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余時間的活動,對大學生自身有著學習促進作用;培養實踐能力的作用,對高校則有著豐富校園文化的作用。當前大學生課余時間活動可以分為三類:網絡活動、體育文化活動與學習交流活動。高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課余時間活動的規劃與引導,把課余時間活動打造為大學生成長的第二課堂。為了獲得更全面、翔實的數據,筆者在2013年9月至10月期間,對遼寧省大連民族學院、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大連外國語大學等8所高校的大學生展開調查,共計發放紙質問卷500份,網絡問卷500份,收回996份,其中有效問卷994份。問卷內容分為三大項:課余時間活動項目、各種活動項目對大學生成長的積極與負面作用、課余時間活動的開展對高校發展的積極與負面作用。
大學生課余時間活動項目調查
隨著國家對高校投入的加大,遼寧省高校與全國其地區普通高校一樣,實現了各種軟硬件建設的現代化,為大學生開展課余時間活動創設了廣闊的、選擇性強的平臺。然而,調研顯示,大學生課余活動參與呈現不均現象,且出現了極端化的現象。
網絡活動 96%的被調研學生在課余第一時間首先選擇上網,甚至有36%的學生在課堂上網。在上網的學生中,87%的學生是開展娛樂性活動,如看電影、看電視劇、聊天、寫或看博客、逛論壇、觀看各種體育比賽、觀看綜藝節目、玩游戲與購物等;7%的學生喜歡關注各種時事新聞;3%的學生大部分時間運用網絡開展學習活動,剩余的學生則是漫無目的的網絡活動。且網絡活動占據絕大部分學生61%的課余時間。
以上數據表明,當前大學生課余時間活動中,網絡活動占據了壓倒性的比例。調查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種:大學生家庭經濟收入的提高。56%的大學生在入學前或入學時家長就已經給買好電腦。學校各種硬件設施的配套是另一個重要原因,在被調研的8所遼寧省高校中,都建設了供大學生開展網絡活動的圖書館網絡系統、教室網絡系統與寢室網絡系統。
體育文化活動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追求也空前提高,整個社會都在積極地從事體育活動,或強身健體,或康復治療等。這種社會氛圍的形成與不斷提升,對大學生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被調研的學生中有87%每天都在從事體育鍛煉,但只有33%的學生堅持在半小時以上。有21%的學生從事其他的文藝活動,例如校內各種文學社團、藝術團等活動,但能長期堅持且每天參與的學生僅有6%。其中,對于21%參加這些活動208名學生中,自己自覺參加的占11%,屬于社團性質組織的活動參加的占44%。
據上述數據,認為大學生對各種體育文化活動有著興趣與認識,卻由于包括自制力差與對網絡的過度依賴等原因,造成了他們參與的不足,僅僅停留在淺嘗輒止的層面,難以真正培養終身的體育興趣。
學習交流活動 在課余時間開展學習交流活動的大學生,會隨著大學生學習科目與年級而出現差別。在大學生每年的四、六級考試前期,課余時間開展學習活動占據65%,大四年級的學生與大三年級第二學期,課余時間開展學習活動占36%。促使他們學習的主要動力或壓力,主要來源于畢業或就業的壓力等。但相對整個高校階段與全校學生而言,在課余時間每周能學習10小時以上的占21%,4~6小時的占34%,其中包括運用網絡學習的大學生。造成大學階段整體課余時間學習活動少的原因是多方面,其中大環境是主因之一,即大部分學生都開展各種網絡活動的情況,對其他同學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再者,由于學習的難度,也讓他們選擇相對容易的事情去做。
大學生課余時間活動優缺點調查
調查暴露了當前高校對學生管理的不足之處,這其中既有體制性的缺陷,也有學校創造性的不足。根據目前調研數據認為,整體上是缺點大于優點。
大學生課余活動對其自身成長的影響。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從整體看大學生課余時間活動開展情況,消極的影響稍大于積極的作用。
其消極影響,主要在于大學生課余時間活動參與的不均衡性。尤其是網絡活動占據大部分時間的情況,對大學生造成的消極影響是巨大的。一是造成大學生之間人際關系的疏離。而隨著大家相互了解的惡性下降積累,大學生現實的人際關系也越來越小范圍化,更多的同窗之情被網絡活動排擠出去。這也是造成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高發的原因之一。二是造成大學生體質下降。由于時間被網絡世界侵占,大學生自然地缺少各種戶外的運動,而且長時間的網絡活動使得他們的身體出現早期的亞健康狀況,甚至一些職業性的疾病,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等,也在極少數大學生中發生。三是造成大學生學習成績下降。網絡活動的過分參與,讓一些大學生不能自拔,甚至把在課余時間的網絡活動延續到課堂學習中,嚴重影響了課堂學習。
大學生課余時間活動對高校發展的影響。大學生課余時間活動開展情況對高校發展也具有兩面性的影響。由于大學生都專注于自己的課余時間活動,相對地減輕了學校管理的壓力,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性等;相反,由于管理的失位、錯位與缺位現象的存在,導致一些大學生的課余時間活動沒有按照理想的方向發展。
對大學生課余時間活動加強科學引導的思考
對于大學生的課余時間活動,作為高校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控制過于嚴格,抹殺大學生的個性與個人的發展需求,應加強相關的研究,切實發揮學校的管理、引導作用。
完善課余時間從事健康積極活動的激勵制度。即學校采取積分制的方法,只要大學生積極地開展體育文化藝術類活動或學習交流類活動等,就可獲得積分,達到一定的分數就給予某種獎勵。例如每參加一次某種體育活動達到某種時間長度獎勵幾分等。通過這種方式積極引導大學生從事那些對身心健康有直接推動作用的活動,為他們的專業學習與個人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機制。當然,這種辦法,需要學校開發配套的具有監管作用的軟硬件,并充分運用學校網站、論壇等平臺,讓大學生都能直接地看到自己的健康成長情況,實現現實激勵與榜樣引領的雙贏。
學校加強課余時間活動設計,引導大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這種設計需要利用好兩個平臺:一個是學校性的管理平臺。即學校根據計劃,定期地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活動以及學習交流活動等,讓大家積極參與進來,這些活動最好與大學生所學習專業與未來就業有關系,以增強對大學生的吸引力。
綜上,遼寧省大學生課余時間活動的調查情況,表明當前的大學生普遍存在對網絡的過度依賴。作為高校應該從規范網絡行為,加強對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的同時,積極地創設更具有吸引力的、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活動,或者把某種具有健康教育意義的網絡內容現實化,為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與未來職業發展,搭建一個良性提升的競爭與展示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