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何時出臺?師德建設的總體目標是什么?適用于哪些對象?
答:教育部于9月2日下發《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師德建設的總體目標是,把師德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首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中小學教師隊伍。《意見》的適用對象:幼兒園、特殊教育機構、普通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少年宮以及地方教研室、電化教育機構的教師等,包括民辦學校教師。
問:在師德教育方面,《意見》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意見》指出,要創新師德教育,引導教師樹立遠大職業理想,將師德教育納入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師范生培養必須開設師德教育課程;新任教師崗前培訓開設師德教育專題,在職教師培訓把師德教育作為重要內容,記入培訓學分。重視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創新師德教育內容、模式和方法,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采取實踐反思、師德典型案例評析、情景教學等方式來豐富師德教育的形式,把教書育人楷模、一線優秀教師等請進課堂,用優秀教師的感人事跡詮釋師德內涵。結合教育教學、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師德教育,切實增強師德教育的效果。
問:如何嚴格師德考核?
答:《意見》指出,要將師德考核作為教師考核的核心內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制定師德考核辦法,學校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師德考核應充分尊重教師主體地位,符合教師職業性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采取教師個人自評、家長和學生參與測評、考核工作小組綜合評定等多種方式進行。考核結果一般分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考核結果公示后存入師德考核檔案并報學校主管部門備案。師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應評定為不合格,并在教師資格定期注冊、職務(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獎勵和特級教師評選等環節實行一票否決。
問:在突出師德激勵和規范師德懲處方面,《意見》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在突出師德激勵方面,《意見》提出:將師德表彰獎勵納入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獎勵范圍,完善師德表彰獎勵制度;把師德表現作為評選教書育人楷模、模范教師、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中小學優秀班主任、中小學德育先進工作者等表彰獎勵的必要條件;在同等條件下,師德表現突出的,優先評選特級教師、優先晉升教師職務(職稱)、優先選培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
在規范師德懲處方面,《意見》提出:要建立健全違反師德行為的懲處制度,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部研究制定《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明確教師不可觸犯的師德禁行行為,并提出相應處理辦法,對危害嚴重、影響惡劣者,要堅決清除出教師隊伍;要建立問責制度,對教師嚴重違反師德行為監管不力、拒不處分、拖延處分或推諉隱瞞,造成不良影響或嚴重后果的,要追究學校或教育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的責任,對涉及違法犯罪的要及時移交司法部門。
問:如何有效強化師德監督?如何確保師德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答:《意見》指出,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建立健全師德年度評議制度和師德問題報告制度,以及師德狀況定期調查分析制度和師德輿情快速反應制度,及時研究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政策和措施。構建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廣泛參與的師德監督體系。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多種形式的師德投訴、舉報平臺,及時掌握師德信息動態,及時發現并糾正不良傾向和問題,將違反師德的行為消除在萌芽狀態。要將師德建設納入教育督導評估體系。
為了確保將師德建設工作落到實處,《意見》要求各地結合實際,認真制訂本地師德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建立師德建設領導責任制度,學校基層黨組織、廣大黨員教師要充分發揮政治核心和先鋒模范作用,學校教代會和群團組織緊密配合,形成加強和推進師德建設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