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網事故搶修是配電運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實現配網事故的高效處理直接反映著電力企業供電可靠性與服務質量的優劣。同時配網事故的搶修屬于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著多個專業與部門,任何環節的失誤都會影響到配網事故處理效率的提升。本文作者結合自身經驗首先對提高配網事故處理效率的必要性進行分析,隨后對配網事故處理上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闡述,并對如何提高配網事故處理效率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配網事故;故障處理;處理效率;提升措施
1.提高配網事故處理效率的必要性
配網事故處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國家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此類事故處理的滯后,對國家經濟效益與社會穩定有著顯著影響。然而近些年,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和先進企業管理經驗的引入,原有的配網事故處理反映機制以無法適應新時期配網正常運行管理的需求。為滿足廣大人民日益提高的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亦為實現電力企業的長久健康發展,電力企業應積極創新傳統技術,引進先進理念,建立科學、合理的現代化事故處理反映體系,實現配網事故處理效率的不斷提升。同時這亦是我國加快現代化建設,實現經濟再次飛躍的必然需求。
2.配網事故處理上存在的問題
2.1 現場到達方面
(1)搶修機制的不健全
就中壓故障而言,缺少相關故障地位技術的保障,故障的查找只能依靠大量人員分組進行逐步查找,效率低下。運維班多為兼職搶修工作,缺少統一的值班地點,當夜晚發生事故后,才通知人員自己奔赴現場參 與搶修,浪費大量寶貴時間。
(2)惡劣天氣影響
每年的五月至九月是配網事故的高發期,而此時正值夏季,雷雨、暴風的惡劣天氣頻發,極大的影響了相關急救人員抵達現場的速度,導致搶修時間的延長。
(3)人為因素
事故急救人員對偏遠地區的地形、路況缺乏了解,在農村等地區又缺少明確的地標等。這致使一些定點低壓故障發生后,維修人員難以快速。準確的抵達事故現場。
2.2 事故定為方面
(1)配電網缺少相關精準定為技術
我國很多10kV中壓配電網尚未實現饋線的自動化,對于中壓故障難以及時隔離,實現故障排查范圍的縮小。對故障點的尋找仍是以原始的人還排查戰術為主,致使在故障的定位上浪費大量時間。
(2)惡劣天氣影響
有時配網事故的發生是由于大風、雷雨、暴雪等天氣導致,事故發生時由于惡劣氣候,維修人員難以立即開展故障的巡排工作,只有待天氣轉好后才能進行維修任務,延后了事故的修復時間。
(3)缺少對故障定位的輔助工具
當前配電事故的搶修定位工作職能依靠維修人員對線路上所有設備逐一檢查來確定,有時甚至需要利用變電站進行分段式送電來減小范圍,浪費了大量時間。
2.3 故障的修復方面
(1)配電設備品種、生產廠家和型號的不斷增多使得各類備件難以備齊
隨著國家配電網絡的不斷發展,網絡中配電設備的品種不斷增多,很多同類設備有著多個生產廠家,而不同廠家其制造工藝亦有所不同,這就使得其彼此配件間無法通用。而在日常維修中又難以將多有零件予以備齊,這就使得故障出現后,有時因相關零件的缺失而無法立即實現修復。
(2)維修人員技術水平高低不同
快速的完成搶修,就必須能夠及時針對不同的故障,設定最佳修復方案并快速開展修復工作。但由別維修人員多未經過系統、嚴格的崗前培訓,使得部分人員技術水平存在不足,影響事故處理效率。
(3)搶修工作缺乏統一的作業標準和時間安排
由于缺少相關操作規范,相同設備相同故障的修復時間會因事故處理中現場組織、人員水平、零件準備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時間上存在巨大差異。
3.提高配網事故處理效率的措施
(1)加強對配電網技術的改造,為配網故障提供必要的信息數據來源
