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融資租賃業經過40多年的發展,已超過歐洲,位居世界第二,與融資租賃相關的立法、監管、會計與稅收政策、行業自律組織是推動其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國目前融資租賃仍處于一個相對低谷的發展階段,借鑒日本的成功經驗,完善融資租賃法規體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以期對促進我國融資租賃業的健康發展有所借鑒。
關鍵詞:融資租賃;立法;監管;扶持政策;行業自律組織
一、日本融資租賃市場發展環境描述
法律法規體系。日本沒有專門的租賃立法,原則上只要符合商法的一般規則,均可設立租賃公司并從事租賃業務。但在涉及每一具體行業時,則要符合該行業相關法律規定。日本雖無專門立法,但有完善的民法、商法、稅法及行業法規體系,對融資租賃所涉及的各種法律糾紛,都以現存的各種法律法規來解決,均屬有法可依。完善的融資租賃法規體系對規范租賃各方行為、保障各方權益、促進行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監管模式。日本對租賃業采用適度監管的模式。對融資租賃業的最低資本金或資本充足率沒有規定,融資租賃公司可以自由設立并從事經營,幾乎所有的融資租賃公司都可以從事貸款、分期銷售、杠桿租賃等業務。日本對融資租賃監管的一個顯著特征,是通過一系列扶持促進政策對融資租賃業進行引導管理。這些政策包括:政策性財政融資、財政補貼、租賃信用保險以及租賃資助事業。日本政府對租賃業所實施的適度監管,有效發揮了政策導向功能,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降低了融資租賃業的經營風險。
財稅政策。日本政府在頒布的《租賃會計準則》中,對租賃業務相關的會計處理進行了規范,采取了促進租賃業發展的原則:承租人將租金計入費用;出租人將租賃資產計入資產負債表并計提折舊,且允許加速折舊;對于應收債權,出租人可提至多50%的呆賬準備金,承租人喪失資力、資金不能收回的,其應收債權額作為呆賬損失,在計算課稅所得時,可計入呆賬發生年度損失額中。稅收政策是促進金融租賃業發展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日本政府在租賃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制定了不同的稅收優惠政策,由此構鑄了日本融租賃業發展的堅實基礎。
政府扶持政策。融資租賃業的健康快速發展離不開有利的宏觀環境,尤其是政府的政策支持。日本政府為了促進融資租賃業的發展,制訂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主要有政府補助制度、政策性財政融資制度、租賃信用保險制度等。這些扶持政策實施效果明顯:使租賃交易雙方的融資成本降到了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水平;降低了融資租賃業的經營風險;有效促進了外資和外國先進技術設備的引進與使用;營造了融資租賃業健康發展所需的宏觀政策環境等。我國扶持政策的匱乏是造成融資租賃業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我國融資租賃市場發展環境描述
法律法規體系。近年來,隨著租賃業的不斷發展,我國也制定了一系列規范租賃業發展的配套法律、法規和政策。我國關于融資租賃的第一個立法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在1996年頒布的《關于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若干問題的規定》。為了適用租賃業發展的需要,全國人大在1999年通過的《合同法》中將融資租賃與經營租賃合同分別作為列名的分則合同進行了規定,并對各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違約責任予以明確。這是我國目前最重要的有關融資租賃的立法。至于稅收類,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的租賃稅法,對融資租賃的相關規定散見于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相關的文件中。以上法律法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國融資租賃業無法可依的局面,但總體上還欠規范。
監管模式。我國對租賃業采用直接監管的模式,即將融資租賃視為一種金融衍生品,對融資租賃企業本身實施同銀行一樣的、直接的、嚴格的金融監管。我國目前的租賃公司根據主管部門不同主要有三類,即金融租賃公司、外商投資融資租賃公司和內資試點融資租賃公司,都以融資租賃為主營業務,審批、準入門檻、業務要求等方面,三者存在很大區別。由于多頭監管,政出多門,導致政府各相關部門利益沖突,對我國租賃行業所遇問題缺乏統一協調的力度,導致行業發展處于無序競爭的被動局面,為我國融資租賃業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財稅政策。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對租賃業務的會計處理分別融資租賃、經營租賃、售后租回進行了規范。對于融資租賃的處理原則為:承租人將租賃資產計入資產負債表并提取折舊;折舊政策與自有同類資產一致;租金不得稅前扣除;出租人將應收債權確認為一項資產。此外,我國目前并沒有針對租賃業的專門獨立的稅收規定,對租賃業的征稅規定散見于現行的相關稅法中。我國也從未實行大范圍的投資稅收減免優惠政策,有些政策只在小范圍內推出過,基本都是涉外的業務。近幾年的新稅制改革,也未對租賃業及租賃交易進行明確的規定。
