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市場經濟構成的主要部分,供電所一方面為社會供應電能,另一方面從中取得經濟效益作為回報。而電費收入是供電所最重要的營業收入,供電所最后取得的運營收益取決于其電費金額的多少。因誠信機制與監管力度在社會上還不夠完備,特別是電力營銷進程里,經常遇到回收電費而產生的風險,對于供電所來說,尤其是將電費收入作為其重要的經營資金及收益,工作上的一些失誤不免會造成程度不一的運作危機。
【關鍵詞】供電所;電費;風險控制
1.引言
在逐漸發展的電力行業里,在不斷建設的市場經濟中,供電所不遺余力地加入其行列隊伍,其市場營銷的重要產品是電力,且作為主要的交換媒介,最終作為供電所運營收益的表現。以市場經濟視角來說,日常運營管理的供電所,其中心環節是電力營銷,而供電所的盈利直接取決于市場營銷的結果。電力營銷的根本在于供應給顧客品質較優,且無法間斷的電能及服務,營銷進程并非僅局限在拓寬市場及推廣新用戶資源上,還需提高回收電費的水平,降低資金回籠且規避其產生的風險。
2.電費風險產生的原因
在電力營銷進程里,供電所操作的不適當及運作行為的不合乎規定,完全會給電費帶來巨大的風險,目前,在電力營銷進程里,供電所在其所出現的電費風險緣由主要由以下幾方面構成:
2.1 供電所內部電費管控機制不健全
進行電費回收階段時,較多的部門尚存在著一些情況,不論是管理機制還是職工態度上都必須進行改進。對于管理與控制電費回收方面,供電所在管束及激勵收費員工的制度建立上還不夠完善,絕大多數企業把重心放在電力營銷的進程上,卻忽略催繳電費,且處理及消化電費的壞賬、吊賬渠道不多,經常性地積壓,極易產生不斷擴大的電費風險。
2.2 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滯后,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按照社會根本準則及道德規范的電力營銷,不但需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還應依靠社會所建設的誠信道德規范。1995年出臺的《電力法》正是我國規定其電力費用所遵循的法律條款,可與如今的時間跨度較大,在逐漸發展的我國社會經濟市場機制及電力市場環境里,對于有關電費等一系列的規定遠不適應如今社會的要求,卻依然在適用。此外,因為長時期的我國社會規劃用電的相關規定及推行配電與電表保證金機制,使得如今實施的購電制度無法得到政府的相關政策肯定,在商品購電制度上,用電方對其意識不夠,尚無法確保主動意識繳費,用電企業缺少誠信意識,電費拖欠已成有意,可政府卻因生產會造成影響為由,沒要求供電所切斷用電,致使欠費用電方所在的供電所承擔的風險愈演愈烈。
2.3 用電觀念落后,電力市場環境不規范
目前,國內電力市場里一般存在著公有機制的用電理念,而在認識電力私營上還不夠,進而無法理解商業運營在供電業里的影響。國內電力企業進行市場營銷時依然運用著以往的“先用電,后繳費”供需形式。在供電所的市場及商品化的運營上,較多個體或企業并不明白,無法構成健康發展的電力商品消費觀,在市場里供電所經常需位于劣勢位置,不僅需承受起提供有品質的商品電力,且需較好地維護客戶。所以,在目前的電力市場氛圍里,催繳電費作為供電所來說,通常不是很嚴格,更甚者使用默許用電方的違背規定的行為,對造成的電費風險也由自身來負擔。
3.電力營銷全過程電費風險管理措施
面對國內供電所目前在電力營銷進程里所出現的電費風險狀況,我們應瞄準問題的中心點,由內外兩種不同方向進行調節,樹立起有關市場健全保障制度、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及控制系統,保證電費回收可合理合法、及時有效及定額足額。
3.1 健全供電所內部電費風險控制機制
