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st 你是第一關:配置少兒保險
沒有比保險更好的抵御意外、疾病風險的手段了,孩子同樣也需要這樣的保障。
孩子出生后就有國家醫療保障體系的基本保障——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它保費便宜,在醫保覆蓋范圍內,可報銷50%至70%的醫藥和住院費用,在查出患病后仍然可以投保并正常報銷。
北京、上海、蘇州、成都、鄭州等城市都有較齊全的社保少兒醫療保障,報銷比例最少50%,最高80%。各地社會互助性保障制度還能在這個基礎上補充。但這類保險每年要在固定時間段內辦理和繳費,錯過了也不能補繳,年費用最多幾百元。
0至16歲:少兒消費型重疾險
如果有重大疾病,自費部分的金額不是小數目,醫保目錄外的藥品和器材是全額自費的。重大疾病的治療費用可能超過少兒醫保的最高報銷額。這些支出只能通過商業重疾險分擔。
商業重疾險的好處是有更方便的給付型——不需事后報銷,疾病確診后持正規醫院的確診報告和醫師級醫生出具的診斷報告,就能申請理賠,比報銷型更及時。中國人保上海分公司個險營銷部中介業務部負責人葉子健建議給孩子買消費型重疾險。因為消費險保費低、保額高,更適合應對兒童重大疾病這樣的小概率但大開銷的情況,年保費幾百元。
住院費用一般包括醫藥費(非自費藥與自費藥)、檢驗費、床位費、膳食費、手術費等。信誠人壽北京分公司資深業務總監孫呈堯認為,一些少兒醫療險對醫藥費可報銷的上限設得高,但其他費用的補充不足或是條款含混。投保費用型保險時,最好選擇醫藥費、檢驗費、床位費等項目羅列明確,并且注明了可報銷比例的保險產品。
但商業兒童醫療險的保額存在制度性的限制。成人保險保障的是被保險人創造收入的能力,但少兒不具備這種能力。所以,除非附加壽險責任,否則中國法律規定少兒給付型保險的保額上限5萬元,京滬穗等少數經濟發達城市放寬到10萬元。
6歲以后:商業意外險附加醫療保障
孩子入學后感染疾病機會下降,但發生意外的幾率變高。因此學齡兒童除了基本醫療保障外,可以選擇補充附加醫療保障的商業意外險,意外產生的門診和住院費用支出也能報銷。
商業意外險以消費型居多,每年保費100元至300元。目前各大保險的網銷產品都有復合型的兒童險,既包括重疾賠償也包含意外賠償,有些還包含了兒童的意外責任險。和給付型醫療險一樣,兒童意外險的保額也有最高10萬元的限額。
給孩子買意外險時要注意
01 理賠范圍和免賠條款非常重要。便宜的商業保險可能在免賠條例中有更多限制,賠付條款的細節則要全部弄清楚。
02 選擇對自己最實用的選項,比如燙傷、跌落、氣管異物、運動受傷等。“兒童綁架勒索津貼”之類的就算了吧。
03 附加醫療險最好選擇能用于非醫保類藥物的,補充基本醫療保障的空缺。
2nd 別讓孩子當守財奴
孩子花錢大手大腳,或是完全對管理自己的錢沒有概念,這不能怪孩子沒天賦,多半是你的責任。好觀念和好習慣都需要從小培養,別錯過了這個機會。 2013年1月,信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聯合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國青少年研究會發布的《2012中國少兒財商調研》白皮書顯示,中國家長已經認識到理財的重要性,但基本上沒有開展理財教育:50.1%的家長愿意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但是苦于找不到好方法。 