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在飽受關注和爭議中出臺,新的司法解釋不僅對此前的諸多條款進行補充、說明和重申,并且有相當一部分內容頗具顛覆性,其中,第六條結束了在婚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有關房產贈與的案件出現不同判決的情況,有利于維護法律尊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婚姻法 房產 公示 贈與合同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六條規定:“婚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贈與另一方,贈與方在贈與房產變更登記之前撤銷贈與,另一方請求判令繼續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從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內容上看,共有兩款,第一款為任意撤銷條款,是這樣規定的:“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這一條款屬于任意撤銷條款。所謂的贈與的任意撤銷,是指贈與合同成立后,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贈與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思不再為贈與行為。行使任意撤銷權的標準是,贈與房產沒有辦理過戶登記,也沒有進行公證。
一、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六條為何規定房產
自古以來,房子就是中國人不斷追求的根。在古代中國,房子是權利的象征,就是看房子裝修的好壞來看主人的地位,現在的中國人也受到了以前傳統的影響。另外一個方面,中國人的落葉歸根的情結嚴重,中國人感覺沒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根就始終扎不下。另外,房產是不動產,在婚姻家庭財產關系中屬于大宗財產,對于雙方都具有重要意義。如果夫妻之間在締結婚姻關系之前,或者在締結婚姻關系之后,一方將自己所有的房產贈與對方,這樣的贈與是否有效,特別是沒有實際過戶登記的,容易發生爭議。因此婚姻法司法解釋特別規定的房產的贈與。
二、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六條的利弊討論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中第六條條款的規定解決了一些爭議,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贊成,具有一定的價值與意義,具體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該規定結束了在婚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有關房產贈與問題的兩種爭議。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六條規定出臺前,一直存在兩種爭議,一部分人認為,夫妻之間有關財產的約定,只要系夫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就應認定為有效且對雙方產生法律上的拘束力。這是認可這就是采用婚姻法中第19條的觀點。他們認為,相對于《物權法》及《合同法》的規定,《婚姻法》對夫妻財產關系的規定屬于特別規定,應當優先適用《婚姻法》規定。
(二)有利于社會風氣的良好發展。婚姻法司法解釋(三)中第六條條款的規定有助于樹立文明健康的婚姻觀、戀愛觀、擇偶觀和家庭觀。消除部分人想通過婚姻取得對方財產的不良思想。通過對婚姻的凈化,使感情成為婚姻的基礎,這將有助于逐步形成更加文明和諧的社會。有助于女性的自強與自立。消除女性的依賴心理,把精力從“嫁豪門”、“傍大款”、“吊金龜婿”、“怎樣吸引男人”上轉移到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素養、提高工作能力上,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創造較好的生活條件。
雖然,這個條文解決了一些爭議,維護了司法裁判的統一,具有一定的意義,但是筆者個人認為這一條款沒有充分考慮到女性在社會中處于弱勢的一個現實不,利于女性權益的保障,這是非常明顯的。另外從這個條文本身來看,在婚姻關系中采用合同法中的任意撤銷權,是欠妥當的,不利于而任意撤銷權本身就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方面,婚姻法司法解釋三中引用的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第一款中的任意撤銷權未對贈與人的任意撤銷權加以適當限制。
根據《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贈與人在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教規定。”
另一方面,婚姻法司法解釋(三)中引用的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第一款中的任意撤銷權沒有規定除斥期間。
所謂除斥期間,是指法律規定某種權利預定存在的期間。權利人在此期間不行使權利,預定期間屆滿,即發生該項實體權利消滅的法律后果.
總結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出臺引起了廣泛的影響。其中本文所討論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六條具有重要的意義,該條結束了婚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有關房產贈與的案件出現不同判決的情況,維護了法律尊嚴;也對社會風氣的良好發展等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該條款在雙方當事人利益方面,沒有充分考慮到女性在社會中處于弱勢的一個現實,沒有很好的平衡婚姻關系中雙方當事人的利益。對此,假如對婚姻法司法解釋(三)中引用的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第一款中的任意撤銷權進行的完善,通過設立締約過失制度與除斥期間,可較好地平衡贈與雙方當事人的利益,也有利于婚姻法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可取性和可行性。
參考文獻:
[1]巫昌禎.中國婚姻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
[2]張圣.民法通則及婚姻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
[3]趙惜兵.新婚姻法釋義與實用問答[M].長春:吉林出版社,2001.
[4]楊立新.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理解與運用——司法解釋名家解讀叢書[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湘潭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