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崇左市寧明縣城鎮第一中學(以下簡稱寧明一中)組織教師參加全縣優質課比賽,11個學科的參賽教師中,有7位榮獲一等獎,其中的劉景春、韓慧芬等4名老師接下來被選送參加了崇左市的優質課比賽,均獲本學科第一名。同年,該校校長陸鋮朝被評為“崇左市骨干校長”,副校長蘇鳳英被評為自治區特級教師、崇左市“教壇明星”,云水蓮、施顯平等4位教師被評為崇左市學科帶頭人。2013年,該校又有羅利榮等2位教師被評為崇左市學科帶頭人。
以上成績的取得,與寧明一中高度重視教師培養工作分不開。近年來,該校不斷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力度,致力于打造一支素質高、業務精、結構合理、富有活力、適應新課程改革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教師隊伍。
以師德建設為基礎
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不久,寧明一中副校長周貽宏在一次排球運動中摔傷,導致腳板骨折,醫生建議他在家休息、不要過多走動。但他放不下教學工作,不顧家人的反對和同事的勸阻,仍然堅持回校上課。治療期間,他每天由妻子用電動自行車送到學校,再自己抓著樓梯扶手慢慢挪到教室,然后拄著拐杖走上講臺;為了減少上廁所的麻煩,他在學校很少喝水,口干舌燥了也是強忍著。放學后,妻子來接他回家,他同樣要扶著樓梯扶手挪回四樓的家中。這么來來去去,他經常疼得滿頭大汗,但就這樣堅持了兩個多月,沒有落下一節課,直至傷勢痊愈。
周貽宏愛崗敬業的精神體現了高尚的師德,感動了全校師生。近年來,寧明一中把師德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要求教師樹立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規范教育教學行為,不斷提升師德修養。該校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引導教師把師德規范內化為自覺行為。
寧明一中經常開展形式多樣、扎實有效的師德教育活動。2011年以來,該校兩次邀請全國“優秀教師”、崇左市教育局督導科主任黃月娥,到校作《新時期教育改革與發展對教師的要求》和《自主管理和自我發展》課改工作報告。該校還多次組織全體班主任、教研組長等到天等民族中學、江州區江南一中、江州區民族中學等學校參觀學習;組織校領導、班主任、教研組長等進行封閉式培訓,培訓期間邀請廣西師范學院李紅教授作《有效課堂與班級管理》報告,在深刻理解德育內涵的基礎上,引導教師樹立高尚的師德,營造良好的敬業愛崗氛圍。
同時,該校大力開展“樹立良好教師形象”活動,挖掘典型事跡,樹立榜樣,用身邊的小事感染人,用平凡的精神激勵人。該校的宣傳欄上設立有榜樣專版,把本校獲得縣級以上榮譽的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教壇明星、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優質課比賽獲獎教師的照片、格言和寄語等一一張貼出來,向全校師生及社會進行宣傳,以榜樣的力量激勵全體教師。
目前,寧明一中涌現出了許多愛崗敬業、擁有高尚師德的教師典型。英語老師潘紅娟,在休產假期間得知學校英語老師緊缺,二話不說,主動要求回校上課,過后,學校領導要給她補假,她卻笑呵呵地說:“沒啥,不用啦!”還有蘇鳳英、劉潔、劉景春(可參見本刊2013年第3期的報道)等老師,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默默奉獻,展現了高尚的道德風貌。
以課題研究為載體
陸鋮朝校長指出:“必須通過教研活動,尤其是課題研究這個載體,鍛煉教師的教科研能力,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進而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寧明一中以“課題研究”為突破口,不斷激發教師的活力,引導更多的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推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劉潔老師潛心教學研究,認真總結教學中的經驗教訓。近年來,她積極參加市級課題“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進與研究”的研究(已結題),不斷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其論文《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自主學習之我見》分別獲自治區中小學教育教學優秀論文評比二、三等獎,《新時期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獲崇左市中學教育教學優秀論文一等獎;她所任教的班級語文科教學質量,多年來一直比較出色。
在寧明一中,像劉潔這樣在參加課題研究中獲益,并不斷成長起來的教師還有很多。目前,該校語文組、數學組、物理組申報立項的市級課題“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進與研究”“轉化學生學習方式的實踐與研究”和“初中物理學習方法指導”已如期結題。2010年,該校獲批立項的3個市級課題“初中地理快樂教學法的研究”“提高城鎮初中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研究”和“農村學校如何創設情景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也已順利結題。
