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燕,張曉琴,陳 靜
健康教育是聯系健康知識與健康實踐的橋梁,是通過傳播與教育的方法。向全社會普及衛生科學知識,強化人的健康意識,建立和改變與健康相關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促進人類健康的活動[1]。有針對性的宣教,能使病人更快更輕松地掌握健康教育知識,減輕護士的工作量,提高護理工作效率,縮短護患之間的距離,增加病人對醫院的信任度[2]。為了提升臨床健康宣教的效果,提高臨床護士的健康宣教能力,本研究將國外先進的卓越教學法引入到臨床健康宣教工作中,為護士提供更為系統的健康教育程序,將“以病人為中心”的目標貫穿于整個健康教育過程中,達到提升病人對治療的信任,提高依從性,最終使病人對治療更加滿意的目的[3]。
1.1 存在問題 在2012年對本院病人的健康教育效果進行了調查,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①病人依從性不高;②病人容易遺忘;③病人不重視;④病人主動參與性不夠,積極性不高。
1.2 要因分析 針對以上問題,分析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①宣教內容程序化;②宣教方式、資料單一;③宣教內容更新較慢;④健康宣教缺少持續改進。從以上原因來看,臨床護士的健康宣教能力還有待提高,針對護士健康宣教能力進行了根因分析。如圖1。

圖1 健康宣教存在問題的根因分析圖
從魚骨圖分析可看出,護士的健康宣教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教育意識、理念、教育水平3個方面。根本原因是護士未掌握規范實用的健康教育方法。所以,要把健康宣教工作當做一項重要的教育工作來看,宣教體系也應從單純的知識灌輸轉變到按照教育程序動作的科學化工作體系上來[4]。
2.1 卓越教學法 卓越教學法是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在多年的教學與臨床實踐中總結的一套教學方法,包括了解學員、導向學員思維、設計教學方案、創造學習環境、準備學習資料、進行有效評價、學員參與教學7大教學原則[5]。教學過程始終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使學員在輕松的環境下掌握所學知識與技能,注重學習態度、思維導向的培訓。七步教學原則相關聯、相層疊,以達到學生態度、思維、認知、能力綜合提升的目標。
結合醫院的臨床護理工作,護士對于病人來說就是健康知識的傳播者與教育者,護士的教育態度與思維對病人的疾病知識、治療配合、健康認識、自護能力等有著直接的影響,卓越教學法的教學理念與護理程序目的相統一,而且比傳統的健康教育程序更為全面、系統、現代,更具備時代特色。
2.2 培訓方法
2.2.1 師資結構 培訓由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進修的7名老師承擔,以團隊小課堂教學為主。并將此項活動作為學習研究項目,全程學習進度由新加坡老師網絡參與指導和現場審核。
2.2.2 評估學員 選取護士30名作為培訓對象,由護師及護師以上人員組成。首先護士通過《健康宣教能力自我評估表》評估自己的教育能力,并在培訓前后進行效果對比。
2.2.3 課程設計 通過評估結果,將培訓課程設計為:如何了解你的病人、以思維為導向的學習方法、設計宣教方案、創造良好的宣教環境、準備宣教資料、如何進行宣教評價、病人參與式教學7大課程。采用團隊小課堂方式進行授課,1名主課老師,2名或3名輔助教學老師。輔助教學能更好地觀察教學效果,有利于小組互動活動的開展,讓每一位學員都能得到關注與指導,增強護士對“以學員(病人)為中心”的宣教感受。課程還由病人和家屬參與授課,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演示等方式讓護士掌握了解病人身心的方法與技巧。
2.2.4 培訓重點 課程一:護士對住院病人有較為全面的了解,這需要宣教護士從入院開始仔細掌握病人的主訴,了解病人的背景、年齡、學歷、愛好、職業、既往史、家庭結構等,并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加強對病人的觀察與溝通,通常采用互動式、一問一答式等方法收集資料。課程二:布魯姆目標分類法是學習如何引導學員思維的關鍵,它將人的思維分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6大等級。根據病人疾病種類、預后治療、病人差異等實際情況設定目標。如:老年病人設定記憶為目標、年青人可達到理解的思維等級、糖尿病病人的自護能力需達到靈活應用相關知識等。目標設定后可引導病人參與健康康復過程,主動提高自我護理能力。課程三:宣教方案的設計是在滿足病人基本需求的基礎上,“以病人為中心”,設計出適合病人的宣教目標、教學策略、宣教效果、宣教時間分配、所需資源、病人配合方法、如何評估等。課程四和課程五:宣教環境與資料準備。為了達到預期的宣教目標和病人思維等級目標,根據病人的個體情況選擇病人能夠適應的環境、能掌握的宣教資料,把握宣教時機,將晨間護理、病房巡視、集中課程等多個宣教環境靈活運用,個性化使用與制作卡片、視頻、留言板、網絡、微信、病人案例等多樣宣教資料。課程六:及時正確地評估宣教效果,讓護士在健康宣教工作中不斷持續改進和提高,階段性評估與總結性評估兩種方法包括提問式、答卷式、觀察式等。課程七:學會運用病人參與式教學方法,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游戲,組織家屬與病人參與設計宣教內容,將病人被動地接受轉變成病人主動去做、去問,從而提高病人的依從性。
3.1 無形效果 依照卓越教學法7大教學原則設計了《健康宣教能力自我評估表》,評估項目為卓越教學原則的7大主題內容。評分標準為:1分為沒考慮;2分為不太注重;3分為一般;4分為注重;5分為非常注重。通過培訓前后30名護士的自我評估結果比較,培訓前護士對病人的評估、引導病人思維、計劃性、病人參與方面重視度不高,進行培訓后,護士對教學七步原則掌握地更為清楚,對教學原則每一步的重視度明顯提高。每一項的分值較培訓前明顯升高,說明護士對了解病人、引導病人、計劃宣教等方面更加重視了,護士的教育態度由不太重視變為重視,教育態度和理念的轉變讓護士真正重視了健康宣教工作,只有思想上重視了,才能真正把“以病人為中心”的健康宣教工作落到實處。詳見表1。

