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不同于科研型院校,它更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本文從教師的素質、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探討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會計學課程教學,探索一套適合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財務會計學課程教學體系。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財務會計學;教學探討
一、引言
經濟愈發展,會計和會計教育愈重要。會計發展需要高素質的會計人才,培養會計人才,主要靠會計教育。因此,會計環境的變化為我國會計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但同時對我國傳統的會計教學也提出了挑戰。傳統的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已不能滿足經濟日益發展的需要,在會計學本科教學中,需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一些新興的本科院校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這就需要探索一套適合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會計學課程教學體系,尤其是財務會計學課程。本人長期從事財務會計教學工作,深刻體會到教師的素質、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對學生的重要性。本文將以綜合素質教育為主線,以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為教學改革指導思想,進行財務會計學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二、財務會計學的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進入21世紀,我國財務會計學課程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教學內容不斷完善,教材建設進展迅速。但隨著高校擴招帶來會計本科生人數越來越多,大學教育由精英教育變成了大眾教育,學生素質參差不齊,而經濟的發展和就業崗位的需要,對學生的要求則越來越高,在財務會計學課程教學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教學形式單一。大部分學校在財務會計教學中采用老師教、學生學的方式,是典型的填鴨式教學,而且部分學生也樂意接受這種方式,有時讓他們參與教學過程,他們就無從下手,有時還覺得老師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這種單一教學方式忽視了對學生獨立思考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不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對于受教育者在進入社會時盡快進行角色轉變十分不利。
(二)教材內容未及時更新。現在財務會計教學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教材的問題,財務會計內容更新很快,現行教材內容陳舊,教材內容體系不科學,同一個出版社的系列教材,前后銜接也有問題。如中級財務會計應該跟高級財務會計銜接,但有些出版社的這兩部教材,或內容重復,或涵蓋內容不全。大部分教材所舉例題過于簡單,不能說明基本的理論問題,避重就輕,敷衍了事。對會計問題的處理,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處理方法,讓學生和教師無所適從。教材中缺乏實踐訓練內容,一味以理論為中心,缺乏實踐訓練。
(三)成績考核方式不科學,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目前對中級財務課程的考核由平時成績和期末筆試兩部分組成,其權重一般是三七或二八比例。一些本科院校,因為要評估,設置了期中考核環節,并實行教考分離。平時成績主要依據的是到課率、作業記錄、課堂發言等。這種考核方式考核面過于狹窄,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教師素質有待提高。從總體上看,目前本科院校會計教師的學歷、職稱基本符合要求,學歷層次越來越高,副高以上職稱也逐漸增加。從年齡上看,35-50歲居多,師資隊伍結構比較合理。但這些教師大部分是從高校到高校,碩士、博士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工作,理論知識可能非常豐富,但實踐能力比較欠缺。甚至有些教師從來沒有接觸過會計實務,沒見過真實的會計憑證、賬簿和報表。年齡偏大的教師沒有及時更新知識,對國家頒布的新會計準則不了解,對新的稅法、合同法不關注。有部分教師根本不會操作電腦,更別說用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了,有的教師普通話、英語不過關,教師的綜合素質不高。
三、財務會計學教學改革措施
(一)改革財務會計學的教學目標。作為現代教育,應該“教給學生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會計人員的綜合能力包括會計實踐能力、計算機及互聯網應用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企業經營管理基本能力等核心能力,也包括組織協調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新知識學習能力等一般能力。為了讓學生具有這些能力,財務會計教育不僅要教給學生豐富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較強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大學會計教育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放在首位。使得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法制觀念、較高的會計職業道德、強烈的創業精神以及良好的身心素質。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決心與興趣。財務會計學是會計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教師在第一堂課就要告訴學生這門課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及其重要性,讓學生知道會計是一門非常有用的課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評估機構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會計專業的學生不僅可以參加注冊會計師考試,還可以參加注冊稅務師、注冊評估師、注冊土地估價師及礦業權評估師等考試,他們的就業面非常廣泛。通過介紹這些情況來激發學生對財務會計學的興趣。
(三)更新教學內容,突出前沿性、實用性和針對性。在教學內容上要重點突出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實用性和針對性,實時跟蹤國家會計法規的更新,及時補充和完善教學內容,充分反映國際和我國會計改革和會計教育發展變化的要求。教學內容要涵蓋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助理會計師證書的考試范圍,促進職業證書通過率。選用的教材要方便教師教學和學生閱讀,要有科學性、權威性和前瞻性,能夠反映當前學科發展前沿水平,又結合中國的經濟發展實際。
