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作者在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體會,闡述了關于計算機中職學校的困境的思考,并通過思考,試圖破解計算機中職學校的困境,希望拋磚引玉,與各位職教工作者共同探索,找出一條計算機職業教育的新路。
【關鍵詞】計算機;中職學校;困境
1.計算機中職學校的現狀與問題
計算機專業在前幾年還很火,近年來,計算機專業招生確越來越難了。不僅面臨著招生的困難,而且,還面臨著專業如何發展的困惑。
(1)計算機知識越來越普及
計算機已經不如九十年代那樣,對于很多人來說,還是一個新事物,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很受用人單位的歡迎,招生也很容易。現在則不一樣了,幾乎是每個家庭都有了電腦,電腦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已不在陌生,學習的途徑也有很多,即使是不上計算機的專業學校,也能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與日常辦公所涉及的計算機技能。
(2)計算機技術更新速度越來越快
計算機專業對中職學校來說,困難還在于計算機技術的更新。現在的計算機行業已經不是從前的初級發展階段了,很多公司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專業技術上要求很高,不再是從前懂點計算機知識就可以了。現在的公司不僅要求有更高的技術,還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經驗,而中職生在這兩個方面都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盡管很多地區每年的計算機專業方面的人才缺口都很大,但所需求的不是普通員工,而是需要高端人才。其實,現在的就業形勢在各行各業都表現為對高端人才的需求,只不過是計算機專業因其專業性強,從而使得就業形勢更加艱難。
(3)中職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
中職計算機學校所面臨困境的第三個問題是師資力量。
現在盡管加強了對中職教師的繼續教育,但開設課程的時間大都在假期,十幾次課就結束,根本不能解決什么問題。課程的內容也多是書本知識為主,沒有多少實際案例。而且,因為時間短,往往是剛開了個頭,就接近尾聲了。很多教師參加學習就是為了一個證書。
(4)計算機行業標準不確定
中職計算機學校的困境的第四個問題,就是行業資格的問題。現在,計算機行業的資格證書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勞動部有證書,信息產業部有證書,國家考試中心有證書,微軟有認證,思科有認證,華為有認證,到底哪個證書才算是行業資格證呢?恐怕是各地區、各用人單位的認定會有不同的標準。
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勞動部的證書與信息產業部的證書教育局都認可。
計算機專業的資格評定,的確需要做一個梳理了,國家應統籌各個部門,制定一個統一的行業標準,而且,因為計算機專業發展的特殊性,這個統一標準多長時間進行標準更新,還是需要考慮的。
如果沒有統一的行業資格標準,那么,在教學上就會出現多重標準的困惑。因此,我強烈呼吁國家在這方面進行改革。
(5)中職學校的生源質量不高
中職計算機學校的困境之五是生源的質量。很多職校學生在學習上有障礙,而計算機專業又要求學生有較高的學習素質。生源不理想,畢業生質量就不會高,用人單位反饋就不好,社會信譽就會下降,反過來進一步影響生源。這種惡性循環會把中職學校拖入一個困境而不能自救。
2.如何走出困境
(1)對職業學校的專業與數量進行適度的整改
造成中職學校困境的原因概括起來說,就是兩點:一是體制與環境。二是學校自身建設。先來看體制與環境。現在許多其它專業學校也開設計算機專業,比如,女子職業學校、金融職業學校、電子職業學校等。計算機技術已經不象以前那樣神秘,很多學校簡單的計算機課程也能開設,而計算機專業在中職又不能開設得太難,所以,計算機專業的中職學校在計算機專業方面并沒有太多的優勢。再有,很多私立的職業學校不僅在專業設置上比較自由一些,而且,在招生時,也可以拿出更多的錢來給回扣,在招生時,雖然無論從校園建設的硬件方面來說,還是從師資力量的軟件上來說都不如公辦學校,但招生的“力度”卻比公辦學校大,效果也比公辦學校好,而且,私立職業學校招個一、二百個學生就可以過得很好,但公辦學校招五、六百也勉強生存。我在私立職業學校也做兼職,雖然少數私立職業學校的師資水平比較高,甚至比公辦學校還要高,但大多數私立學校在師資上還是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盡管這樣,但仍有不少學生上了私立的職業學校,這些小的私立職業學校每個學校分流的學生的數量不多,但所有私立職業學校分流學生的總數量就對公辦的職業學校造成不小的影響。
那么,是否是要取消私立職業學校呢?這是不可能的。私立職業學校作為公辦職業學校的一種補充,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辦學形式,但由于前些年職業教育形勢曾出現過一個高潮,公辦職業學校當時的容量又不夠,在當時,私立職業學校的確起到了補充公辦職業學校的辦學規模的不足,但近幾年來,隨著職業教育低谷的到來,這些私立職業學校又成為公辦職業學校發展的障礙。那么,對于私立職業學校,不能說用著時鼓勵,成為障礙時又打壓,這對于私立職業學校是不公平的。問題是,前些年,無論是公辦職業學校,還是私立職業學校,都出現發展過快的問題,沒有計劃,沒有考慮到生源的變化,也沒有考慮到高中與大學的擴招,由于,發展過快,造成職業學校的數量超過實際的需求,不僅出現教育資源的過剩,而且使目前的職業學校之間出現不良的、無序的競爭。
