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觀念認為,中職學生學習不努力,成績差,調皮搗蛋,行為有偏差,心理問題多,屬于典型的差生,甚至有人將他們看得一無是處。然而,通過有關調查研究,用科學、理性的“第三只眼睛”所得出的結果和以上看法有著很大的不同。
2011年,由上海市中職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進行的一項涉及上海市42所中職學校、近6000名學生參與的調查顯示:中職學生能夠認真對待自己的學業、熱衷各項技能證書考核、注重個性和技能發展,與其他普通高中學生一樣,努力培養和提升自己的全面素質。上海市教委2012年發布的調查了73所中職學校的33000多名學生的《上海市中職校學生發展報告》也顯示,中職學生整體價值取向積極向上,具有愛國情感,更看重親情、健康和友情,超七成學生強烈渴望社會認同。
最近,筆者參與的一項對28所中職校的4500多名學生的調查同樣顯示,中職學生在認知發展、情緒情感、行為控制、社會適應、自我意識等方面的測試結果是比較令人滿意的,他們總體上是心態健康、積極向上的,愿意學習技能,對未來有信心。
第一,中職學生總體上心態比較積極、陽光,遇到失敗和不順心的事時,80%左右學生能很快或者較快恢復常態;多半學生對自己目前的狀態感到滿意。第二,中職學生對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有較大的興趣,有40%以上學生對當前舉辦的各種技能大賽非常或比較感興趣;一半以上學生對考各類職業資格證書非常或比較感興趣;一半以上學生對自己將要從事的職業(或專業)喜歡或比較喜歡;近80%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背景了解或比較了解。第三,中職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一定規劃,對未來比較有信心。半數以上學生對自己將來的就業和升學有把握或較有把握;85%以上學生對自己將來的職業生涯有清晰或大概的規劃。第四,中職學生對待國家、集體和他人的態度比較積極。近70%學生認同寧可自己受委屈也不讓集體聲譽受損的觀點。第五,中職學生在誠信和正直等方面的態度也比較積極。80%以上學生同意信守諾言;半數以上學生認同即使會惹上麻煩,也要說實話的觀點;70%以上學生認同即使是我的朋友,還是會要求他們與其他人一樣遵守規則的觀點;60%以上學生認同當有人欺負別人時,會告訴他們這樣做是不對的。
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學校教育環境,特別是心理輔導老師、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工作有顯著的相關性。可見,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調研中還發現,類似上海市中職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的機構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像“顏蘇勤工作室”這樣的品牌心理咨詢室發揮了示范效應,這都得益于一大批心理健康輔導老師、班主任及任課老師的共同努力,初中階段飽嘗“應試教育”失敗苦果的“淘汰者們”進入中職后才可能有這樣健康、積極、陽光的心態。
中職學生雖然是初中階段的落后者,但他們沒有自暴自棄。進入中職后,在老師的辛勤培育和引導下,他們重新樹立起學習一技之長、成為社會有用之才的信念。“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人的智能只有結構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中職學生也許不擅長學習理論知識,但能練就扎實的技能。他們有平實的秉性和良好的心態;他們樂觀開朗、心平知足;他們雖然沒有驕人的學習成績和顯赫的事業,但畢業后照樣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創造著勞動的價值,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也許他們成不了科學家、企業家、政治家,但他們能成為優秀的廚師、點心師或修理工,他們的勞動也是社會不可或缺的。總之,客觀、理性、公允地重新評價中職學生,是時候了!
(董奇 上海教科院職成教所課程與信息技術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