(四)轉變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財務會計教學可采用課堂理論講授、案例分析、小組討論、情景模擬、影像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建立課堂教學、校內模擬實驗與校外實習相結合的教學體系。促進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工作崗位適應能力。會計人員要與不同的客戶、銀行、稅務、財政等部門打交道,要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因而在教學方法上,可以側重對它們進行培訓。例如每次上課之前利用5—10分鐘的時間請學生對上一次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下次發言時要換另一位同學,這樣每個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可以迫使學生進行課后復習并進行教學內容的總結。同時可以舉辦校級財會知識競賽,或參加全國性的財會競賽,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五)加強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教與學是一種雙邊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都不可忽視。離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變成了以教師為中心;離開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變成了以學生為中心。只有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其共振效應,才能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教師與學生之間既要有知識的交流,又要有情感的溝通。教師的情緒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教師良好的情緒和飽滿的教學熱情可以融洽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和學習激情。同時教師可參加學生組織的一些團體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又增進了師生感情。
(六)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應用型本科院校與科研型院校不同,更注重實踐能力。尤其是財務會計學,本身就是一門應用型課程,具有內容復雜,圖表數據多,操作性強等特點。學生只學理論不進行實踐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是全社會都十分關注的問題。招聘單位更關注會計畢業生能不能馬上適應會計崗位的需要。為了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解決學生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教師在理論講授之后,讓學生到會計模擬實驗室進行模擬操作。實驗室中采用角色扮演法,設置不同會計崗位,猶如企業的財務部門,讓學生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財務主管、總賬會計、明細賬會計、出納等崗位。實踐內容是選取某企業一個會計期間實際發生的全部經濟業務,包括企業在供應、生產、銷售等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經濟業務。從開設賬戶、設置賬簿、經濟業務發生時取得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計算產品成本、核算財務成果、進行利潤分配到編制財務報表,完成了一個會計核算工作的循環過程,使學生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全過程得到全面完整的實際操作練習,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課余時間,教師可利用自己的社會關系,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帶領學生到企業或公司進行實地觀摩、實踐等活動,將實踐能力的訓練深入到企業現場,真正與工作崗位聯系起來,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實戰能力。只有樹立理論與實務并重的教學觀念,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會計人才,從而推動我國會計事業的發展。
(七)制訂科學的考核機制。上課記筆記,下課看筆記,考試考筆記,是傳統教學模式的真實寫照。課程成績主要取決于期末考試成績,由于平時沒有考試壓力,一部分學生不努力學習,考前突擊復習,最終也能輕松及格,這種考試實際上是對死記硬背的一種鼓勵,培養出來的學生高分低能,難以適應社會。先進的教學模式,如果沒有科學的考核機制與之匹配也無法真正落實其教育理念。在考核方面,我們應借鑒國外的一些作法,使成績結構多元化,課程成績中平時成績占較大的比重,平時成績包括作業、課堂問答、小組討論、模擬實驗等。平時測試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現在平時測試與期末考試各占30%和70%,我們認為應加大平時成績的比例,改變現行的成績比例結構,并注重測試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融會貫通的能力。所有這些在第一次課就把這些要求告訴學生,這樣在平時學習過程中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八)提高教師素質。“要想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要教出好的優秀的學生,教師自己必須是個有魅力的教師,有淵博的知識、科學的方法、高尚的人格、優雅的氣質和幽默風趣的語言,以才服人,以德服人。學生佩服一個老師的知識、喜歡一個老師的教學方法,就會不由自主地喜歡這門課程,就會想方設法學好這門課程,也會帶動周圍學生形成學習熱。因為你的學識和才能就是學生學習的榜樣。財務會計學的教師不僅要有扎實、全面的理論知識和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必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一些教師大學畢業之后就直接進入教學崗位,實踐能力較缺乏,為此,應鼓勵教師到企業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審計局、會計師事務所等共建單位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雙師”型教師。
會計理論與實務在不斷更新,我國會計準則每年都在完善,財務會計學的教師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新的教育理念。學校可選派教師到國家會計學院或國內知名會計高校進修、學習和培訓,也可選派優秀教師出國留學,學習國外的先進教學理念和經驗。加大優秀人才引進力度,加速培養專業骨干和帶頭人。并定期舉辦研討會,倡導和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各類教研教改交流活動,切磋教學科研經驗。
參考文獻:
[1]劉永澤,孫光國.我國會計教育及會計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對策.會計研究,2004(2):35-37
[2]潘煜雙.“財務會計”教學改革設想.嘉興學院學報,2003,15(2):104-107
[3]劉國慶.《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改革研究.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6(3),1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