買賣游戲是個好辦法 四五歲的孩子可能還無法理解“錢能生錢”這樣的概念,可以從認識錢幣、反復進行簡單的交易游戲、積累每次一兩樣低價物品的實際購買經驗開始,慢慢建立對貨幣的認識。這個年齡也是建立數字概念的時間。 5歲前的孩子每次處理的金額數字在10以下,如果在家里玩買賣游戲,就從簡單的整數開始,先加法后減法。每次要求購買兩樣或三樣物品,先讓孩子學會熟練加總,再鍛煉找錢,讓他繼續熟悉減法。關于錢幣的數字,也可以變成趣味問題:為什么錢幣只設置這幾個數字? 除模擬交易游戲外,也可以在購物時帶孩子去選低價物品。給10元錢,他們自己決定買什么,自己看價格標簽,看看有什么東西是想要又能買得起的。每選擇一種東西,就可以做一次數字大小的比較。帶小數的價格標簽,還可以教孩子做四舍五入的估算。 腦科學博士、兒童思維發展機構童年匯創始人陸宇斐認為6歲以上已經相當了解數字的孩子,才可以使用賬戶,而且概念要簡單,只要讓孩子意識到錢不容易保管時可以選擇存入銀行,能通過存折上的數字了解賬戶情況就可以。超過1000元就可以存入銀行賬戶,少于1000元則可以在家里自建現金賬戶。 學管錢,從心愿賬戶開始 給未滿18歲的子女開立銀行賬戶,你只需要帶著自己的身份證、能表明監護關系的有關證明和孩子的證件:戶口簿、出生證、獨生子女證等就可以。大部分中資銀行的工本費、年費都不會超過10元。一些外資銀行還有專門針對有這種需要的兒童賬戶,在父母的指導下,孩子除了能存取款外,還能進行轉賬、換匯等。 零花錢當然是賬戶資金的第一來源。告訴他想買東西但自己的錢又不夠時,把零花錢省下來,存到心愿賬戶里。每一次的錢雖然不多,但累積起來會越來越多,最后能把東西買回來。財商教練吳然提出了一種獎勵做法:如果孩子連續存錢,父母可以適當獎勵,讓他享受延遲滿足的好處。 賬戶的收入來源還可以是“打工”收入,讓孩子幫父母嘗試擦車、去除車上的保險標志等原本的項目,而且要陪他們一起做,也可以是長輩給的壓歲錢,或者是孩子自己通過賣廢舊物品等方式賺來的錢。 而賬戶的支出一般只能用在買零食或父母不同意的開銷上。等孩子上小學二年級以后,開始一起討論做預算。每年過完春節,把壓歲錢的總額和銀行賬戶的總額計算出來,今年有什么消費計劃,各自多少額度,時間怎么安排。 陸宇斐建議,6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嘗試使用表格,用時間與使用類別兩個分類項來記錄花錢的情況。剛開始的時候記簡單的流水賬,堅持一段時間后,定期生成柱狀圖、餅圖等圖表,教他們學會分析自己的錢去了哪兒。 如果孩子亂花賬戶里的錢…… 要看如何界定“亂花”。家長的價值觀顯而易見會影響到孩子。只要是家長與孩子都能接受的支出方式,那就沒有問題。剛開始孩子會亂花是正常的,只要讓孩子承擔亂花的后果——一段時間內沒有錢花。他們就容易接受計劃開支這件事。家長不必因為孩子亂花錢而焦慮,幫他建立尋找合適的界限就可以。 如果孩子變小氣了…… 如果孩子因此變得小氣計較,說明你的方法可能有問題。 是否和孩子過多地強調了金錢的好處?是不是忘了鼓勵他和別人分享?有沒有讓他體驗到幫助別人和分享的快樂?如果沒有,是家長的失職。陸宇斐認為節儉要與低價區分,并非價格低、花費少就好。在家庭承受范圍內,仍要鼓勵孩子分享。 幫他分清想要的和需要的 你可以通過提問讓他知道想要和需要的區別:要買的東西是什么?用它做什么?這筆錢花了會對你有什么影響?得到了東西有什么好處?如果不買會有什么影響? 不斷的提問能促使孩子不斷地想買這個東西的理由,直到說服你為止。你還可以幫他建立一個“想要程度分級制”,按照程度來決定先買哪一個。
3rd 當然也別亂花錢
