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分支,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和人才培養的定位必須一致。文章具體分析了當前我國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的人才定位的問題和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其合理有效的解決途徑,并且建立其系統的培養計劃和完備的課程體系。
關鍵詞 高等職業教育 人力資源管理 定位
我國的高職院校大部分是在原來的中等職業學校的基礎上轉變而成的。很多高職院校的人力資源管理開設的時間都落后于其他類型的院校,而且加上自身的教育環境、專業設置、知名度和學生素質等問題,影響了現在很多高職學院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理論知識的純輸出、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太弱等,都無法對學生畢業以后的就業選擇進行準確的定位。本文總結了現在高職院校人才資源管理培養的各種問題,分析了三個主要問題,針對問題提出了準確定位的策略。
一、主要問題
1、“職業”特點不突出。高職院校的專業教育具有非常強烈的“職業”特點,就是說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是根據社會需要進行相關教育的。高職院校的教育人才模式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培養高等技術性人才為學校的基本任務。第二個方面:以實踐和應用教育為主,創建教學和課程體系。第三個方面:以培養技術能力為主要教育目標,設計專業學生的能力、知識和素質培養的方案。第四個方面:應用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應用教學在整體的教育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份額。第五個方面:和社會相關部門的聯系十分密切,強調實踐和理論的相互配合。結合當前的教育情況,很多學校的教育依然停留在教育的階段,而實踐應用的教育非常少,所以就造成了職業教育的特點日漸下降。
2、人才建設缺乏。學科的建設依靠的是學科隊伍和學科帶頭人,這個需要引進非常專業的師資保障才能完成。可是現在根據專業發展和建設需求來看,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的問題非常嚴重。其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四點。第一點:針對學科隊伍和專業教師的獎勵制度不完善,導致教師沒有一定的積極性。第二點:高職學校內部的管理制度漏洞百出,影響優秀師資力量的流失。第三點:院校領導對于學科隊伍的建設重視程度不夠。第四點:生源的數量被限制,教師力量的需求受到限制,因此很難形成強大的教育梯隊。
3、課程缺少特色優勢。對于本專業的學科建設,主要學習的知識有經濟學、管理學和資源管理的基礎知識,具有一定的解決和分析人力資源管理的強大能力。可是現在大部分院校都開設了這項教育專業,每個學校根據自己的特色建立了不同的學科方案,但是都缺乏本身的特點和個性,無法體現專業的優勢性,并且有些院校還出現東拼西湊的情況,不符合社會需要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見,高職院校的人力資源管理下的人才定位培養存在很多實質性的問題。所以筆者建議的解決途徑是建立其符合高職院校實際情況,建立起完整的專業課體系和正確地的人才培養的模式。
二、準確定位模式的創建
準確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定位,必須根據人才的培養目標和特點,對于所教授的技能和知識在數量、結構和內容方面進行科學的安排。高職院校的人力資源管理培養的正確模式,應該包含以下三點內容。第一點:一般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對一般能力的教育要求就是把握。這個部分的知識涉及到專業型人才必須具備的一些基本能力,其中就有決策能力、協調能力和分析能力等。第二點:知識和素養的培養。對于這個方面的教育要求就是認識和理解。這個部分的知識涉及到管理的知識、人文和藝術素質、基礎的思想素質等。這個部分的知識是為后來學習專業知識培養理論基礎,是學生學習此項專業的最基本要求。第三點:職業能力的培訓。這個部分在教育中需要學生嫻熟的掌握這項技能。這是培養專業人才的核心保障,涉及到很多專業性非常強的技能知識和能力,是為學生畢業之后的就業提供保障的主要技能。
只要可以很好的處理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從短期的效果來看,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具備強大的職業技能。如果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畢業生適應社會的核心能力。所以說,院校的人力資源人才的培養和定位必須堅持“長短兼顧”的發展方向,正確處理三者之間的關系,不可以隨意穿插和改動。
三、總結
在本文講述到的定位策略的時候,還需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是從該地區的人力資源專業方面的現實需要出發,在人力資源管理對人才的把握方面做到加強和改進、第二是高職院自身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明確社會的需要,建設符合社會條件的職業人才,加強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還有畢業生應對社會變化的素質。
參考文獻:
[1]張良.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人力資源管理中的瓶頸與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10,(17):161-163.
[2]李琦,李冰.高職人力資源管理實踐課程績效棱鏡式考核模式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2,(17):126-129.
[3]孫毅杰,劉軼宏,沈悅等.校企共建的農類高職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改革——以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職教論壇,2010,(30):46-49.
(作者單位: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