控制電費風險制度在電力企業里是個整體的系統,它包括電力營銷的不同階段,不論是業務開發、審核客戶資質及簽訂合同,還是執行電費及操作數據等。所以,我們能夠通過職下內容進行把控:
(1)建立電費內控責任制度
構建電力企業管理與控制電費風險系統,應由責任成為激勵管理及操作者進行風險規避的合理及主動渠道。所以,我們需形成電費內部控制的批準及相關報告機制,量化解決電費指標,且分配到所有負責市場終端的管理者上。與此同時,全面建立有關電費回收績效考評機制,管理電費的主要職位需權利制衡,使用責任意識及激勵措施保證電費管理辦法能有效落實。
(2)建立電費風險信息化系統,科學地開展風險預測
避免欠費風險的最佳辦法是構建預警的電費風險制度,管理電費風險者需綜合電力營銷進程里得到的客戶資質、企業資料及合同文本等,且匯總到企業內部控制信息系統里,形成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信息報表風險機制,評定客戶的有關信用等級,由此形成回收企業電費作為主要部分。
(3)建立健全組織建設與制度建設,規范相關操作行為
供電所需面對日漸繁雜的電費回收態勢,需由建立起內部機制開始,做好根本性的防護工作,并內部管理與控制電費風險,在其進程里應樹立起“風險防線”:第一條防線應是電力營銷所有部門的風險把控,監管業務管理機構及市場終端;第二條防線是企業的成本控制及財務管理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定期清算企業財務;第三條防線是審計電費,需科學嚴謹的態度進行電費審核。
3.2 針對電費回收問題,強化管控能力
(1)加強與政府相關管理部門的溝通,共同維護電力市場的良性運作
供電所歸屬為私營部門,最重要的目標便是盈利,針對市場里違背相關規定的客戶應予以斷電,可某些地方政府考慮生產效益問題,需確保用電企業在生產過程里不能停止,所以不允許切斷電力供應。而另些企業因自身屬國有性質亦或別的緣由,在使用電力上,位于市場強勁之勢,故而長期拖欠或滯交電費,更有甚者拒絕支付電費及相應的違約賠償金,這對和諧發展的電力市場來說,無疑是莫大的負面損失。所以,電力企業需增強同政府部門的交流,準時地反映上報相關企業欠費問題,由此得到政府部門的支持,進而致使用電企業能積極自覺地主動繳費,共同營造出健康良性的電力運營氛圍。
(2)引進多種手段,拓寬用電方的繳費渠道
影響電費風險的主要緣由是狹隘的電費繳納渠道,有效地拓展繳費途徑能為繳費客戶提供便捷,降低拖欠電費之風險。所以,供電所經銀行開展實時繳費項目,同多家銀行形成相關繳納電費業務,可讓企業能在互聯網終端或銀行服務網點便能直接辦理電費繳納,有效降低滯交電費及現金繳費的風險。
(3)合理運用法律武器,提高主動維權意識
確保供電所能維護自身的合法權需運用其最主要的武器——法律制度,有效地使用法律措施可合理地減少電費回收時所產生的風險。供電所還應引進法律援助制度,形成一支正常的法律運用團隊,熟知法律渠道的有關流程,對違背商業行為的客戶予以催繳,如果依然沒有效果則應通過法律手段,遞交律師函,且搜集客戶與之相關的違法資料給予司法公證,最后向法院提請訴訟,將所欠電費與相關違約賠償金進行追討,進而增強其主動維權的觀念,降低電費回收所產生的損失。
4.結論
面對當今日漸繁雜的經濟氛圍,供電所更應該在進行電力營銷時,增強電費風險的把控,運用機制化、信息化及人性化的管理措施,躲避其過程所出現的風險,努力將回收電費工作做到最好。希望此篇文章中本人總結的一些加強手段和經驗可以對供電所的風險控制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l]李宗虎.電力營銷全過程電費風險管理[J].華北電力大學,2010.
[2]楊麗珠.淺析供電所電費回收問題與對策[J].現代企業教育,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