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了一種低頻小體積的晶體濾波器,通過優化設計內部結構、濾波晶體的各項參數等關鍵技術,最終滿足用戶使用要求。同時替代進口產品,實現了國產化。
【關鍵詞】低頻;小體積;晶體濾波器
近年來,隨著整機性能的提升,對元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晶體濾波器是一種頻率控制器件,在接收機中起著信號選擇作用。它具有體積小、工作溫度范圍寬、損耗小、矩形系數好、選擇性好等優點,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通訊、導航等電子設備中。
為了滿足用戶的要求及元器件國產化的需求,我們研制了一種低頻小體積晶體濾波器。
1.技術指標
2.設計方案
2.1 工作原理
單片晶體濾波器可以理解為一個雙耦合諧振回路系統如圖1所示,應用晶體的逆正壓電效應原理,在AT切型石英晶片上用真空鍍膜的方法,鍍上兩對有確定位置和一定形狀的電極,當一定頻率的電信號加到輸入諧振器上時,由于逆壓電效應,在輸出諧振器的內部將產生相應頻率的厚度振動模,應用能陷效應,振動模將依次地被傳送到壓電基片的輸出諧振器上,在輸出諧振器上通過正壓電效應,將機械振動波變換成電信號輸出。實現電信號的濾波。
圖1 雙耦合諧振回路
2.2 電路形式
考爾-契比雪夫濾波器在頻域使用時,衰減極點在無窮遠處而且矩形系數最好,該產品阻帶衰減要求大于75dB,所以正好選用這種歸一化濾波器形式。從契比雪夫濾波器特性圖上直接查出n=8可滿足要求,因此選用八極點單片晶體級聯電路形式,由于端部負載和特性阻抗不相等,故需阻抗匹配。電路原理圖如圖2所示。
圖2 電路原理圖
3.關鍵技術
3.1 關鍵技術
關鍵技術就是為改善單頻性、減小寄生而采用的寄生錯位法。本產品相對帶寬為0.3%,對于單片晶體濾波器來說選用X軸向耦合才能實現,但弊病就是單頻性不好、寄生大,寄生振動的存在會嚴重影響濾波器的特性。
通過設計不同的晶片邊比,使四只單片濾波諧振件的寄生位置不同,在串聯組合時,選取寄生位置和幅度不同的四只諧振件進行搭配,由于寄生位置彼此錯開,進而大大減弱了寄生幅度,達到改善單頻性、減小寄生的目的。
3.2 內部結構設計獨特
本產品屬于低頻段,內部晶片形狀設計為在低頻段具有較高活力的矩形,可以實現小的損耗;由于體積很小,內部結構設計顯得尤為關鍵。采用一次封裝,諧振件裸放在內部,安裝時將諧振件分上下兩層錯開扁平鉤焊到印制板上,同時在諧振件引線處多加一根單股銅導線,即有軟支撐又有硬支撐,保證了產品的可靠性;變量器的屏蔽盒直接焊接在基座上,同時又與印制板焊接,實現大面積接地,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內部結構如圖3所示。
圖3 產品內部結構照片
4.關鍵工藝
關鍵工藝就是晶片研磨加工工藝,改尺后晶片邊緣的光潔度、垂直度和精磨后的晶片平行度是改善寄生的關鍵。采取的措施是從粗到細進行研磨,為了有效去掉前道研磨工序對晶片留下的破壞層。為了保證平行度、平面度、光潔度,我們取消了粘板研磨,采用6S、4S研磨機研磨,雙面校角,最終砂號為W3.5,確保晶片達到設計要求。
在上片點膠工序由手工點膠改為機器點膠,提高了產品的電性能指標。在操作過程中導電膠在針管內不裸露在外面,成分不易揮發,保證了導電膠的有效性。通過調整機器氣壓參數使出膠量得到很好的控制,點到振子上的膠量一致性好,而且膠點光滑無拉尖現象,同時膠點大小一致性給安裝帶來了便利。
5.實測結果
6.小結
通過本產品的研制,掌握了低頻段在體積小的條件下實現較寬帶寬比的主體技術、在有效抑制寄生方面有所突破。為低頻晶體濾波器的設計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忠誠.現代晶體濾波器的設計[M].國防工業出版社, 1981.
[2]馮致禮,王之興.晶體濾波器[M].宇航出版社,1987.
[3]張沛霖,鐘維烈.壓電材料與器件物理[M].山東科技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于麗瑩(1973—),女,遼寧遼陽人,現供職于遼陽鴻宇晶體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石英晶體濾波器設計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