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衡陽市為例,深入研究了新型城鎮化建設對金融的需求,分析了金融支持城鎮化的現狀、問題及原因,并指出了金融助推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路徑選擇,為進一步探索金融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城鄉統籌發展,提供了一些啟示。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金融;路徑
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大戰略,是我國未來最大的發展紅利與增長引擎。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協調城鄉區域發展,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城鎮化已從過去單一的外源擴張逐漸向內涵提升轉變——新型城鎮化。其核心是實現人的城鎮化,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和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從人口城鎮化率來看,根據湖南省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衡陽市城鎮化率為44.50%,分別比長沙、株洲、湘潭、岳陽低22.19、10.98、4.61、0.51個百分點。衡陽市城鎮化水平處于較低水平,新型城鎮化建設潛力巨大,城鎮化必定催生大量的多元化的融資需求,對金融業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
一、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金融服務需求分析
1、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金融需求
在城鎮化進程中,基礎設施建設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是經濟社會發展所必須的一般性生產和生活設施,包括農田水利、電力電訊、道路交通,醫療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設施與機構;二是為適應現代城鎮經濟與生活要求所需要的生產與生活設施,如城市住宅、工業聚集區、商業網點及娛樂設施等。根據“衡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累計實現70萬以上農村人口市民化,預計到2020年將增加至少增加150萬城鎮人口,按每增加一個城市人口會引出15萬元的城鎮基礎設施投資計算,從靜態看,將引致2250億城鎮化基礎設施投資需求。
2、產業化發展的金融需求
產業化是城鎮化的重要支撐。根據2011年衡陽市統計年鑒,全市有19.67萬戶鄉鎮企業,占縣域經濟總量70%以上。作為城鎮化的主導力量,鄉鎮企業的金融需求主要表現在:(1)企業初創和擴張對銀行信貸資金的需求;(2)實現技術改造和產業結構升級對銀行信貸資金的需求;(3)轉變經營管理方式對現代金融理財及咨詢服務的需求;(4)優質鄉鎮企業對上市、發行股票與債券等直接融資的需求。“十二五”期間,衡陽鄉鎮企業貸款增長速度年均30%以上,預計2020 年需要近1500 億元以上資金。
3、保險與社會保障方面的金融需求
在農村城鎮化進程中,一方面需要著力構建以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合作醫療制度、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最終實現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依照城市化“成本一收益”模型,在城市基礎設施完備的前提下,每增加一個城市人,需要支出大量的保險與社會保障成本,其中“個人支付成本”1.45 萬元/人,“公共支付成本”1.05 萬元/人,因此一個農民轉變成為城市居民的平均成本為2.5 萬元。預計到2020年,衡陽約有近150萬農村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所需的成本達到375億元。
4、其它現代金融服務方面的需求
一是城鎮日常性金融服務的需求。此類金融服務除了存、貸、匯外,還包括銀行卡服務、ATM、代發工資、代收款與代繳費等,通過提供此類服務,培養農村居民的現代金融意識,使他們逐步適應城鎮的生活方式。同時,在城鎮化進程中,隨著居民財富與收入水平的增長,他們對金融投資、理財方面的咨詢與服務也存在著需求。二是促進居民自主創業、就業及消費的金融服務的需求。金融機構需要有針對性地開發出促進居民自主創業的金融服務品種,如創業貸款等。
綜上所述,到2020 年衡陽農村城鎮化進程需要投入4000 億以上的資金。很顯然,如此巨額的資金需求,僅依靠政府財政投入和農村居民自籌是遠遠不夠的,巨大的資金缺口必然產生對金融資金的需求。
二、衡陽金融支持城鎮化面臨的約束
1、城鎮化建設融資發展不平衡
一方面,金融資源配置向中心城區過度集中,對農村小集鎮建設和重點集鎮、中心集鎮發展的扶持相對不足。據統計,截至2012年末,衡陽縣域金融機構存貸比只有33.3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55個百分點,縣域金融資源外流現象明顯。另一方面,從衡陽自身來看,與發達地區乃至省內一些市州相比,吸引金融資源就地轉化、支持城鎮化建設的能力也有待提高。2012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比僅為38.90%,居全省各市(州)末位,分別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8.70個百分點,比長沙、株洲、湘潭金融機構存貸比低57.90、12.23、34.46個百分點,資金閑置或外流跡象明顯,據測算衡陽市至少還有大約640億元的資金閑置或外流(1793.89億元存款×(75%-38.90%)=647.6億元),金融資源沒有更好地服務于當地經濟發展,弱化了金融對衡陽市城鎮化的推動作用。
2、城鎮化進程中金融供給未適應產業化、規模化需求
