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縣域經濟不斷增強,資金流動日趨自由,洗錢活動也悄然活躍。在當前的縣域反洗錢工作中,雖然有相關的法律、規章加以規范,但在實際開展時,普遍存在著部分相關職能部門對自身承擔反洗錢職責認識不到位現象,形成了各自為政、各行其是的狀態,致使未能建立良好的反洗錢聯動機制,導致基層反洗錢工作缺乏主動性和開拓性。本文針對縣域反洗錢聯動機制中所存在的幾點問題加以剖析,并提出幾點建議。
一、“三缺”制約反洗錢聯動機制發力
(一)思想認識的缺位。一方面在目前縣域反洗錢工作中,普遍存在著缺乏專業的反洗錢工作人員現象。各個相關單位人員配置均不足,導致無法實現反洗錢工作專人專崗,只能由其他崗位工作人員兼任。“一心多用”現象致使反洗錢工作人員無法深入學習反洗錢工作相關知識,對其認識不夠深刻,在日常工作中,以應付考核為目的進行突擊性學習,履職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另一方面部分金融機構從自身逐利性角度考慮,擔心對大額可疑資金實施監管和報告后,會流失部分客戶,影響業務發展,因此在日常監管中,存在履行大額和異常支付交易報告的職責不到位現象,使得洗錢犯罪活動的第一道防火墻無法實現其屏障作用,金融機構的反洗錢能動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二)反洗錢履職的缺失。目前,《反洗錢法》詳細規定了各有關部門的職責,但部分縣域有關部門對自身反洗錢的職責卻認識不到位,片面認為反洗錢屬于金融范疇,應由人民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負責,對反洗錢工作也不夠重視,缺乏橫向聯動性同步,導致在開展反洗錢工作時,往往是基層人民銀行“單打獨斗”,各相關部門參與積極性不高,并一定程度上存在推諉扯皮、推卸責任的現象,不能及時有效地開展反洗錢工作,致使資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工作質量和效率難以提高。
(三)法律法規的缺席。盡管當前我國已出臺《反洗錢法》、《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等法律法規,并對反洗錢工作做出了多方面的規定,但是對承擔反洗錢職責的單位、部門如何聯動配合方面卻未做任何規定。反洗錢聯動機制建設缺乏法律法規依據及指導,各縣域機制建設各有不同,未能形成規范性建設,工作效率參差不齊。對于反洗錢工作積極性不高的單位、部門,強制性規定的缺席,使其聯動配合缺乏約束性,無法實現聯動機制的完全執行。
二、提高聯動機制效率的幾點建議
(一)提高認識,著力完善基層反洗錢聯動機制。一是必須明確思路、突出工作重點,從自覺維護國家利益、經濟安全和金融穩定的大局出發,促進反洗錢各組成單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反洗錢制度,加快縣級相關部門反洗錢調查技術升級。二是建立定期業務培訓和人才交流機制,加大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通過人民銀行集中培訓、金融機構行業培訓等多種方式和渠道做好反洗錢人員培訓工作,以基層人民銀行反洗錢人員、金融機構反洗錢崗位人員和網點業務主管的培訓工作為重點。逐步建立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反洗錢隊伍,不斷提高基層反洗錢工作水平。
(二)健全相關協調機制,強化反洗錢調查工作的跨部門和跨區域合作。一是完善由地方政府領導、人民銀行牽頭、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反洗錢調查合作機制。制定針對洗錢嫌疑線索移送、線索核查等前期工作中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和相應責任,避免工作中的相互推諉扯皮;二是建立跨區域的反洗錢調查工作協調機制,將跨區域的反洗錢調查工作協調制度細化到縣級層面,明確縣級區域在反洗錢調查跨區域合作中發起地區和牽頭部門、協同地區和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和協調機制。
(三)完善法律法規,提高基層反洗錢聯動機制效率。一是建立和完善反洗錢法律體系,明確反洗錢責任主體的義務,以《反洗錢法》立法為核心,完善與之配套的反洗錢行政法規制度。二是明確基層人民銀行作為縣域反洗錢工作的具體實施者,具有組織協調權,使其真正成為縣域金融領域反洗錢的行政管理部門。三是要明確規定各相關職能部門在反洗錢工作中具有服從調度、相互協調配合的義務,以促進聯動機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