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我國對電力行業的管制正在逐步深入,對于電力行業的管制在社會上也引發過激烈的討論。對于電力行業的改革目前我們做的還不夠完善,還未形成清晰的理論和政策框架。針對此現狀,本文通過對我國電力行業的政府管制的相關問題進行一定深入的分析,并對電力產業管制的改革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 電力行業 管制 競爭機制
眾所周知,電力行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處于重要地位,自建國以來,我國對電力行業的管制從由中央集權管理到省市分散管理又回歸到中央集權管理的曲折經歷,但不管是國家對電力行業進行集中管理還是分散管理,始終不變的是主管部門進行垂直壟斷、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直到1997年國家電力公司的組建成立標志著中國電力體制改革正式進入實施階段。隨后,國家對電力行業的管制也被提上了日程,雖然我國的電力產業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對于電力行業的壟斷,電力短缺,電力環保等方面的問題,依然是民眾與社會關心的熱電問題,這其中就涉及到政府管制中的一進一退、電力價格、電力安全等環節。當前我國電力管制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電力行業的競爭不足
由于政府管制的壁壘對外國電力行業競爭不足起到了重要影響,我國電力行業的行政性進入壁壘使得大量新企業進入不了該行業,由于各地區的政府對本地電力行業的保護政策,同時又阻礙了其他發電企業將電力輸往本地區,導致電力行業行政壟斷增強,競爭不足。
(二)國家對電力行業實行的價格管制限制了電力市場的競爭
我們現行的電價是國家價格主管部門審批之后,地方價格主管部門協助管理,但是有些地區的價格主管部門隸屬于該地地方政府,因此,對于國家的有些電價政策也難以貫徹。同時,政府對電力的管制方法以審批為主,電力行業的市場行為都要經過政府的層層嚴格審批,這種做法不僅使企業的決策滯后,而且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造成企業發展動力不足,能源利用率和資源配置率低下。
(三)電監會發揮獨立管制機構的職能存在障礙
在2003年,我國成立了電力監督管理委員會來主導電力體制改革,但是我國電監會要獨立發揮職能任重而道遠。因為電監會成立之前,電力行業的管理由國家經貿委和國家發改委以及財政部掌握,電監會成立之后,面對電力行業的復雜管理和快速發展的電力市場,顯然電監會需要長時間消化以擺平這些錯綜復雜的關系并且在長時期內才能完善與之相適應的職能與手段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以及中國融入世界的深度與廣度的推進,中國電力行業的市場開放實屬大勢所趨,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國內對電力行業的管制改革勢必進一步深入,在電力行業國際市場的對外開放中要增強自我競爭能力,這也成為中國電力行業必須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在電力行業引入競爭機制,促進市場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的優化
首先,改革電力行業的組織結構,在該行業引入競爭機制。
第一,在能夠引入競爭的領域引入競爭機制,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能夠發揮作用。將電力行業的發電、輸電、配電以及供電等環節分開,使其各自成為獨立法人,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開,同時,要求地方分銷的電力公司公布電力價格表,允許其像私人電力公司直接購買電力。
第二,在不能引入競爭機制的輸配環節,提高政府監管的有效性。在組織體制上,成立專門的監管機構,加強監管的力量,加強對壟斷企業的監督。
其次,學習發達國家對電力行業改革的榜樣,鼓勵電力企業民營化,通過分批出售國有電力產權來實現私有化的電力改革目標。例如英國的電力改革核心是建立一個電力庫市場,進行電力交易,這樣大幅提高了電力行業的生產效率,同時使得電價下降,消費者從中獲得實惠。
(二)根據電力市場的需求調整電力資源的配置
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使得各大電網公司在用電峰谷時期進行相互調電,各個電網企業進行協商解決。各地電網內部分設指令中心,指令中心可根據不同時期電力需求狀況安排電力生產,用電低谷時,下令讓一些火電或者水電停產,高峰時加開。政府應該讓企業的這種行為讓市場決定是否加開或者停產,而不是單純的依靠政府管制,這樣才能更有效的面對市場。
(三)強化電監會在電力行業改革中的作用
電監會應通過轉變作風,改進服務,更好地為民間資本進入電力行業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別從法制建設、信息公開、許可工作、處理舉報投訴、行業服務、法制宣傳等六個方面,更好地為民間資本投資電力提供良好的服務。
總之,在電力體制的改革上,應確立“凡是市場能夠解決的問題由市場解決”的觀念和依法監管的理念,通過建立許可證監管和規則監管相結合的新監管制度,增強監管工作的可預見性和透明度,從而變“不確定的政府行為+確定的市場”為“確定的規則+競爭性的市場”。
參考文獻:
[1]謝宏文.英國提高風電比例的成本分析[J].國際電力,2005,6.
[2]李延國.對我國電力行業放松管制的思考[J].科技和產業,2005,3.
[3]常青,張興軍.電力產業的政府管制相關問題分析[J].吉林電力,2006,3.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蕪市汶源熱電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