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中國人海外投資地產十分紅火,從中秋國慶期間密集舉辦的各地房博會最新消息來看,海外房產投資今年再次形成熱潮,其中歐洲、澳洲、東南亞地區為首選投資目標。歐洲資產優質,市場成熟,法律完善,偏重移民、留學投資,換言之,這個是中長線;澳洲居住環境不錯,地大物博,但相比歐洲,包容度相對較差,并不適合“散戶”入貨無論是歐洲,還是澳洲、東南亞,對于有意投資海外地產的中國人來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必須在投資以前充分做好“功課”,這是海外置業成功的關鍵。
看準回報率 他2年炒出19棟房產
不愿過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26歲的華裔青年楊威(Leon Yang)兩年前來到拉斯維加斯開展他的創造財富之旅,兩年以后的今天,他已經擁有大賭城區內19棟房屋,每一棟現在的市價都比他買的價錢高,房屋出租后帶給他的周轉現金,讓他有信心實現“33歲退休”那句年輕人愛掛在口頭上的夢想。...
楊威說,兩年前,他第一次來到賭城,看到掛牌求售的房屋到處可見,而且賣價比2005-2007年間跌了六、七成,他一下子看到了“從買房產發跡”的可能性。由于覺得機會一生難逢,他馬上考了內華達地產經紀人執照,準備作一名地產投資者——有經紀人執照,至少可節省下每筆交易的經紀費用。
2011年,拉斯維加斯的地產仍是銀行法拍屋遍及,買主可砍價的時期,楊威手中現金不多,沒工作貸不到款,于是他把要投資買下房屋的方向,定位在屋主自己貸款的先決條件下,他的做法是只付少許頭款,付給屋主比市場上高的貸款利率,有不少屋主懶得自己管理出租,寧可賣給楊威,收取他6.5%到7%的長期貸款利率,比把賣屋款存進銀行,利息好多了,他的地產經紀執照完全沒用到。
大學主修財稅及經濟的楊威在變成一名投資人以后發現,開始從事地產這一行后,自己關注的知識面更廣泛了,各地區的市場情報、美國經濟及通貨膨脹,房地產的價值分析等等,他還參加各項地產研討會,掌握最新市場動脈,同時建立房屋整修包工渠道,他的生活因此變得充實、有目標,他樂此不疲。
對拉斯維加斯今天的房市,楊威的看法是:仍然可進場,只要換另一種思維,放遠眼光,不要去懊惱沒有在過去二、三年買到房子,現在賭城投資房屋還是有5%-10%的回報率,雖不如前二年10%-15%回報率時期,但買主很多,房價有升值空間,要知道,拉斯維加斯這個城市仍在繼續成長之中,人口持續增加,較美國很多城市更為理想。
他買的房子當中,不乏別人轉手獲利的房屋,他選中的理由是別人賺了萬余元就出手而且愿貸款給他,他付給賣主的貸款月付比收來的租金打平,甚至還能剩余少許現金流,他準備多做幾年房東,再過二至三年房價更高時,再決定出售。楊威說,自己還年輕,未來還會出現幾個買進賣出的循環周期。
尋找潛力股,投資澳洲房產
錢信維是投資市場的“老法師”,涉獵過很多領域。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有著與生俱來的精明。他的第一桶金來自國庫券,那讓他很快成了萬元戶,也讓他發現了投資的魅力:“我發現靠錢生錢其實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1992年初,股票認購證在上海亮相,錢信維不顧家人反對,再一次把自己所有的資金全部押了上去,這次他足足賺了兩百萬元。1997年,錢信維投資郵票時首嘗失敗的滋味,200萬元打了水漂,雖然受到了打擊,但投資的理念已深入他的內心。而他對于投資機會的把握,也如非洲草原上獵豹的嗅覺般敏銳。
