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外語的颶風式傳播,我們的國學文化則是冷清地掩映于書柜卷軸課堂板書之中。當下,我們的國學文化還處于“慢熱階段”,大部分國人對于國學文化的認知還處于簡單的起步階段,這是一個亟待填補的教育缺口。建議在大學教育中開設國學課程,使之成為普及國學的重要傳播媒介,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充分對接。
眾所周知,學生歷來是時尚的感悟者、思潮的先鋒軍,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他們有著獨立的觀點和新銳的視野,思考更為寬廣,接觸也最為多元,因此,對于大學生的文化傳輸和思想教育也格外重要。
學生在進入大學后,課程的設置開始變得專業而具體,除英語與政治外,高中之前的所學漸漸被新的專業知識所覆蓋和隔離,只有漢語言文學(中文系)和少部分相關專業的學生還在繼續學習和深造語文課程,其他的大部分專業系別都不再學習語文,相應的國學知識更是少有涉獵,大學生對于國學的再次研讀,就只靠個人興趣與環境影響了。
因此,在大學教育中開設國學必修課程,每年將會使上百萬大學生受益。通過學習討論國學文化,首先可以進一步普及國學知識,使學生們更加了解我國燦爛的歷史文化,在自身成長中逐漸積淀起傳統文化底蘊。其次還有助于激發學生高尚的愛國情操,培養出優秀的民族精神,從而進一步增強我們的民族驕傲感和凝聚力。
當今世界的多元發展正在不斷加深,隨著各種經濟體系和價值觀念的不斷滲透和融合,在瞬息萬變的發展形勢下就更加要注意保持我們自身文化的主體獨立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在如林強者中獨樹一幟,卓爾不群。在大學教育中開設國學必修課程,不僅符合我國的國情民意,也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潮流。
(朱世增 全國政協委員,吉林市華僑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