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有效途徑。推進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深刻認識人民群眾掌握科學理論的重要性;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經群眾掌握,就會變成強大的物質力量,就能對實踐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科學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根本屬性,主要體現為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能夠正確指導實踐;從文化傳播的視角看,“大眾化”是文化知識和價值觀念傳播與接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傳播者與接受者是雙向互動的實踐主體,雙方只有在平等的基礎上實現傳播與接受,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本刊特刊載《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著力點》一文,以饗廣大讀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實現“兩個鞏固”的根本任務,就要在全黨全社會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就要提升黨員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增強“看家本領”,練就“金剛不壞之身”,根本的就是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有效途徑。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理論供給、理論需求、理論傳播途徑和方式,是一個需要在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進行艱辛探索的過程。為有效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應把握好以下四個著力點:
在引領、貫穿、融入上下功夫 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各種社會思潮多元、多樣、多變,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突出,怎么用一元化的指導思想來引領和整合多樣化的社會思潮、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宣傳思想工作和社科理論界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我們必須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來引領社會思潮,因為在當代中國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真正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所謂“貫穿”,就是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武裝工作貫穿到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貫穿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全過程,貫穿到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全過程,貫穿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過程。當前最緊迫的就是要把科學發展觀貫穿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過程。所謂“融入”,就是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宣傳普及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融入精神文化產品生產的全過程。當前,最重要的就是精心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計劃,下大力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農村、社區、企業、機關、學校,特別是要抓好學校的“三進”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首要的就是要在引領、融入、貫穿上下功夫,真正做到這一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會卓有成效。
在跟得上、貼得緊、能結合上下功夫 所謂“跟得上”,就是按照黨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工作就跟進一步的要求,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跟得上形勢變化的要求、跟得上人民群眾對理論的需求。理論要發揮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就不能滯后于實踐,隨著黨的理論創新步伐的加快,理論武裝工作從內容到形式都必須緊緊跟上。所謂“貼得緊”,就是指理論武裝工作必須按照“三貼近”的要求,貼緊實踐、貼緊生活、貼緊群眾。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人民群眾需要的程度。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是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要發揮作用,必須被干部群眾所掌握,正如馬克思所說的:“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事物的根本就是人,理論必須關切人,才能抓住人。馬克思主義來源于實踐,必須植根于實踐,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著眼于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價值指向是以人為本,是人的全面發展,因此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只有貼近現實生活,馬克思主義才能在大眾化中充滿鮮活的生命力、吸引力、感召力。理論脫離了群眾,群眾就會離開理論。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不斷發揮真理的力量,就在于它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在于它緊貼群眾的生活。所謂“能結合”,就是要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在大眾化中做到“頂天立地”。所謂“頂天”,就是要吃透理論這一頭,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特別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真正用這一理論體系武裝頭腦,做到真學、真信、真用;所謂“立地”,就是要吃透實踐這一頭,吃透了實踐才能接地氣,才能植根實踐,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善于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根本方法。在“能結合”上下功夫,就要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緊密結合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緊密結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實際,學習、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努力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自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改造,不斷提高理論素質、黨性修養和實際工作的能力。
在面對面、肩并肩、心連心上下功夫 “面對面”就是理論要直面現實,要面對問題,正視問題,不回避矛盾;就是要回答干部群眾所提出的重大理論問題和重大實踐問題,回答熱點、難點、焦點問題,解決干部群眾的思想困惑,關切老百姓關心的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現實問題。要關切民生,關切老百姓最現實、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和利益問題,如果就理論來講理論,空對空,理論武裝就無法取得實際成效。這就要求我們既要解決“怎么看”的問題,更要解決“怎么辦”的問題;既要發揮理論解釋世界和凝聚人心的功能,更要發揮理論改造世界和指導實踐的功能。“肩并肩”就是在理論傳播中,要思想上尊重受眾,情感上關心受眾,方式上理解受眾。理論宣傳和教育不能居高臨下,一定要與廣大干部群眾平等交流,進行思想的碰撞,進行情感的融通。如果居高臨下,采取說教的方式,老百姓不一定接受。所以,要“肩并肩”,營造民主的氛圍,用研討的方式,用交流互動的方式,用對話的方式,推進理論武裝工作,真正做到入腦、入心。“心連心”就是要架起馬克思主義與人民大眾之間的橋梁,連起馬克思主義與人民大眾之間的紐帶,實現這一要求的關鍵在于與人民群眾情感相通、思想相融,只有與人民群眾交真心、講真話、講實話,把理論講到群眾的心坎上,使我們提供的理論產品與干部群眾的理論需求相契合,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才會真正實現。
在認知、認同、轉化上下功夫 “認知”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前提。馬克思主義要被干部群眾所掌握,必須通過有效的傳播途徑和方式,為干部群眾所理解。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使馬克思主義從書齋走向現實生活,從被少數人掌握到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掌握,一方面要使馬克思主義通俗化,另一方面要提升干部群眾的科學文化素養,提升認知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既要發揮傳統大眾媒體如報紙、電視、廣播等的作用,又要發揮新興媒體如互聯網、微博等的作用。“認同”是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關鍵環節。再好的理論,如果不能被干部群眾認同,就實現不了大眾化的目的。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會被干部群眾認同,就因為它有真理的力量,它不僅能夠解釋世界,還能改造世界。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當前,在“認同”上下功夫,最重要的是要引導人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轉化”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根本目的,之所以要下功夫推進大眾化,就是不僅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更要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鄧小平同志反復強調學馬列要精、要管用,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馬克思主義只有內化為世界觀和方法論,才能發揮其指導實踐的作用。
作者張瑞才簡介
張瑞才,1963年生,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研究員,享受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主要代表作有《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生態問題研究》《鄧小平社會發展論》《江澤民黨建思想研究》等。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
責任編輯:李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