在2002年底,他看到有溫州朋友開始在上海收購房產,于是他也開始進入房產投資領域,隨著房價一路上漲,他手中的房產數量也在不斷增多,最多時曾達到12套。而他開始關注海外樓市是在2005年,那時身邊一些朋友因為資金鏈斷裂的慘狀,讓他開始考慮如何有效配置資產,尋求一種更合理穩健的投資方式。一次偶然的機會,錢信維聽一位澳洲回來的朋友介紹說澳洲房產有不小的投資機會,這位朋友告訴他,自己2002年在悉尼買了一套房,三年時間漲了70%,這位朋友還告訴他,澳洲的房地產市場在近40年的時間內,一直持續上漲。他似乎一下找到了答案。
有一次他看到網上有一篇文章介紹澳洲房產,這篇文章提到,澳洲房價與工資收入比要比上海低得多。當時上海的房價收入比已經超過20:1,而澳洲各個城市卻普遍只有6:1左右,但澳洲的經濟水平遠遠高于上海,因此他覺得澳洲的房產肯定有發展潛力。
通過進一步了解之后,錢信維發現朋友說得一點都沒錯。在近40年來,澳洲房地產市場基本上都保持著上漲態勢,年漲幅在8左右,也就是說,每隔10~12年房價就要翻一番。這種長期而穩定的增長方式,讓錢信維非常心動。
說做就做。2005年9月份,他挑中其中一套建筑面積約300平方米的獨棟別墅,總價34萬澳元,按當時的匯率,約合人民幣200萬元。錢信維購買的這套房產位于墨爾本西南面新興開發區內,這是一個海外華人開發的樓盤。新興開發區相對東面來說,目前還是一個尚未完全成熟的地區,但是墨爾本政府已經投入巨資在建設這個區域。
對于自己的選房經,他表示自己喜歡挑選潛力地區。他在上海當初就以5600元/平方米買進虹口區的新外灘花苑,以5000元/平方米的價格在聯洋社區購入一套商鋪,到目前為止,住宅價格已上漲了6倍,商鋪價格甚至翻了十幾個筋斗。“提前介入有潛力的區域進行投資,獲得的回報會更高。”他說。
看上去很美 海外地產投資需做足功課
有數據就顯示,近年來中國買家占歐洲境外投資者的比例已經達到了四成。不少跨國房產中介也都在以“海外買房不限貸”、“永久產權”、“自由買賣”等宣傳吸引中國投資者,然而投資海外房產,真的就是一本萬利嗎?
業內人士提示,海外房產投資風險不可小視。首先,海外置業有好多稅收相當高昂,在國外的房地產市場中,物業增值的速度通常比較緩慢,而且持有成本較高。購買房屋后,除了貸款利息、物業費,還要繳納物業稅、土地增值稅等稅費。而像別墅這樣的物業還需要繳納保險費用。
在海外投資所存在的政治、政策、市場、匯率等風險是投資者必須正視的。按照美國相關規定,每年要繳納房屋價值1%到2%的房地產稅,如用作出租,還要繳納租金的5%到10%作為管理費。一套20萬美元的房子每年僅房產稅就需要繳納2400美元左右。
另外,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不同國家、城市的購房投資的收益差別也相當大。如倫敦的租金回報率可以達到6%,而溫哥華租金回報率僅為2%左右。
脫手也不容易,因為他們那邊人少,人不多,你房子再好,沒有人買你也是很麻煩的,有的人是說我不賣我就租,實際上租也是很困難,并不是那么簡單,例如收租金有時候就是很麻煩的一件事。
海外房產投資有一些關鍵問題,是在投資前必須去考慮的:1、當地合作伙伴關系;2、法律及交易程序;3、市場行情及前景分析;4、產品特質與購入/持有/租售方面的投入+產出全方位評估;5、最最關鍵的是,一旦出現特殊情況或不可控因素,您準備如何緊急處置?
從目前已掌握的情況來說,國人在海外房產特別是住宅類房產領域的投資,失敗案例不算很多,但其教訓,依然是投資者在投資前要注意的。之所以投資失敗,綜合起來看,主要源于以下四種情況:1、沒有深入了解和對比,高于市場價格入貨;2、法律及交易程序不熟稔,產生糾紛或延長交易;3、因為突發情況緊急處置房產時產生巨額費用或只能低價拋售;4、對產品特質認識不清,與最初的投資目標不符。
所以,海外地產雖然看上去很美,但如果你在投資前不充分“備課”,你可能會最終為這筆投資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