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曾經有過不少頭銜——中央黨校教育長兼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會長、中國政治學學會會長,但他最喜歡的稱呼是老師。因為從1951年起他就來到了中央黨校,至今還住在這里,教書育人,著書立說。為黨的教育事業奉獻一切,被他認為是自己最本職的工作。
江流面容清癯、待人平和,別看戴著助聽器、老花鏡,但思維敏捷,尤其是回憶起自己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經歷時,更是激情洋溢,言語間可以感受到他對馬克思主義的由衷服膺。70多年的革命實踐和思想探索,在一口濃重的煙臺方言中顯得格外質樸坦誠。
一如江流質樸的外表,他的文字樸實無華,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把握嫻熟,對中國現實的分析成熟獨到。在他的筆下,理論深入淺出,論說簡明扼要。讀過江流的理論文章會發現,他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探索,始終都緊扣中國社會的發展脈搏,理論在他的敘述中,從不生硬,也不牽強,而是充滿生機。
就像江流的理論認知來自實踐那樣,他的理論觀點尤其適合解答社會現實中發生的思想問題,所以,在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中,無論是“社會主義在實踐中”,還是“社會主義是全面的”,他總能在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提出自己的深刻見解,從理論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理論才華。
老教授、老學者、老革命、老領導,是人們對江流的尊稱。93歲高齡,資格確實很老,閱歷極其豐富,但他的思想和治學始終保持著青春的活力,不斷思索,筆耕不輟,80多歲時還出任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10年來,除去幾次生病,咨詢委員會的上百次審議會,他都準時出席,幾十部教材和著述,無不留下中肯的評述和珍貴的意見,而這些,是在他聽力減退、患有白內障的情況下,翻閱經典著作、查詢大量資料得來的。“江老在會場一坐就一天,不僅發言經過精心準備,而且還凝神傾聽別人的意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這樣介紹。
耄耋之年還能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出力,讓江流最為欣慰。在他眼里,這是理論界的頭等大事,也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建設最重要的任務,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發展的理論保證。
http://www.jy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