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計算機教學工作過程中,不應僅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還應對學生進行有針對的培養,以有效引導學生向健康型、多元化方向發展。同時,中職教育擔任著為社會培養應用性人才的責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還創建新社會需求導向下的教學模式,以將學生培養成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為目的。本文就中職計算機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社會需求;人才培養;中職計算機教學模式
1.引言
對于現階段的中職教育工作而言,計算機教學應認識到,學生因性格特點、專業方向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著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過程中以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提升教學工作質量。在制訂教學方案時也應根據學生需求與市場導向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如對于某專業的學生而言,在之后的工作過程中會常用到一些計算機軟件來進行磨具制作、工藝圖繪制,這就要求教師在注重基礎計算機課程教學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深化,以充分挖掘學生的計算機潛能,為今后他們更適應自己的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教學模式如下:
2.明確教學目標,轉變教學觀念
教師要逐漸建立現代化教育觀念。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為邁入社會打好基礎。同時,還應注重教學氛圍的營造,以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并引導學生由“學會”逐漸轉變為“會學”。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與探索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只有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順利實現教學目標。對于市場導向下的中職計算機教學創新模式而言,也是如此。教師可依據計算機教學的課程特點,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工作來引導學生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的結合。
例如在PowerPoint相關課程內容教學時,可充分結合學生語文、數學、英語等基礎課程的同步進度來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制作相應的幻燈片,以色彩豐富、圖文并茂的多媒體元素來帶給學生多種感官刺激,從而使學生在掌握與鞏固所學基礎課程知識的同時,獲得計算機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的提升。
4.強化實踐環節,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中職計算機課程對實踐操作要求相對較高。為此,教師在注重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應注意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例如,在講解完PowerPoint的相關操作之后,可選擇相應的課題來要求學生用PowerPoint來自主制作課件,并輪流讓他們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在加強學生計算機軟件操作能力的同時,做到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從而使中職計算機教學水平得到相應的提升。上機操作是教學環節中學生把知識加以轉化為能力的重要實踐途徑。計算機學習首要條件是設備和設備的使用。特別是指令的掌握,教室里不厭其煩地講授,學生沒有感性認識,就不會升華為理性認識,更形不成動手能力。一定要爭取多上機,實踐才能長才干。因此通過計算機操作,營造一個學生控制的發現式良好學習環境,是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的保證。為提高上機效率,在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進行操作的前提下,每次必須把課堂教學的三基知識轉化為能力。學生上機時,老師巡回指導,及時對學生進行提問、輔導、答疑,檢查每個學生掌握的程度。并要求學生認真完成學習報告。
5.以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定位培養人才
計算機技能人才的培養不僅是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最終還是社會需求的體現。因此對計算機技能人才的培養要根據社會和企業的需求,找準人才培養的定位,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和方向,讓培養出來的人才能隨時了解市場動態。例如圖形圖像的處理技術可以應用在廣告設計、裝潢設計和展會設計等領域;同時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依托企業的豐富資源實現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發展,企業可通過學校的定向培養獲得企業需求的人才,實現學校培養的人才與行業企業接軌,有效地培養受市場歡迎的計算機技能人才。
6.重視學生的合作精神的培養
在競賽式結構的教學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過分的競爭會導致過重的壓力,使學生過分緊張和焦慮,抑制學習。學生往往千方百計地提高自己而貶損對方,相互之問缺乏交往和溝通、排斥合作和互相幫助,形成嫉妒、驕傲、自卑、封閉、保守等狹隘心理。通過對中職畢業學生的一項調查表明,畢業生在工作中普遍缺乏合作意識,未來社會不僅需要競爭意識,同樣需要合作精神。美國的實驗認為運用新技術進行自主學習比傳統教育模式更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教師可以通過分工讓每個學生分別承擔不同的角色,并把榮譽與同組所有成員聯系在一起,以培養學生積極的相互依存感。
7.培養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
發散思維為在解題中尋找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的方法;收斂思維為在解題中,盡可能利用自己有的知識和經驗對眾多的方法進行比較,從中確定出最佳方案,兩者的有機結合更有利于創造力的發展。計算機教學中,引導學生從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學科的理論,開闊思路,找出發現問題的多種解法。在眾多的解法中,經過分析、歸納,最終得出一個最優化的結論。
8.結語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中職計算機教學模式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能力,對學生綜合計算機技能的提升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隨著計算機理論知識的推陳出新,作為中職計算機教師也應樹立起符合社會需求的定向培養觀念,在豐富自身理論知識的同時,對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完善與創新,為社會培養更多的計算機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巍.中等職業教育中計算機技能人才培養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0):171.
[2]樓健兒.中等職業學校“優化計算機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J].職業技術,2008(10):18.
[3]姚小崗.中職計算機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J].職教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