政府扶持政策。我國政府對融資租賃業的特殊扶持政策很少。只有在1994年,國家經貿委、央行、外經貿部、財政部聯合發出《關于解決拖欠中外合資租賃公司租金問題的通知》,政府出資2億美元幫租賃公司解決1988年以前政府擔保項目的欠租資金。
三、日本成熟的融資租賃市場發展環境對我國的啟示
國際著名租賃專家蘇迪爾·阿曼波(Sudhir P·Amembal)指出:“隨著該行業(指租賃業)的誕生,贏得對支持和影響該行業的四大支柱的深刻理解就非常重要。它們是法律的(the Legal)、直接稅的(the Direct Tax)、金融會計的(the Financial Accounting)以及行政法規(the Regulatory)的支柱。這四大支柱之間——特別是法律、直接稅以及行政法規之間——的細微差別可能對數量、增長以及市場滲透率方面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積極借簽日本的成功經驗,完善融資租賃法律法規、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對促進融資租賃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一)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是融資租賃業健康發展的基礎
為了促進融資租賃業的健康發展,我國政府應結合現行的《合同法》、《民法通則》、《銀行法》、《企業會計準則》等法律法規,盡快頒布《融資租賃法》,使融資租賃活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動融資租賃業的規模發展。所制定的《融資租賃法》應對租賃組織機構的注冊資本、業務范圍、租金計算、租賃方式、資金來源、租賃合同、違約責任等進行詳細規范,并具有可操作性,使其在約束交易各方行為的同時,維護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融資租賃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政府政策扶持是融資租賃業健康發展的肋推器
采用適度監管模式,適當放寬監管。適度監管模式實際上是一種間接監管,即通過監管投資于融資租賃企業的母公司(通常為金融機構)從而實現間接監管融資租賃企業的一種監管模式。目前,我國市場經濟尚待進一步完善,有時市場無序現象突出,一些公司法律意識淡薄,誠信較差,致使融資租賃業的發展一度受到嚴重干擾。因此,不能把融資租賃企業完全等同于一般工商企業,對其實施適度的監管是必要的;另一方面,融資租賃業雖具一定的金融性質,但與銀行、信托、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有很大不同,其服務貿易性更為突出,放松對整個行業的監管,改變目前我國租賃業多頭監管的局面,統一內外資租賃公司審批管理部門,降低市場準入標準,有利于保持該行業的興旺及生命力,促進其健康發展。
明確和完善租賃財稅制度。合格的財稅規范應當清楚的界定租賃交易的構成和租賃雙方的稅收待遇,以達到促進租賃市場健康發展的目的。我國制定優惠的財稅政策,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實行投資減稅政策。即出租人可以從應稅收入中抵免一定比例的設備投資支出;二是改承租人計提折舊為出租人計提。對承租人則允許租金計入成本,有效降低租賃雙方的融資成本;三是將融資租賃業與銀行業區別對待,適當降低融資租賃業的稅負,為融資租賃業發展減壓。
加快制定融資租賃的信貸和保險扶持政策。借鑒日本的經驗,我國政府應加快制定信貸、保險政策,推動租賃業的發展。一是對融資租賃業實施專項補貼。如發揮財政貼息、擔保作用,把財政貼息擴大到中小企業融資租賃項目上,在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缺口的同時,從根本上支持融資租賃業的發展;二是完善政策性貸款范圍,如對于國家急需的戰略工業、基礎設施或高新技術的租賃項目,國家可考慮由政策性銀行向承接此類項目融資的租賃機構提供與之匹配的部分或大部分中長期貸款;三是建立租賃信用保險機制,以降低風險。
參考文獻:
[1]Sudhir P·Amembal.《International Leasing:the complete Guide》[M].Amembal and Associates,1976,vol 1:22-25
[2]克里斯·布比耶,徐娜等譯.《租賃與資產融資》[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488-492
[3]梁飛媛.融資租賃稅收政策的國際比較[J].集團經濟研究,2005,(1):173-174
[4]唐鋒,賀武,魏淑娟.中外融資租賃業發展比較及經驗借鑒.特區經濟,2006,(1):138-139
[5]辛喆.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 .法制與經濟,2008,(3):99-100
[6]中國貿促會駐日本代表處.日本融資租賃業發展與現狀概覽[N].中國貿易報,2005-9-22(3)
[7]上海國際集團金融發展研究院課題組.中外融資租賃市場發展環境比較研究.上海金融,2006(5):44-48 [8]屈延凱.金融租賃公司發展問題研究報告.2003年6月, www.chinaleasing.org
[9]蔣振聲,周英章.中外融資租賃的比較研究.2003年7月,www.chinaleas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