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本著管理導向的原則,學院大力推進教育科研制度改革,搭建教師成長平臺,教師科研學術能力不斷增強,公開出版學術論著逐年上升,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大幅增加,教育教學成果評審成效顯著,承擔、參與省部級科研課題熱情不斷高漲,學院教育教學改革及教學質量的提升取得長足發展與進步,走出了一條高職教育科研特色發展之路。
以制度為導向 為教育教學改革和教師發展保駕護航
2011年,面對學院科研工作發展的大好形勢,學院工作從追求數量的“做大”向追求質量的“做強”轉變,根據形勢的需要修訂了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在原有制度的基礎上,一方面在提高獎勵標準的基礎上,對論文級別、課題研究過程、教材編寫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現管理在質量上的導向。另一方面,學院按照發展形勢需要,為助推教學改革工作,增加了教育教學成果評審獎勵制度、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審獎勵制度等相關制度,以實現對外高層次、高水平交流的需要,實現了科研工作從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的轉變,從“做大”向“做強”的轉變,并在科研成果的數量與質量上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學院自2006年正式升格高職以來,教育科研成果取得大幅上升。學術論文從2006年科研成果申報僅3篇文章,到2012年達到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20篇;立項課題從每年2項增加到每年大約省(廳)級12項,院級10項左右;教材編寫由10項左右增加到每年50多項;科研獎勵經費從2006年的8000元增加到2012年的80萬元左右。預計2013年將突破100萬元;獲獎教師也由5人增加到176人,獲獎面大幅提高;在四川省教育教學成果獎、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的評審中取得了較大的突破,學院也在同類院校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與地位。
以人才培養為目標 教師隊伍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學院科研處作為學院的業務部門,主動爭取其地位,發揮其作用,在立足教師發展平臺搭建和學院決策參謀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院科研處想方設法為教師發展搭建成長平臺,為人才培養服務。一是借助新教師崗前培訓,幫助新教師形成重視科研的自我發展意識。在新教師崗前培訓過程中,下發和組織學習了學院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讓他們熟悉學院科研工作與管理制度,從思想上重視教育科研,形成科研壓力與動力。二是加強對教師科研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幫助他們積累科研知識與技能,提升科研素養。這些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包括學術論文的撰寫要求與辦法、立項科研申報表的撰寫與技巧、科學研究方法的選擇及使用、課題中期檢查及研究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教材編寫規范,等等。同時,還通過邀請院外教育科研工作者不定期開展教育科研技能培訓,從知識與技能上為新教師的發展搭建了成長平臺。三是加大對科研團隊及梯隊人才的建設,并納入人才管理數據庫。隨著學院交流層次的提高,學院橫向課題逐漸增多,為更好加強與對外企業及科研機構的合作,學院注重團隊建設,實現項目攻關管理。
近3年來,學院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院中青年教師的科研成果比例數占到了70%以上;正高職稱數從1人增加到了10人,副高職稱數及中級職稱數量增加了近40%。骨干教師及學科帶頭人評選人數比例達到專任教師的50%左右;在國家及省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中,中青年教師獲獎人數達到了30多人次,獲獎層次和級別逐年上升。
緊貼改革前沿 植根學院工作需要一線
科研工作是學院整體工作的一部分,科研工作應為學院教育教學改革保駕護航。多年的實踐證明,科研工作離開了教育教學實踐及學院的改革工作需要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院教育科研在學院改革工作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006年,學院面臨升格高職的難題,為解決這一難題,學院領導班子決定將升格的任務交給科研處去執行,其基本思路是邊研究、邊實施。學院科研處在準備升格資料、部門協調與工作對接中熟悉了學院部門的工作,了解了部門工作的性質與工作內容及難題,同時幫助他們解決了很多實際困難和問題。2010年,學院面臨迎接教育部辦學質量評估的嚴峻形勢,學院科研處在學習、了解研究兄弟院校評估工作情況及評價指標的基礎上,提出了學院接受評估的整體方案與迎檢計劃,并在學院組建的評估辦進行了實施,學院迎檢工作得到規范有序的開展。
2013年,學院開展了省級示范院校的建設工作,學院科研處根據部門提出的示范建設項目,進行了項目篩選,并對篩選出的項目進行了有區分度的立項建設,對立項建設項目納入課題管理的范疇,學院示范建設進入規范化、制度化、過程化建設的軌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效果。
自2006年升格高職以來,學院科研處順利完成了升格高職的任務,取得評審專家的一直好評;完成了學院辦學水平評估的任務,在以評促進、以評促改工作中,學院工作取得了極大的改善與進步;示范建設項目取得極大進步,各項示范建設項目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科研工作緊貼學院工作與改革實際,為學院發展與辦學質量提升作出了積極貢獻。
注重考評激勵 激發教師科研內在需要與發展動力
學院工作實行績效考核制度,其中,教師科研考核成為教師工作考核的一個重要內容,并占有一定的比重。
學院實行的考核原則是將科研考核與課時津貼及評優等聯系在一起,實現工作績效與經濟掛鉤的原則,促進教師在科研方面不斷進步。一方面,依據學院實際情況,在課時津貼上充分考慮科研成果的成效。另一方面,在教師榮譽建設上給予科研考評,助推教育科研工作的良性發展。考評激勵雖然很大部分有經濟利益的驅使,但是客觀上對教師科研的發展及進步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注重科研考評激勵的實踐證明,學院教師在科研上的成績有近80%因科研取得了較好的課時津貼。學院近年的“雙師型”教師、骨干教師以及學科帶頭人的人數每年大增,總數較升格初翻了4番多。重視科研工作成為教師發展的內在需要與發展動力。
科研與行業相結合 實現產學研工作的整體突破
高等職業院校以培養在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己任。這決定了高等職業院校的發展和人才質量評定標準應與企業、行業緊密結合。
高職教育科研除學校的教育教學外,其中還有一個主要內容就是加強與行業企業的結合,實現教育科研的橫向聯合。學院在項目合作上的方式是:一是健全機構,設立校企合作處,建立教育科研與企業行業在機構上的合作紐帶。二是通過開展項目合作,追求實踐效果取得一定成效。比如通過科研立項與開發,與用友軟件公司開展了財務管理軟件開發,并將此軟件市場化,產生了實際的經濟效益;與財政相關部門合作,實現了會計無紙化考試系統的研發,在學院及其他系統得到推廣,產生了一定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等等。三是通過建立財經職業教育聯盟、財經職業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等形式,整合學院與行業企業資源平臺,實現產學研合作。學院利用自身背靠財政廳的行業優勢,為校企合作的發展搭建平臺。通過成立財經職業教育聯盟,將四川省內財經職業教育院校整合起來,為實現全省財經職業教育改革等創設了現實條件。通過爭取全國財經職業教育協作會發展研究中心落戶學院,實現了全國財經職業院校的資源整合,為校企合作及項目開展搭建了攻關平臺。
科研興教,科研興校。四川財經職業學院的科研改革與取得的成績進一步證實了高職院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下一步,學校將緊跟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的時代步伐,結合行業企業需要,服務現實發展,通過制度建設導向/考評鞭策激勵等措施促進教師重視科研,在科研中成長與發展受益,為學院發展與人才質量提升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