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首次提出了工業工程審核的概念,分析了工業工程審核、工業工程技術、企業管理和專業工程技術之間的關系以及工業工程審核在企業中的審核流程,并結合某企業實際案例指明了企業可以通過工業工程審核,能夠有效地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企業成本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工業工程審核在解決目前國內企業在工業工程應用率低的問題上具有很高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工業工程審核;工業工程技術;持續改善;PDCA
1、前言
工業工程(簡稱IE)是從泰勒和吉爾布雷斯前人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美國IE師協會先后給其做了兩個定義。一個是1955年提出[1,2];另一個是1989年對IE所作新的定義[1,3]。進入21世紀美國將IE應用到其他領域,美國工業工程師學會按照IE應用領域劃分了21個專業委員會,代表著其研究與服務范圍,包括:航空與航天領域、計算機應用與信息系統、電子工業與工程、能源系統管理、工程經濟與分析、人類工程、設施規劃與設計、金融管理與金融業務、政府行政管理、工業與勞務關系、管理與經營、運籌與決策、加工工業、生產與庫存管理、質量控制、零售與商業、衛生健康系統、可靠性工程、公用事業、運輸與銷售、工作研究與制造系統等眾多領域。
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引入IE,一些企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不過由于企業管理水平不同,應用工業工程的企業動機又不同,包括對工業工程的理解與掌握程度也有所不同,前面三點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缺乏企業應用IE的引導,缺乏一種引導企業使用工業工程的方式,而且這個方式是一定要簡單、通用并且規范[5,6]。所以,IE在國內企業心目中的地位遠遠達不到在美國和日本企業中的地位。方法和工具我們都有,不是我們不知道怎么使用它們,根本原因是企業員工尤其是管理層普遍缺乏IE意識——IE的精髓以及引導企業使用IE的方式。
2、IE審核的定義
IE審核確保企業做的所有事都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而不是無效的、浪費的。IE審核報告是實施類似六西格瑪改進項目的輸入,也是對這些改進項目實施效果的評價,每一次IE審核的結束是以企業達到IE審核的目標為標志。IE審核與質量審核有本質的區別,雖然質量審核也有持續改進,但是它的審核準則是ISO和公司的質量文件中的條文,是企業的質量體系、與客戶相關的產品質量方面的持續改進[4]。表1可以看出IE審核與質量審核有本質的區別。通過質量審核,讓很多企業認識到質量的重要性;同樣通過IE審核成功的案例,能夠讓更多企業認識IE,應用IE。比如說在審核過程[12]方面,質量審核是看過程是否有效,而IE審核不僅審核該過程是否有效,還要審核該過程運行的效率是否有提高的機會。
3、IE審核與IE技術
經典IE的應用領域主要面向車間、工廠層次的局部效率問題。現代IE則將其注目點轉為對整個生產系統和服務系統的管理、集成、控制、改善和優化。目前,現代IE廣泛吸收人工智能、專家系統、數據庫系統、計算機網絡等技術來充實、擴展其技能和工具手段,并廣泛地應用于企業的計算機制造、決策支持、物料供應、生產計劃、庫存管理、財務管理、企業銷售管理、項目控制等系統以及更廣泛的經濟與控制系統,形成物流、價值流、信息流三流集成管理的格局,提高了系統對市場變化作快速反應的能力和競爭能力,而目前企業還遠遠沒有達到這一點。從表2可以看出IE方法和技術內容豐富[13,14]。
在美國工業工程師委員會將IE劃分為21個領域,這些領域中的企業對IE的需求非常明確,所以美國學者會根據這些實際的需求對IE進行研究,研究的成果能夠針對性的解決企業應用IE過程中的問題。在國內,如果連企業對IE需求的實際情況都不是很清楚,而是盲目地跟進國外的研究,很有可能脫離了中國企業對IE的實際需求,將嚴重阻礙中國IE的發展。筆者個人認為,目前中國企業對IE最大的需求是企業不知道怎么使用IE。中國國內企業這么多,假設有80%以上的大中型企業在使用IE,那么高校培養出的IE人才肯定供不應求,中國企業的產品質量、效率和競爭力將大大提升。
圖1是臺灣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系主任陳茂生教授曾經在解釋CIE、管理、專業工程三者關系所畫的圖[15]。本文在陳茂生教授所畫的圖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如圖2所示,如果說將生產力或員工效率比作水桶中的水(D),專業工程技術比作桶的一個提耳(A),而IE比作水桶的另一個提耳(B),C為管理。管理的目標是多提水,但由于缺乏CIE,水桶只有一個提耳(A),管理再下工夫,也只能提半桶水,不可能提一滿桶水。目前國內很多企業是處于a狀態,而企業希望的是從a狀態通向b狀態。針對這種情況本文提出的IE審核就是企業從a狀態通向b狀態的橋梁,也就是中國企業通過IE審核將這個提耳(IE)補上。中國企業最需要的就是這個橋梁,如果有方法能夠實現企業從a狀態轉換到b狀態,這個方法對中國IE的發展將有重大意義。
4、如何將IE審核應用到企業中
實施IE審核,首先推薦的方法是PDCA[7],P(Plan)、D(Do)、C(Check)、A(Action),PDCA首先應用到質量領域,后來推廣到其他很多領域,其通用性很好。PDCA方法本身也是一個持續改進的方法,但是其改善沒有系統性的考慮。而按照系統動力學的原理[8],企業持續改善作為一個企業大系統下的一個子系統,它是在多方面力量的物化的表現和綜合總用的結果。如圖3所示,主要從內力、外力和阻力的角度來探討IE審核與企業持續改善的關系。不難看出IE審核與企業持續改善是正相關的。
