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國務院決定在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這是在高校并軌之后首次免收學費。國家采取這一重大舉措,目的是要培養大批優秀教師,鼓勵更多的優秀青年從事教育工作。毫無疑問,國家制定這個政策的目的是好的,然而在政策細節中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建議如下:
1.將“免費”一詞更換。比如,換成“公費”。在我們的文化中,“公費”通常相對的是“自費”,只有群體中的佼佼者才有機會享有“公費”。“公費”意味著享受國家贊助的同時還要承擔相應的義務,這與政策規定師范生畢業后要下基層教書達到一定年限相呼應。
2.在大學在讀階段提供重新選擇的機會,吸納真正有從教意愿、適合教師職業的同學,將那些不愿從教、不適合從教的同學置換出去。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個體發展的愿望,也保證了國家計劃不至于落空。對改變選擇的學生可以通過補交學費的辦法解決。
3.縮短服務時間。“十年”太長了,可以改成三年或五年,或者允許讀研究生之后再去農村服務三年或五年,這樣,每年都有大量的優質畢業生愿意流向農村中小學,三五年之后他們更成熟了,可以做出新的選擇。這樣有進有出,才是長久之策。
4.加快地方高校公費師范生改革進程。國家應加大對非教育部屬的地方師范院校,特別是中西部師范院校公費師范生培養的經費支持力度,使中西部地區有能力培養更多能留得下來的教師。
(陳雅棠 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