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國內工業設計專業發展至今已經30多年了,其間教育界從教育理念到教材編寫涌現出了許多新觀念和新思想,對整個專業的教學體系和課程設置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論設計理論與教學方法如何演化與修正,引導學生建立起自我意識,才能讓他們保持學習興趣和建立起對專業研究強大的驅動力。
關鍵詞 工業設計 自我意識 價值實現 獨特性
從上世紀80年代工業設計專業在我國設立,發展至今已經有30多年了。從早期照搬國外設計學科的教學框架和體系,到如今種類繁多的設計教材和書籍,針對工業設計教育呈現出越來越多的新思想和新觀念。無論是強化專業基本功還是擴大專業視野和閱歷,對學生的自我意識引導在設計教學中是非常關鍵和必要的一環。只有具有自我意識的學生才會對專業產生積極的興趣和持續的驅動力來進行鉆研,并挖掘自身設計潛力實現個人發展。
一、全球一體化對工業設計專業學生自我意識的影響
全球一體化的出現并不僅僅代表物質形態的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和配置,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展示和提供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視角。其中文化、生活方式、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領域的展示與交流對學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越來越豐富的產品提供了生活中應有盡有的服務,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這些品類繁多形式多樣的產品為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切身體驗,進而產生思想意識層面的變化。從深層次上來說,工業設計師除了提供產品設計這種可以量化的服務之外,為大眾提供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更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和生命力。在工業設計專業基礎教學中,大多數國內學生的關注點集中于產品的形態,色彩,材質,結構及功能等方面的有機結合,他們的意識主要體現在如何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設計技能,包括精湛的手繪能力和熟練的設計軟件操作能力,這些通過長期大量的訓練都能夠得到長足的發展。這是在中國傳統基礎教育的熏染下形成的對完美技能的追求意識,強調技能的掌握和完美再現,但對于如何形成并體現具有個人意識的表達手法和觀點并沒有強烈的目標性,意即創造發展能力薄弱。
當學生面對新事物的時候,存在接受-懷疑-思考-吸收-內化-創新的循環反復過程,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十分重要。一味的讓學生拋開傳統的創新是空泛和偏激的,而引領學生在保有自我的基礎上對事物保持開放的態度是更為理智的做法。
二、工業設計教育中自我意識引導下的個人肯定與價值實現的意義
1、工業設計教育的本質
基本技能的培養只是工業設計教育的一部分,在技能日臻完善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細致觀察能力與敏銳捕捉能力,在此基礎上設計出具備個人觀點和風格的作品并帶來廣泛的正面社會效應才是工業設計教育的最終目的和意義。設計教育不是單一的技能訓練,技能的完備為學生畢業后走上社會工作崗位提供了必備的能力,但設計教育最大的成功應該是設計師的個人實現和與此同時帶來的良好社會效益。任何設計存在的前提必定是需求的出現,當設計師發現大眾需求就會通過設計服務滿足這種需求。對于產品設計來說,主要為大眾設計新的產品改善或更新生活方式,成功的產品被大眾接收后,設計師接收到正面的反饋會增強其對個人設計能力的肯定從而激發設計潛能,設計出更多更好的產品影響和豐富大眾的生活。設計引領生活,生活催化設計,兩者之間呈現出螺旋促進上升的關系。
2、在系統理性的教育框架中對自我意識引導的必要性
工業設計最終面對的是一系列商品的面世,而設計是否成功的最直接檢驗方式就是商品的銷量,雖然商品的銷售并不完全由工業設計決定,但銷售量是衡量是否是好設計的一個標準。產品開發與生產的風險性決定了工業設計師必須具有理性思考的能力和充分的形態表現能力。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讓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具備了扎實的繪畫基礎,為形態表達的準確性奠定了基石。當專業技能不成問題的時候,如何幫助學生建立個人設計意識從而展現獨特的設計風格并為眾人接受和推崇成為工業設計教育的重點。
工業設計同時具備了服務性與導向性的雙重特性,為大眾提供設計服務的同時,又引領潮流的發展帶有明顯的前瞻性。在實際的設計項目中,如何在滿足設計要求和堅持設計師的專業意見之間尋找平衡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對眾多走入設計工作崗位的專業人員來說,客戶不具備專業素養和技能,會對設計師提供的方案提出很多并不明智的建議,而且這種情況司空見慣。一味的滿足客戶要求是很不理智的做法,但一意孤行的堅持個人意見也不會使項目順利進行下去。與客戶溝通,尊重客戶建議的同時,設計工作者還必須具備說服對方并讓對方相信自己專業能力的意識,所以工業設計教育不能停留在只讓學生會畫會使用設計軟件的層面上,還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理性意識的概念。
工業設計教育必須建立在一種系統理性發展的框架之上,即設計師的設計工作必須建立在對產品的人群定位,功能,結構,材料成型與加工工藝,制造成本等實際情況的理性認識上,任何脫離實際天馬行空的設計創意都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應該引導學生首先對事物有基本的理性認識,在這個基礎上激發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主能力。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識后,才會積極主動的尋找途徑和方法達到目標。目標不斷達成的喜悅和自我價值得到肯定會繼續強化學生的自我意識,向更高更大的目標前進。這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激發了學生繼續在專業領域探索的動力和自信心,幫助他們建立成熟理性又有特色的設計風格。
三、自我意識引導是設計作品感染力傳達的重要途徑
任何事物都是在共性的基礎上發展個性與獨特性。工業設計教育倡導學生在基本的工業設計常識和技能上,發展自身個性。任何專業學習的初期都來自模仿,但只會模仿,沒有個性創造的設計作品是無法感染大眾,引發共鳴的。工業產品通過外在形式傳達設計師的內在專業素養,只有具有自由精神的工業設計師才會肯定自我意識,堅持自己的想法,并通過設計作品傳達自己的個性形式語言。當然形成被大眾接受并推崇的設計風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長期的學習儲備與實踐過程,當工業設計師具備自我意識的時候,才能保持對所從事行業的激情,對自己的設計作品建立合理認識與思考。一方面保持開放的思維,接受眾人的意見,一方面能綜合分析思考各種建議后堅持對自我風格的修正與演化,最終呈現出具有感染力和影響力的設計作品。
四、結語
自我意識是藝術設計工作者傳達思想,展現影響力和感染力的基本必備素質。充滿感染力的作品才能吸引大眾,來自大眾的肯定和贊許直接促進了設計師的自我價值肯定及實現。在工業設計教育的初期,技能的傳授是重點。隨著基礎專業知識的羽翼豐滿,指導學生發展獨特的個人專業才能才能讓他們具有競爭力,在眾多同行中脫穎而出,個人價值得以實現和肯定。而這些都需要在學生具備成熟理性的自我意識的前提下進行。讓每位學生具備獨立的自我意識和思考能力,讓他們成為自己而不是其他人或者看上去像哪位設計大師才是設計教育的目的。
基金項目:2012年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2012465)
(作者單位:湖北工業大學商貿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