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管理者,大學對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和安全是承擔著一定責任的。企圖用一紙“自殺免責書”,就將這些責任全部推給學生,明顯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
首先,“自殺免責書”讓大學失去了應有的人性化管理和人文關懷意識。大學并非冰冷的機器,除了教育學生,保證學生的安全,還應有針對學生必要的人性化關懷與人文教育。如果一紙“自殺免責書”就將大學本該承擔的教育與關懷責任、完善管理制度責任、加強生命意識教育責任、為學生創(chuàng)造健康良好學習環(huán)境等責任,全都免去了,那么這樣的大學,也就失去了其大學的本義。
其次,“自殺免責書”折射出學校和學生之間的嚴重不公平。從本質(zhì)上講,學生與大學之間是平等的,但因為大學的強勢,學生的相對弱勢,無條件服從似乎成了學生必須要做到的事情。這種只強調(diào)學校單方面權利而忽略義務的不公平與不平等協(xié)議,是明顯違法的,更是無效的。
提醒學生珍愛生命、預防自殺固然是好的,但不能簡單粗暴,更不能推卸責任,失去一個大學理應有的責任感、擔當感和大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