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結合實際工作崗位,提出了工廠供配電課程教學改革思路,根據該門課程的特點,構建了新的課程體系,并在教學中給予了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達到了教學改革的目的。
【關鍵詞】工廠供電;課程改革;理實一體化
一、引言
“工廠供電”課程是自動化專業的專業課。該課程是一門傳統的課程,與實際緊密聯系、有較強的實踐性,內容多、涉及面廣,但難度相對較淺,且新內容不斷增加。由于該課程有以上特點,我們認為有必要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進行改革,以切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當前的職教形勢與改革的必要性
1.高職教育面臨的挑戰
自2010年以后,許多高職院校都有著這樣的感受,生源開始慢慢的減少,學生的整體素質在下降,分數也越來越低,招生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如何在競爭中突圍,是我們職業教育面臨的挑戰,而目前我國的高職教育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更多地沿襲了本科教育的教學方法;課程的結構不合理,基礎理論比重大,導致學生能力和素質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缺乏競爭力。
2.高職教學如何改革
參考德國職教的成功經驗[2],針對企業的需求去培養學生,是我國的職業教育改革的目標。企業所提供的很多崗位對學生的理論概念要求不深,而是專注于實踐,能夠獨立頂崗,勝任崗位所需的職責。
3.高職“供配電技術運行與維護”課程改革的理念
本課程將突出“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理念,在課程內容上體現以“學生動手訓練為核心”的改革思想,突出職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自主意識,提倡個性化教育,加強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能夠參與到實踐當中來,增加教學的新鮮感,由于本課程屬于專業性很強的課程,必須能融入到現場情境教學,而不在拘泥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提高實驗和實踐課程的比例。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手能力,為高職學生畢業后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奠定基礎。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銜接,提高高職院校的生存能力。
三、提出思想,改革教學內容,突出實效性
1.課程體系的設計框架
我們把整個教學環節分成7個項目,整個設計框架如圖1所示。每一個項目又分為若干個任務,項目之間即是獨立的,又有相互關聯。在教學中,可以針對不同的項目靈活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調動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手段,增強實踐環節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培養的特點,結合理論課模塊化教學模式和對電類專業學生職業素質的需要,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把工廠實景引入課堂,與實踐理論相結合,同時按單元模塊密切配合理論教學進度。每一項目完成后即進行階段考核;由小組和老師共同組成考核小組,實時給出考核成績,并選出優秀班組。通過崗位實習,使學生具備生產技術崗位要求的職業技能、專業技能,畢業后能很快成為企業生產一線所需要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圖1 課程教學設計框架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1.教學方法的采用
(1)運用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采用如項目教學法、引導文法、案例教學法、學生分組討論等多層次教學手段、使問題具體化、內容簡單化。同時針對不同的教學項目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將課堂講授、現場教學、案例教學、多媒體演示、網絡等教學環節相互結合,使理論與實踐相互滲透,密切配合。
(2)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方式,使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將理論與實物有機結合,突出職業技能、團隊技能培養。突出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完全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改變教師的角色,學生從被動變為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和思路,進而深化理解、正確應用、牢固掌握,最終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使教學效果顯著。
2.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1)在項目設計上,采用情境式教學以及多媒體,對一些實景用圖片的方式展示,一些原理可以用動畫展示,讓學生有更直觀的印象。同時列出內容的重點及難點。引入信息技術手段,開放式網絡教學,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查閱各類參考書目,進行網絡資料搜集并推薦相關網站的鏈接,布置完成及批改作業。在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教學、網上學習、交流溝通的基礎上,采用QQ群技術論壇等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結合,將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充分應用于教學改革之中。
(2)運用企業資源,將企業資源融入教學當中,可要求學生參與頂崗實習,企業培訓,企業現場教學、實際操作、構成一個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的現代教學鏈,形成培養學生實用型課程教學體系。
五、采用新的考核方式,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考核方式一般通過理論考試來考核,而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實際效果并不理想,特別是近幾年,理論成績越來越低,勢必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改變這種狀態,必須要采用新的考核方式,突出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職業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單純的理論,而真正過硬的實踐能力培養與提高一直困擾著高職教學課程改革的各個環節。如何能有所突破,其決定因素是教學真正有效的實施。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由被動轉為主動,到變得積極參與。讓每一個參與項目的學生變得更有成就感,這樣教學改革才能成為真正的具有高職特色的課程。
1.新的考核方法,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客觀評價
新的考核方法為多元化考核評價方法,重視理論與實踐考核。考核時應以整體綜合能力來考察,重視專業技能、職業素養、協作意識、團隊精神和實踐能力。
(1)理論部分:考核學習態度、專業知識、與人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等,采用開卷的方式。通過分組方式進行組內學生自評、互評,并進行答辯,綜合評定學生的學習能力。成績評定包括學習態度、作業情況、自評、互評、階段考核等。
(2)實踐部分:采用過程考核,每個項目從開始到結束,整個過程當中包括實驗報告、實踐操作、操作態度、專業技能、職業道德、合作能力、成績評定等。
2.重視實訓環節,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
加強實訓教學中的管理和考核是提高工廠供電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在考核中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建立實驗實訓分項與綜合考核的量化評價體系。實驗實訓考核采用應知考核與實際操作考核的方式,成績評定由平時成績、應知成績和實操成績構成等。每項考試內容各有側重,既增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又強調學生對知識的綜合與應用,達到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
六、結語
2013年開始,我采用了新的教學模式,對象是12級電氣自動化班。與和前期的班級11級電氣自動化班成績進行了對比分析(如表1所示)。
對比發現,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成績有了明顯的提升。學生素質明顯提高。
總之,這幾年來,我們在工廠供電教學改革上做了很多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供配電系統運行與維護現已成為院級精品課。相關教學文檔全部在網上可查閱。在實際教學中不斷的運用已改革的成果,學生對該課程的滿意度不斷增加。
參考文獻
[1]劉介才.供配電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2]張國峰.高職院校“工廠供電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淺談[J].中國電力教育,2008(12):26-27.
[3]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馮毅(1980—),男, 講師,主要從事電氣專業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