所以將IE應用企業中,就是將IE審核和IE意識與PDCA結合推動企業的持續發展。如圖4所示,是應用IE審核對企業進行持續改進的流程圖,就是按照PDCA的思路進行的。IE審核對企業的持續改善具有引導作用,那么IE審核就顯得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在培養IE審核員時要考慮多方面的要素。
5、實例
某銷售型企業的員工在分析出客戶滿意度結果為99%,但是緊接著的兩個月,銷售額平均每月度降低了近1成(大約幾百萬人民幣),管理層要求找出原因,最后找到根本原因,是公司根據客戶滿意度為99%這個錯誤的結果做出的決策導致的。
針對這一現象,企業進行了針對企業員工Excel數據分析方面IE審核,審核發現員工在處理數據能力方面很薄弱,而且處理的過程復雜。針對這些問題,QC向管理層建議公司購買ERP系統,從而彌補員工在數據分析方面的弱項,除此之外,QC和相關部門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QC部門將企業中BSC(Balanced Scored Card, 平衡積分卡,簡稱BSC)[9,10,11]上數據分析進行標準化。
企業對員工在處理客戶投訴、采購、質量、物流、銷售、財務、中層管理者等數據分析方面,分別就每周平均所要化的時間和分析結果的準確率方面進行了對比(如表3),對比結果顯示,通過IE審核,企業在數據分析方面花費所需的時間幾乎為零而且準確率提高到了100%。企業高層從以前平均一周左右能拿到BSC,高層在遇到緊急決策時,拿不到最新的BSC,只能憑經驗進行決策,這種決策對企業的風險很大。而IE審核后,高層如果想看目前企業的運營狀況,隨時可以調出最新的分析結果,合理地科學地進行決策。以上結果僅僅是IE審核的一部分,其他比如說在過程方面、成本方面等都有所改善。
6、總結
中國的IE需要大膽的創新和探索,本文提出的IE審核是對IE的創新和對IE的探索。IE審核能夠將IE迅速推廣和應用到企業中,企業成功地應用IE意味著企業效率的提高,質量的提高,成本的降低,競爭力的提升。總之,IE 審核具有重大的研究價值和實踐價值。
也許有人對本文的研究抱有懷疑態度,但是企業不進行實踐誰能保證它不會成功呢?企業的創新就是把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變為可能。IE審核模式的成功意味著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IE模式的誕生,意味著中國企業的競爭力的提升;IE審核模式推行失敗對中國的IE的發展是沒有任何負面影響。IE審核是最新提出的,在各方面還不夠成熟,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將IE審核研究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 Gaveriel Salvendy. Handbook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New York: John Wilcy Sons. Inc. 1992
[2] 易樹平,郭伏. 基礎工業工程: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3] 齊二石,李從東,姚鋼.現代工業工程理論研究與發展概況[J].系統工程學報,1995,03:6-12.
[4] 黃健宇.不斷開展過程質量審核穩定并提高產品質量[J].機械工業標準化與質量,1999,12:8-10.
[5] 羅宜美,齊二石,楊文生.工業工程應用趨勢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04:69-71.
[6] 齊二石,劉洪偉.我國工業工程本土化研究與應用實踐分析[J].管理學報,2010,11: 1717-1724.
[7] 耿金花,高齊圣,方愛麗.質量改進——典型的復雜適應系統[J].商業研究,2007,09:52-54.
[8] 齊麗云,汪克夷,張芳芳,趙笑一.企業內部知識傳播的系統動力學模型研究[J].管理科學,2008,06:9-20.
[9] Ravi Arora.Implementing KM – a balanced score card approach.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2,6(3):240-249.
[10] Welch, Christine; Alhamoudi, Salwa Abdullah. The challenge of implemen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in a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 Evaluating the Balanced Score Card as a useful tool.PROCEEDINGS OF THE 9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MANAGEMENT,2008: 947-956
[11] 秦雪萍.平衡計分卡戰略實踐——SCEI實施BSC實錄[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7,S1:164-166+170.
[12] 劉妍,李耘濤.過程與過程方法在質量管理體系中的應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7,07:86-87+75.
[13] 齊二石,霍艷芳.中國企業應用工業工程現狀[J].制造技術與機床,2004,04:17-20.
[14] 蒲運順.應用工業工程,全面提高企業素質[J].中國管理科學,1995,01:1-4.
[15] 齊二石,汪應洛,盧嵐.中國工業工程學科發展現狀與趨勢[J].工業工程,1999,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