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廣武
美術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學科,能夠充分體現素質教學的要求。但是在過去的美術教學中,我們的教學目標過于強調學生對美術技能的掌握,讓學生在反復的練習中理解和掌握其中的技巧。這樣不能較好地激發學生對美術知識的興趣,反而扼殺了學生原有的對美術知識的興趣萌芽,束縛了學生在美術教學中創新思想的發展和提高。這種過于重視美術專業知識的現象使得我們沒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把學生放在了被動學習的位置上,沒能夠體現新課程標準中學生的主體性。而在實施新的美術課程標準之后,美術教學的形式和前景就有了明顯的好轉。在新課程標準下美術教學更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不再片面地追求美術專業的技能,而是面向全體學生,以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精神文明和審美能力。這樣就會確保學生在經過美術教學之后能夠形成健全的人格,得到全面的發展。
新課程標準的良好實施需要我們教師全心地投入,我們需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從以前重視美術技能的傳授轉移到重視學生人格、道德和智力的培養上。在美術課堂中通過鑒賞優秀的作品來提高學生自身的審美修養,順利地完成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更加重視學生對美術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支配學生的原動力。自己只有對事物有濃厚的興趣才會推動學生去不斷學習和探索,才會促進學生走向成功的彼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喜愛程度,通過新穎、有趣的教學內容或是形式來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擁有強烈的學習動力,久而久之培養成濃厚的興趣。這要求教師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把握住學生天真、自然的本性,并充分利用這些本性來培養學生對美術知識的興趣。為此我們必須拋棄那些繁瑣、重復的只求形式的畫畫教學,摒棄那些只能夠按照教師制定的方式和技巧去畫的形式,而是要能夠找到學生的閃光點,不斷捕捉學生的優點。
對于學生而言,他們的智慧就體現在他們的指尖上。美術課堂上學生創造的畫即使比例再不協調、顏色搭配再不適當,只要是學生自己思維的創作的,只要是學生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只要畫中體現了學生真摯的情感,我們教師都要給予最大的鼓勵和肯定。還有一些學生的思維和表現方式比較特別,在美術課上就會表現出畫的作品十分標新立異,形式離奇。針對這樣的學生,教師不應該生氣或嚴厲地指責,而是要尊重學生的思想和思維方式,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繪畫意愿進行繪制,體現自己的繪畫本領。這樣,教師就會在美術課堂中看到每一位學生的美術天賦,也能夠讓學生順利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意愿,并在美術課堂中體會到自己獨立創造成功的幸福感和喜悅感,從而形成對美術知識的學習興趣和探索動力。
二、拋棄傳統的教學目標,重視學生主體意識的形成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美術教學課堂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主人身份首先要讓學生自己認識清楚并且愿意接受,這樣才能夠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和學習美術知識。這就要求我們美術教師在教學地過程中一定要處理好教師和學生的師生關系,平等和藹地對待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友好的情感,能夠確保在學習的過程中和平相處,這樣教師在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時,為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時才會確保學生愿意接受并樂于接受教師的指引,這樣才能夠順利地完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
為了能夠圓滿地完成新課程標注對美術教學的要求,教師要通過對美術知識的學習喚起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精神,促進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精神力量,保證學生在學習中健康快樂地成長。教師必須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的、自由的、平等的以及和諧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敞開學習的大門并讓學生自主、開放性地學習。而且,我們要為學生多創設一些他們能夠自己主動參與探索的學習環節,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的全部過程之中,鍛煉學生的膽識,能夠讓學生敞開胸懷大膽地去創造、去繪畫,讓學生通過自己的作品淋漓盡致地表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學生擁有主體意識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親自參與,于是就會在教學中真正地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在學生在自由性的學習、討論和創造中發展自己的創造性思維,體現學生獨特的主體人格。
三、不再單純地強調技能,更加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在以往的美術教學中,教師進行考核或是衡量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水平的辦法就是讓學生畫一幅畫,然后通過學生所畫作品中運用美術技能或是技巧的地方來評判。這樣也就使得美術教學的教學目標狹隘地定在了對其技能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上,從而也就扼殺了學生獨特的繪畫思維和創作意識。自從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美術課程就要走出這一教學誤區。現在我們美術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是通過美術知識的學習和創作來提高學生自身的審美意識和能力,來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及水平。
例如,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從課內和課外兩大教學方面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我們的奧運》這堂課為例,在課內我們可以先從奧運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入手,并通過幾屆特殊的奧運會來讓學生進行深刻理解和掌握。如給學生播放一些奧運紀錄片,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了解奧運的含義和偉大。在課堂教學之外,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多觀看一些奧運的紀錄片,多了解一些奧運的知識和趣事,多看看我們中國在奧運中的輝煌時刻,引導學生要以此為驕傲,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中華民族。
四、挖掘美術知識的文化內涵,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化涵養
美術課堂可以有很多形式,它可以是知識的傳播、藝術的欣賞、獨立的創作等等。正因為美術有如此之多的表現形式,自古以來美術便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之一,我們運用美術的形式來傳遞情感和思想,用美術形式記錄民族的文化內涵,用美術的形式記錄著歷史的進步和文明。因此,欣賞優秀的美術作品也是美術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欣賞中我們要把作品的文化背景、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等一一地介紹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分析、討論與交流來發現作品中包含的美術技法、作者的情感以及獨特的個性,進而全面地了解作品,品味作品的精髓之處。
以上是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對美術教學的幾點思考,也是在提醒自己和大家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我們應該注意的問題。總之,我們在教學中要牢牢地把握素質教育的原則,以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習情趣、審美能力、主體意識和創新意識為重要教學目標,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來推出一種全新、高效的美術教學課堂。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