作為城鎮化發展的主體,農村居民的金融需求隨著自身收入總量和結構的變化而變化,而衡陽金融體系未能緊緊適應這一演變過程。如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高,農村居民收入主體逐漸向土地和資本收入轉型,這意味著金融需求也必然從依附于勞動力收入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模式向依附土地和資本的抵押貸款模式轉變,從簡單的信貸模式向創業性風險融資模式轉變。而衡陽當前金融供給的主體仍然以傳統的銀行業機構為主,融資方式也基本上僅依靠傳統的信貸模式,農村城鎮化和經濟結構調整中的金融需求很難真正得到支持和滿足。據在農業銀行常寧支行的調查,該行目前農戶貸款余額有5000萬,筆數為1300多筆,平均每筆不到4萬元。以蘑菇種植為例,經測算,每畝僅成本就達5000多元,外加上5-8萬元的大棚,5萬元以下的小額農貸根本無力推廣規?;N植。
3、農村城鎮化基礎設施融資規模不足
衡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主要來源于自籌資金、國內銀行貸款和財政預算三大類,其中銀行貸款占比16%左右,自籌資金超過50%。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合格的承貸主體。農村城鎮化建設以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為主,其主管單位為政府相關部門,一般不具備承貸主體資格,以政府融資平臺方式融資也要受到地方財力的制約。據對衡陽市15家樣本鎮的調查顯示,每個鎮的財政收入平均只有1921萬元,而財政支出為2542萬元,大多入不敷出。二是小城鎮金融機構放貸權限不足。金額較大貸款的審批權在省行或市行,在全省全市綜合平衡后容易砍掉。三是執行信貸政策缺乏區別對待。如部分行對縣域政府融資平臺、兩高一剩行業的貸款準入缺乏細化的差別化管理,“一刀切”現象時有發生。如常寧有色金屬非常豐富,有色金屬加工企業是一些鄉鎮的支柱企業,不少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獲取貸款支持難度相當大。
4、城鎮化進程中缺乏風險化解機制
在當前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鄉綜合改革試驗區為特征的城鄉一體化階段,城鎮化的內涵更加豐富,不僅包括農村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同時也包括向縣域小城鎮的轉移以及農村社區向城市型社區的轉變,因此,振興農村經濟、夯實產業基礎對城鎮化發展的意義十分重要。而農村經濟具有高風險的基本特征,不僅需要金融為其提供發展資金,也需要金融發揮其分散風險的功能。就衡陽情況看,農村保險發展相對滯后,各類自然災害、農產品(如生豬)價格的周期性波動對產業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沖擊較大;同時,越來越多“被城鎮化”的農村居民也面臨人身、財產、工傷、醫療、生育、失業、養老等各方面問題,城鎮化進程中的系統性風險缺乏化解機制。保險供給不足,難以滿足人口城市化的需求。調查顯示,46.8%的農民認為農業保險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購買最多的險種為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險;48.2%的居民認為現在的保險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三、發揮金融支持城鎮化發展作用的建議
1、做大金融總量,提高資金就地轉化水平
一是進一步鞏固提升衡陽大湘南區域金融服務中心地位。到“十二五”末,全面形成銀行、證券、保險三駕馬車齊頭并進的金融發展新格局。二是加快發展壯大銀行存貸規模。“十二五”末,力爭衡陽市本外幣存貸款規模分別達到3000億元、1200億元,縣(市)及以下貸款占全市的比達55%以上;到2020年,存貸款規模分別達到7000億元、2500億元,縣(市)及以下貸款占全市的比達65%以上。三是優化金融生態環境。通過建立社會信用體系、開展社會信用教育,打造“誠信衡陽”品牌形象,力爭“十二五”末把衡陽建設“全國金融生態文明城市”及“金融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區”。
2、出臺金融優惠政策,實現金融、產業、財政聯動
為改變目前金融在支持城鎮化建設中緊缺的局面,建議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人民銀行衡陽市中支、財政局牽頭制定《金融支持衡陽新型城鎮化發展指導意見》,出臺財政、金融支持城鎮化發展各項優惠政策,包括項目貸款貼息優惠等,為促進各金融機構信貸業務的有效開展提供政策支持,指導各商業銀行及農信社在城鎮化建設中落實優惠政策,切實把城鎮特別是小城鎮建設列入信貸政策和信貸資金支持的重點。
3、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投融資體制
資金的籌措和使用是城鎮化建設的核心問題。一是政府建立基層財稅體制,穩定城鎮建設的財政投入渠道;二是制定優惠政策、優化經濟環境、提升社會信用環境;三是建立誰投資誰受益的機制,招商引資;四是通過發行企業債的方式籌集城鎮建設資金,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上市、發行企業債、引入境內外戰略投資者等方式做大做強;五是通過BOT和TOT等方式,鼓勵民間投資于城鎮化建設等等。
4、完善配套服務體系,努力改善融資基礎條件
一是完善擔保機制,引導市級擔保公司開展縣域擔保、再擔保業務。依托縣市財政建立政府主導和社會資本參與下的多種形式縣域擔保公司,鼓勵龍頭企業和行業協會創辦擔保公司,面向農戶、中小企業發展互助擔保組織。二是加快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逐步將油茶、烤煙、水果、糧食等我市特色農產品納入政策性保險范圍,加大農業保險宣傳,增強農戶避險投保意識。三是推動以土地、山林等承包經營權為對象的縣鄉級產權交易服務中心。四是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深化信用環境建設,堅決打擊逃廢債行為,將縣域信用體系建設納入對縣及以下政府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丁敏哲.城鎮化與區域金融改革 [J].中國金融,2013(4)
[2]紀志宏.完善城鎮化融資機制的改革視角[J].中國金融,2013(4)
[3]楊子強.對金融支持城鎮化建設的思考 [N].金融時報,2013、3、11(10)
[4]蔣超良.為新型城鎮化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N].人民日報,2013、3、18(12)
[5]人行衡陽市中心支行.金融統計快報[Z],2012(12)
[6]人行衡陽市中心支行.衡陽金融年鑒[M],2011,19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