我認為,目前,應該對職業學校進行適度的合并與整改,使職業學校的數量與專業設置處于一個合理的狀態,這恐怕還是要通過官方的行政手段才能實現,所謂解玲還需系玲人。
(2)統一行業標準,提高師資力量
統一行業標準這個命題是一個大的命題,我還沒有完全想通,這里,只能做一個簡單的思考。
第一,無論各行各業,如果真正施行行業準入制,那么,計算機行業的標準再難制訂,也要有一個粗線條的標準。我是大連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的專業委員會委員、考評員,但我長時間地有一個困惑,即是計算機的行業標準很混亂,無法厘清。勞動局有一個計算機等級鑒定,信息產部有一個等級鑒定,而教育局對兩種鑒定都承認,都可以發給畢業證。這種無序,不僅使用人單位的困惑,也造成了教學上的困擾。所以,用人單位只能憑自己的感覺來評價學生,用一句看“實際能力”來自慰。因此,在接受學生時猶豫不決。所以,學校在教學上就不知所從,也只能憑教師的感覺來了。
第二,行業標準應不斷地更新,對于計算機專業而言,更是如此。那么,我建議國家相關部門,無論是教育部,還是勞動部,抑或是兩部通力合作,抑或是單獨成立一部門,對每一行業,都要有相應的機構,專門進行行業標準的建設也更新。在相對統一的行業標準下,職業教育,特別是計算機專業的職業教育才能有章可循。
第三,在確立相對統一的行業標準后,教師的水平的提高就成為可能。職業學校的師資現狀不容樂觀,這與國民的觀念有關。我是職業學校的教師,但我對于職業學校的教育現狀并不是很認可的,許多職業學校的教師根本沒有受過正規的師范訓練,很多教師來自于各種類型的大學,作為專業或有企業經驗的人才引進學校,只要通過教育局一個心理學、教育學、標準話等簡單的考試就可以獲得教師資格證,其教學水平是可以想見的。假如只需要經過幾個月的學習,通過簡單的考試就可以輕松地獲得教師資格,那么,還要師范大學干什么?何況,還未必是專業或有企業經驗的人才,只不過是政策被合理地運用罷了。
對于教師而言,如果職業學校成為一個好混的地方,那么,我們還能指望職業教育有什么前途嗎?嚴格厘清與提高職業學校的師資,對職業教育而言,應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一個職業教育走出困境的良方。
(3)對企業進行一定的限定與鼓勵
中職學校,尤其是計算機中職學校的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就業問題,而我國的企業在這方面做得還很不理想。如上文所述,我國的很多企業既不想付出培訓資金,又對中職畢業生不甚滿意,這在很大程度上給我國的職業教育造成了阻礙。也許有的人會說,是職業學校培養的畢業生不能符合企業的要求。這么說也有一定的道理,確實有許多職業學校的師資水平不高,培養的畢業生不能勝任,或不能滿足企業的要求,但企業在與職業學校的溝通方面還是不太積極的。比如,職業學校的教師要想真正地走進企業,一般來說,還是有困難的,特別是計算機專業的教師要進到IT企業是很困難的。我曾聯系過幾家IT企業,還是朋友關系,但企業方面還是不太愿意,據幫我聯系的朋友說,是企業怕我們去了把核心技術學走,怕我們把客戶拉走。為什么這樣呢?一是IT企業的一些簡單的定單可能沒有多少技術,比如,在大連,做日文錄入,間取圖等這樣定單的IT企業不少,其工作本身沒有多少技術含量,所以,這些企業怕我們職業學校的教師進企業后,把他們的客戶拉走。二是有一些IT企業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如果不是企業的員工,一般是不會接觸到這些核心的,由于我國的專利技術的保護還不是很到位,而計算機領域的一些技術,如果他人能接觸到,而且,他人有足夠的專業能力,那么,的確是很容易被他人掌握,因此,有自己核心技術的企業一般也不太歡迎職業學校的教師進入。
無論是什么原因,如果職業學校的教師不能經常深入到企業去實踐,那么,在教學上,肯定是會與企業的生產是脫節的,這必然造成職業學校的畢業生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也許并不難,關鍵是體制能否理順,政策能否制定與執行。我國的很多地方在搞職業教育都是向德國學習的,也派出不少人員到德國去學習,但,為什么學了這么多年,我們只學了一個“雙元制”的名詞,而職業教育并沒有學到實質的東西。德國的職業教育之所以先進,有很大的原因是與企業的密切聯系,而這種密切聯系是與政府的限制與指導又是密不可分的。據有關資料顯示,德國的企業必須要接受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必須要接受職業學校的在校學生到企業去實踐,同時,這種做法不單純是強制限定,而且還會有相應的獎勵,如果企業在與職業學校在協作方面做得比較好的話,政府還會在稅收方面給予一定的減免。象德國這樣既有限定,又有獎勵的政策使得學校的職業教育與企業的生產實踐能在技術與用人需求上始終保持良好的信息交流,從而,使職業教育保持長盛不衰。這一點,才是我國職業教育所應學習的。
3.結束語
我是如此地熱愛教育,熱愛計算機教學,我相信,職業教育的前途一定會越來越光明,計算機職業教育也一定會越來越紅火。謹發此文,向各位同行與前輩請教。文中錯誤,敬請指正。
作者簡介:王旭(1965—),男,現供職于大連市計算機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