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敏
摘要: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發展的今天,教育也進入了素質教育的關鍵時期。如何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也成了教育者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課題。本文結合高中歷史學科特點,主要從激發學生興趣、及時把握生成兩個方面對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效;高中歷史;課堂教學
當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新課程的理念逐漸被廣大教師接受,素質教育、高效教育等字眼也逐漸被廣大教師所認識。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想想,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貫徹新課改理念了嗎?我們的教學是高效的嗎?恐怕會有很多教師都會搖頭。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中或多或少地還存在著穿“新衣”演“舊戲”的現象,自覺不自覺地把新課程裝進了“應試教育”的“籠子”里,只留下新課改理念的空殼,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或無效。在此種狀況下,我們更有必要探究一下如何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筆者就結合高中歷史學科特點和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有效教學的理念起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育科學化運動,它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也就是研究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而且高效的,亦或低效甚至無效的。所謂“有效”,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具體來說,主要包括: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因此,要實現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師必須注意采取多種策略來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教學效益。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樂學的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被動接受知識,全無興趣可言。新課標強調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踐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有明顯的提高,主動求知,想盡一切辦法,克服一切困難,課堂教學的效率就會提高。有個美國的心理學家通過實驗證明,人的興趣一旦被激發出來,其積極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針對高中歷史課程特點,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深挖教材中的趣味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情境導入引趣。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課堂導入能夠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心,使其集中精力。有經驗的教師往往善于在課堂教學的開始階段就巧設一個扣人心弦的“開場白”,對于提高課堂效率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妙。情景教學法就是一個很有效的導入方法。教師可以用豐富而生動的語言描述歷史上的動人故事及刀光劍影的壯觀場面,盡情地展現歷史本身的魅力,緊緊吸引學生,使其急切地知道后面要發生什么,以及與此相關的都有哪些內容;還可以有效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給學生提供一個場面宏大、內容豐富,集聲音、圖像、文字等于一體的多媒體教學環境,讓學生走進歷史、親歷“歷史”,這必將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其積極思維并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2.新奇引人入勝。喜歡新奇是人的共同心理,更是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征。在教學中,如果教師每次的授課方式都是介紹背景、講解內容、總結影響,學生一定會感到沒有新意,即使是新事情、新內容也很難讓學生產生新奇感。如果教師能夠改變這種教學模式,有所創新,結合教學內容變換一下呈現方式,即使是平常的事件、普通的內容,也能夠讓學生眼前一亮,產生新奇感,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我在教學中就復習《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一課的時候,就曾經采用“角色扮演”法。首先讓學生回顧一下基本的史實,提醒他們應該注意的關鍵點。然后讓學生分為4組分別代表英、美、法、德四個國家,經過幾分鐘的準備,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個同學扮演本國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來介紹自己的權力、職能和本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只見學生個個激動萬分,發言積極。通過“英國首相”“美國總統”“法國總統”“德國鐵血宰相”的演說,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復習并鞏固了基本知識,而且記憶深刻,效果良好。
另外,我還經常讓學生利用課前兩分鐘時間進行演講活動,讓學生提前搜集好資料,做好充分的準備,上臺講講和歷史人物有關的成語或者歷史故事。這樣,既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能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以史為鑒,讓學生積極地關注社會現實。以史為鑒可以明古今,古人云:“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黃金時期,滿腔熱血,激情澎湃,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對國家大事很感興趣。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適當地引導學生注意將歷史知識與時代潮流相結合,揭示歷史與現實的聯系,讓學生能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進而開拓學生的視野,引導他們關注社會現實,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培育學生健康的時代精神。
二、及時把握生成,構建靈動的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課堂上,即使再優秀的教師也不可能預設到所有問題的發生。從某個意義上說,課堂教學的真正價值就在于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預設、不可復制的生命歷程。因此,教師就要注意靈活掌握情況,遇到沒有預設到的問題時,教師也能夠保持鎮靜,從容應對,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用心傾聽,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并適時引導和鼓勵學生,讓他們體會到成功帶來的樂趣。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是全身心地投入,他們已經不只是在進行教學活動,更重要的是在感受課堂上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學生獲得多方面的發展,教師的勞動也會綻放創造的光芒,這樣的課堂也必定是高效的課堂。
總之,高效課堂教學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教育,更加關注學生智慧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真正“走進”新課標,真正把握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并自覺運用到教學過程中,更新教學方法,積極探索,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對話、溝通、合作共享的活動,為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提供空間和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真正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