表1 培訓前后護士健康宣教能力自我評估情況比較(x) 分
3.2 有形效果 以病人的滿意度為評價指標,對接受培訓的30名護士所負責的30例病人進行培訓前后宣教效果滿意度調查,滿意度評價標準:5分為很滿意(得5分者計為對護士宣教滿意),3分為一般,1分為不滿意。結果培訓后病人滿意度有明顯提高,見表2。

表2 培訓前后病人滿意度比較
從改變宣教理念與態度出發,只有良好的健康宣教理念才能在宣教工作中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態度。卓越教學法培訓的課程設計,從課堂細節、反饋評價、課程互動等始終體現培訓老師“以學員為中心”的教學態度。運用鼓勵式教學方法,是為了感染護士的關愛心靈;以小課堂的形式開展教學可充分了解護士的學習需求,以達到最佳的培訓效果;課堂教室設在病區宣教室、病房走廊、病房等,更符合臨床護士健康宣教的實際環境;在培訓后老師對護士進行實踐與指導,讓護士能不斷的改進與提高。如:在講解《如何了解你的病人》課堂中,請幾名責任護士與所管的病人就同樣的問題進行回答。他(我)喜歡什么時候交流?他(我)喜歡怎么的宣教方式?他(我)需要知道哪些與疾病相關的知識?等等。回答結果是護士與病人的想法有一些差異。病人所需要的,護士沒關注到;護士所做的,病人并非真正愿意接受。一名病人這樣說:“入院后因很累,想休息一下,護士卻講了很多醫院規章制度,還非要讓我記住,我沒辦法記,卻又不好意思提出來”;一名病人又說:“護士早上提醒我多穿點、過幾天手術了,可別再感冒了,這讓我很感動。”通過這樣的問題交流護士明白了病人的需求并不像按書本上那樣的程序化、制度化,而是要把病人作為一個整體的人來看待,要細心地關愛、感受才能真正了解病人。課堂中老師搭起了護士與病人的橋梁,用思維引導的方式讓護士思考用什么樣的方式去了解病人,才能達到優質護理健康宣教的需求。這比常規地去教護士學習一些刻板的方法要實用得多,而且不會怕忘記。
社會在進步,醫學在發展。從醫者的最終目標不是治療疾病,而是幫助人們學會認識健康、普及健康常識。只有不斷地學習與探索社會人群的需求才能把優質護理服務做出真正的價值。將卓越教學法運用于臨床護理健康宣教工作中,使宣教流程更有計劃性、宣教形式更多元化、宣教方式更個性化。在提高了護士健康宣教能力的同時,端正了護士良好的教育理念與態度,學會了如何建立與病人及家屬溝通交流的平臺,為病人提供更為人文的健康宣教模式,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健康宣教內涵,達到病人滿意、護士滿意的良好效應。
[1] 李小妹.護理學導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62.
[2] 王虹.設立病房專職健康教育人員 提高健康教育時效性[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12):97-98.
[3] Nar IH,Sayers M,Newton T.Do patient information leaflets affect patients expectation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A randomized cotrolled trial[J].J Orthod,2011,38(4):257-268.
[4] 李劍媛.掌握健康教育原則 提高健康教育效果[J].護理研究,2003,17(5A):497-499.
[5] 孟燕.觀摩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卓越七步教學法的體會[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5):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