,中學生的主要活動范圍大都局限于家庭和學校,與社會的接觸較少,加之,現階段的學校教學忽視實踐教學,導致很多學生的知識范圍較窄,逐漸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的性格。為此,學校應該定期舉行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學校可以帶領學生到福利單位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幫助學生了解社會;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促進中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中學生的與人協(xié)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3 結語
德育教學是學校教育的生命線,是保障中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為此,學校作為專門從事教育的單位,應該將德育教學放在學校教學的首位,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心理品質教育等等,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國家培養(yǎng)高素質的“四有公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高品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沛良.加強情景教學 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李沛良[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7):3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