通過遙控技術實現對變電站10kV饋線開關盒配網三遙點開關的遠程控制,實現故障隔離和送電恢復效率的提升。其次建設配電檢測系統,建立配網數據實時平臺,通過安裝相關專業故障指示裝備,實現對全網的全面監控,促進配網故障的定位效率。
(2)優化急修班設置
制定專業的配網急修班優化方案,建立科學、完善的維修人員培訓機制,制定合理的賞罰機制,設定專門的辦公、值班地點,確保維修人員的24小時待命。對急修班自身工作職責和外委工作界面進行明確,禁止搶修工作的對外委任,從而促進事故處理效率的提升。
(3)提高配網的運行管理
增強對配網竣工工程的驗收檢驗,確保工程竣工圖紙的精確,加強對配網中各設備運行資料的管理,確保可為搶修工作及時提供有效資料。此外,建立線路外因破壞的黑點檔案,近年來配網線路因外力破壞的事件不斷增多,建立相關黑點檔案,可為故障的判別、定位提供有力依據。最后增強對架空線路絕緣子的選型管理,制定專門的計劃,并結合日常線路改造,實現對故障率高、故障查找難度大的針式絕緣子的淘汰,推廣使用效果更好的玻璃絕緣子等。
(4)提高急修人員技術水平,引進先進輔助技術
具備優秀技能水平的急修人員是配網實現高效搶修的重要基礎。應不斷加強搶修人員專業技能的培訓,定期開展培訓班,組織急修人員進行故障分析、案例學習等,同時還要定期對其進行技能普考。同時還應根據不同人員的特點展開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建立專業的搶修工作質量評估體系,加強對其工作質量的監督,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和服務質量。除此之外,還應引進先進輔助技術,通過GIS(地理信息系統)、GPS(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和RS(遙感技術)的相結合,實現對故障點周邊環境信息的迅速采集,為維修人員趕往現場,選擇最佳行駛路線,實現時間節約的最大化。
(5)增強對事故搶修工作的規范化管理
①配置統一的急修車輛,根據常見故障,配備急修工具、材料等,盡可能實現搶修的一次到位。②對搶修工作實現標準化作業,對常見故障的處理進行流程化總結,編制故障檢修指導書。規范檢修的時間定額,確保搶修工作的高效進行。③實現故障備品配置的標準化,規范主要設備的技術標準與尺寸,提高零件的通用性,減少備品種類。同時優化應急物資的申購、調用渠道,建立主頁的應急物資儲備庫,并定期更新,為應急物資的使用提高保障。
(6)做好故障隔離,減少停電范圍
①推廣使用配電線路的帶電合環技術,可以實現合環轉電的線路執行合環轉電,縮短非故障區段的浮點時間。②增強對刀閘、配網開關等設備的日常維護,尤其是針對分支箱符合開關的檢查,定期檢查柜內凝露、銹蝕狀況和其蓄電池的運行情況,一旦出現問題馬上處理。③對大型用電戶或住址小區預留發電車接口,在故障發生或電網供電不足時,可通過應急發電車恢復對重要客戶的供電。
(7)制定大型配網事故搶修聯動機制
對施工技術復雜,工程量大的大型故障,可通過聯動機制整合外部施工力量及社會資源共同施工,提高處理效率。其次建立大規模故障搶修的物質、人員跨區越調動機制,根據物資及人員的實時信息,按照最優原則實行物資調配。此外還可建立與政府及警察部門等的聯動機制,避免因市政建設和民事糾紛等對搶修工作造成影響。
4.總結
配網事故的搶修工作直接影響著千千萬萬電力用戶的正常生活,能否及時實現對配網事故的有效解決不僅是電力企業能否能夠提供優質服務的直接體現,更直接關系著電力企業自身的長久可持續發展。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關鍵環節,各電力企業應對配網事故的各個環節進行細致研究,制定符合自身地域特色的配網事故高效處理策略,促進配網事故處理效率的顯著提高,從而不斷提高企業供電的穩定性與可靠性,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張敏智.配電網故障搶修效率提升策略探析[J].電子測試,2013(11):49-49.
[2]林文録.如何提高配網故障的搶修效率[J].硅谷,2013 (8):105-127.
[3]楊燕.關于減少配網用戶類故障耗時的探討[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19-21.
[4]丁同奎.配電網故障定位、隔離及網絡重構的研究[D].東南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