2012年,該校的“教師角色轉換與課堂師生互動的研究”被批準立項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教育部規劃課題“校本科研引領和促進基礎教育質量提升的研究”的子課題,并納入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重點資助項目管理序列。
2012年6月,該校向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遞交了“教育部校本建設重點實驗學校”的申請,同年10月,經教育部嚴格審核以及專家評審團的評審,最終成功申報為教育部校本建設項目全國重點實驗學校。
……
該校老師紛紛報名參與課題研究,在校內掀起了一個課題研究的熱潮。
以骨干教師為引領
寧明一中強化對骨干教師的培養,要求骨干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有任務、有目標地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實踐技能和科研能力,鼓勵骨干教師教學有個性、有特色,形成風格,走向成熟,追求卓越。該校同時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切實提高班主任素質:通過班主任工作實務培訓,引領班主任學習教育管理理論;組織班主任進行研討交流,幫助班主任開拓思路,大膽實踐,不斷進步;通過主題班會(每周一次)、德育論壇(每學期一次)、班主任工作實踐等平臺,不斷提升班主任的業務能力。此外,該校還重視教研組建設,形成學科建設基礎團隊。
在此基礎上,該校不斷發揮骨干教師在教育、教學、科研等工作中的核心帶頭作用,促進廣大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成長。該校讓老教師與新教師一對一結成師徒,新教師每周至少一次深入老教師的課堂聽課、學習,課后,新老教師一起就課堂教學進行交流與探討,并側重由老教師結合課堂實踐對新教師進行實戰指導。同樣,老教師每周至少一次深入新教師的課堂聽課,課后,由老教師對新教師的執教情況進行點評,在肯定優點的同時,指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
蘇鳳英是該校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同時也是骨干教師。近年來,她發揮自身的優勢,堅持開展“師徒結對”活動。黃赟是蘇鳳英的第一位“徒弟”,在“師徒結對”活動中,黃赟在蘇鳳英的指導下,虛心好學,進步飛快,在2010年的中考中,她所執教的數學科成績獲得寧明縣中考單科成績教學質量二等獎。
“寧明一中老師之間幫扶氛圍濃,新教師能夠快速適應,得到快速提高。”說起寧明一中的“師徒結對”活動,黃芳蓮老師深有感觸。在“師徒結對”活動中,剛從愛店鎮中學調入寧明一中的黃芳蓮成為蘇鳳英的“徒弟”。由于鄉鎮學校與縣城學校之間存在差距,剛調入寧明一中時,黃芳蓮感覺壓力較大。作為“師父”,蘇鳳英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鼓勵黃芳蓮大膽去上課,引導她多聽課、多學習、多總結。黃芳蓮的教學能力快速提高,2011年11月下旬,她代表年級組執教了一次全校性的研討匯報課,獲得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
以骨干教師為引領,寧明一中創設有利條件,促進各個梯隊教師不斷成長,許多教師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
要保障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還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近年來,寧明一中建立了績效獎勵機制、考核評優機制、過程管理機制、質量監控機制、競爭激勵機制,強化對教學過程的動態管理和質量監控,鼓勵教職工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積極踐行教改,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和服務質量,在工作崗位上做出成績。
如今,寧明一中積極實施新課改,目前已全面推行“問題導航,先學后教,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們在課改中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得到了較大的鍛煉,專業技能穩步提升,除了文章開頭提到的成績,該校自2010年起,已連續多年期末教學成績居縣內同類學校前茅。面對成績,陸鋮朝校長表示,學校將會一如既往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讓學生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教學,讓群眾更滿意、更放心。
(責編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