要教孩子投資,至少要在孩子10歲以后——有壓歲錢和零用錢,有消費欲,會簡單的四則運算,能理解一些數學概念。 講故事,效果最好 雖然講故事的方式可能讓人忘了去發現故事背后的法則,而是效仿故事中人物的行為,但是比起大些連大人看著都很頭疼的的復雜概念,要讓孩子接受并感興趣,故事仍然是目前看來最好的表達形式。舍費爾用“會下金蛋的鵝”的故事來說明要儲蓄才能獲得這只鵝,儲蓄的利息就是鵝每天下的金蛋,但是如果太貪心,等不及把金蛋積攢起來就把鵝殺掉,金蛋就再也不會沒有了。 你同樣可以用他們熟悉的故事主角——人物、動物給孩子編寫故事,去解釋什么是股票,什么是基金。 把心愿變成具體的目標 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具體、積極的目標都能讓人的注意力更集中,為了達到目標更愿意克服眼前的懶散和無序,排除其他不利于目標的實現的干擾因素,比如想買雙新跑鞋而把錢取出來花的沖動。 兒童理財啟蒙讀物《小狗錢錢》里面,12歲女孩吉婭為了實現自己去美國短期游學的夢想,尋找賺錢的機會。她把一張印有自由女神像的圖片貼在存錢的罐子上,每天提醒自己存錢、少花錢。10歲以上的孩子可能有很多個心愿,可以鼓勵他們把那些需要錢才能達成的心愿全部都寫下來,并一條一條篩選,最后留下3條最想實現的、最重要的愿望,作為目標。
4個步驟讓孩子學會理財操作
01/分配手里的錢 家庭每月的收入要有比較安全的分配比例,而對孩子來說,消費主要是零花,不是生活必須。因此孩子賬戶里的錢可以把較大比例用于投資和儲蓄,小部分用于消費。 如果完全不許孩子掌管零用錢,他就不能參與實際消費,對他們認識錢、運用錢的能力不利。同時,由于大目標實現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一直不給他消費的機會,也會造成他對投資的意義產生懷疑。 你還可以在和孩子商量之后,把他賬戶里的部分金額投入到代管的基金賬戶里去買基金等投資品。 02/投資前先判斷公司 在巴菲特配音的動畫片《百萬富翁俱樂部的秘密》里,巴菲特用價值投資的思路引導孩子們要不要向一家糖果公司注資:他首先問孩子們覺得糖果生意怎么樣,孩子們的回答是每個人都喜歡糖果。這就是第一條投資項目標準——投資熟悉的領域。 糖果制造不需要持續技術升級,能持續投入利潤進行業務擴展。如果能夠保證產品質量、培養品牌個性,就能擁有固定的消費群體。這種對品牌的感情依賴還會被傳遞到下一代人。這被他歸結為“持久競爭優勢”。 03/讓孩子自己決定買什么 用講故事的辦法幫孩子理解了股票、基金。你可以讓孩子給出充分的理由,自己選擇買什么。 買基金就要準備把自己的錢在里面放上5年至10年。對于那些能長時間等待的人來說,基金投資的風險更低。基于這些特點,它也非常符合兒童和青少年學習投資。 不論你的孩子決定購買股票還是基金,你都不能代孩子決定,應該定期和他討論自己股票的近況和股價變化,公司和行業發生了什么,為什么會影響股價上漲或下跌,這些影響會持續多久。 04/虧損能讓孩子理解風險 虧錢的時候是風險教育的最好時機。孩子有機會近距離地觀察資產變動,他們會看到1個月內的股票下跌,比之前3個月賺到的總和差不多或者自己的股票在幾個月內就虧了一大筆。 此時你可以把這些理念傳遞給他們:利益伴隨著風險同在,虧錢或許是因為市場下滑,或許是判斷有誤。這是學投資的過程中必須付出的代價。只有正確的思考和判斷,才能選對公司、買對時機。而耐得住性子、不被眼前的變化迷惑、不被悲觀情緒影響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