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各地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落實,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在學校食堂就餐的人數劇增。然而,各地校園食物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2012—2013學年度,我們立項了防城港市學校食堂衛生安全研究課題。
《千金要方》指出:“安身之本,必資于食。”學校食堂的衛生安全,關系到學校師生的健康與生命,也關聯著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在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課題組走訪了防城港市近30所農村中小學校,發現了一些安全隱患,并擬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現存安全隱患
1.學校的水源不衛生,飲用水未經水質檢驗。課題組在一所邊遠山村學校了解到,該校的飲用水原來一直是用水管直接從山溪中引過來的。但近幾年,因為山間溪水時常斷流,師生只能到水田旁邊一個一米多深的坑里取水飲用。據說,這個水坑是附近農村的簡易水井,已經有一些年頭了。水井就在水田旁,遇到大雨,水田里的水就會流入井里。如果水田的主人給稻田施肥噴藥,那么流入井里或滲入井下的水,其水質會更加糟糕。
2.食堂衛生設施不完善,內務臟亂差。很多農村學校不舍得投入資金添加食堂的衛生設施,防蠅、防鼠、防蟲、防霉等設施嚴重不足。食堂出售的食物加工過程不衛生,餐具炊具因為設施不全而不能進行消毒處理,連儲存的食材也常受鼠蟲侵食。很多學校食堂更不具備保暖設施,在嚴寒的冬日,學生從食堂領來的常常是冷飯冷菜。
3.食品原料質量無保障,食品運送過程不規范。我們在一所學校食堂的儲存間里,看到很多大米堆積在地上,可以吃很長時間。據說這些大米都是到外地以低價買進的。這所學校地處臨海地區,加上南方天氣潮濕,食堂防霉措施不當,這些需要長期存放的米,保質期很難長久。此外,每天運送營養餐的車輛穿梭于各校,車上的面包、飲料、蛋糕、米粉等食品的原料和加工過程很少經過嚴格的監督、檢查,營養餐是否真的營養有待考證。
4.食堂的飯菜營養搭配不合理,制作粗糙。不少學校食堂為了節省人力和資金,常常避繁就簡,不注意菜品的變化與營養搭配。一些學校食堂的菜總是冬瓜、南瓜;有的學校食堂廚師烹飪水平不高,做出來的飯菜味道極差,完全沒有考慮學生的健康需要。在某鎮的一所學校,校園周邊的餐館生意興隆,學校的食堂卻冷冷清清,不少內宿生說學校食堂煮出來的飯菜像豬食。
5.食堂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工作責任心不強。很多農村學校食堂的從業人員沒有按要求進行健康體檢,而且工作責任心不強。食堂不按要求做到每餐每樣飯菜留樣保存48小時以上,食堂飯菜銷售人員態度惡劣、動作粗魯。
二、學校食堂衛生安全改進對策
1.把好水源關。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聯合規劃,確保學校供水正常、規范、衛生。要嚴格學校生活用水的衛生管理,自備水源的供水必須經過衛生部門的水質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凡是供師生食用的飲用水,都要經過規范的凈化、消毒程序,以確保師生的用水安全。
2.把好設備關。改善學校食堂硬件設施,原料和食品儲存間要做好防蠅、防鼠、防蟲、防霉變措施。食堂內外的環境衛生設施、食品制作用具等,都要符合食品衛生安全管理的有關規定。
3.把好貨源關。采購食品原料要保證衛生、安全,建立并完善索證索票、進貨查驗和臺賬記錄制度,杜絕工作人員因貪圖便宜而采購偽劣食品原料的現象,建議不要一次性購買大量原料,防止因存放時間太久而導致食材變質。
4.把好人員關。食堂從業人員必須按規定接受食品衛生法律法規、食品衛生知識、烹飪知識和職業道德培訓后方可上崗,而且必須進行身體檢查取得健康合格證,在日常工作中,要求相關人員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提高個人素質。
5.把好加工關。做好食品原材料運輸和消毒工作。在加工、制作食物的過程中,清洗、浸泡、蒸煮炒等都要做到衛生、安全。食品留樣確保按時、夠時、足量。
6.把好保衛關。嚴禁非食堂工作人員隨意進入學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間及食品原料存放間,嚴防投毒事件發生。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考慮安裝監控設備,對整個食品加工、制作的過程實行全程監控,加強監管力度。
7.把好環境關。學校要注重食堂環境衛生及文化建設,營造溫馨的用餐環境;工作人員對學生應當像親人一樣,熱情友愛,讓學生有在校如家的感覺。
民以食為天,學生是國家的未來與希望,學生的安康涉及千千萬萬個家庭,關系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與發展。做好學校食堂衛生安全工作,確保師生的安全,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前提,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學校食堂不僅要讓學生吃飽,還要讓學生吃好,真正做到讓學生平平安安地生活,快快樂樂地學習,健健康康地成長。
(責編 白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