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論述基于黃石職業技術學院網絡工程布線理實一體化教室平臺,借鑒國內外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經驗,結合作者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并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進試驗,效果良好。
【關鍵詞】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模式
隨著社會對勞動者知識水平、認知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的要求越來越高,職業教育相應地為現代社會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專門人才。黃石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基于黃石職業技術學院網絡工程布線理實一體化教室平臺,并結合本院實際和企業的要求進行教學改革活動。經過不斷地學習、探索,并對“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進行改進試驗,效果良好。
一、教學改革的理念和思路
網絡工程布線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運行機制改革,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目標,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培養適用符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目地的教學模式。
2012年以來,我院積極推進學院課程教學改革,在教師培訓積極走出去、引進來,在課程教學改革內容和方案上學習新的教學理念、積極參與、主持編寫符合學院情況相適用的教材,教材內容新穎、教材內容結構與企業需求相一致;積極引進企業人才,參考企業需求制定適宜的人才培養方案,為課程改革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和素材,然后教師按企業的最新要求,精煉出每一單元的內容提綱。
二、教學改革的設計與安排
1.教學設計實施靈活
學習任何知識提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遷移理論告訴我們,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對后繼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我非常重視創設探討新知的情境。網絡工程布線在單元設計任務的選擇上基于工作任務的需要為目的,使學生在實踐中重溫理論、在實踐中加深對專業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應用,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滿足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需要。網絡工程布線是在真實的環境中對工程施工,按操作順序給出學習單元的,在操作中強化對行業標準的理解。
2.教學組織創新重組
創新教育明確的告知學生:知識的學習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是為學習者的多方面發展服務的,是為開啟學習者的潛能、培養學習者的思維方式和能力服務的。教學組織創新:
①教學目標要創新。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創造性制定具體的目標和請求、不拘泥于教材內容。
②教學過程要創新。設計時可不循舊規,對如何講解、重要環節如何處理進行創新設計。
③教學方法要創新。可以采用提問法、分組討論法、操作法、類比法、啟發引導等等,方法不固定單一。
④師生合作要體現創新。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創造、探究知識。
3.教學考核評價一體化
網絡工程布線理實一體化教學評價體系采用教、學、做、考、評一體化的考核模式,考核體系注重過程、重能力,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注重學生職業習慣、職業能力的養成。教學考核評價一體化:
①學生積極反饋,即學生在操作學習過程中積極反饋對所學課程的喜愛程度。主要方法是在課程過程中采用小組評價、小組互評,結束時向學生發放過程評價表,征求反饋意見,包括對課程組織的反應、教學內容的反應、教學方法和技巧的反應、是否能在將來工作中用到所學知識和技能等。
②學生學習收獲,即確定學生是否在知識、技能和工作經驗等方面得到了提高,確定學生是否能夠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③職業行為變化,即確定學生通過學習發生行為改進程度。在實際工作中是否使用到新學習到的知識技能。
④學生工作績效,即了解學習帶來的績效改變。它評價對象不僅是學生本人,而包括個人職業生涯發展和外部大環境的影響。
三、教學改革的效果
1.學生方面
①增強師生互動,師生互信,即學生本身參與授課、討論,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在做中學習到理論實踐知識,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得到提高。關于學生對于學習現狀的態度的調查結果,其中20%的學生一直在努力嘗試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23%想過改變自身的學習方法,但尚未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57%的學生認為已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②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性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就會帶著激動的情緒去思考問題。學生有了自主獲取知識與技能的能力意愿,更容易具備獲取知識與技能的能力;以下開調查數據表明,學生學習動力有了明顯的提高,約57%的學生動機明確。有48%的學生經常預習或復習,69%的學生偶爾預習或復習,78%的學生愿意參與小組討論。開展教學改革后,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有了明顯的改善,為走出校門適用社會奠定了基礎。③真正實現了學生為主,教師為引導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參與學習、互動、實踐、評價、總結等教學的各個環節,學生印象深刻,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局面,課堂氛圍融洽。
2.教師方面
①提高效率,節約時間。學生自主學習后,明確了問題的所在,掌握操作步驟,注意操作細節,在操作過程中記錄問題的重點,反饋給教師,教師對問題集中講解,對重點疑惑的學生個別輔導,這提高授課效率。
②提高了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扎實的基本技能。教師在師生互動、實踐、反饋等環節要求教師必須熟悉大綱、課程重點、難點,熟悉學生的情況。做到教學對象層次化、教學內容梯度化。這要求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社會在不斷進步,學生的知識結構在不斷變化,時代變化要求教師必需“與時俱進,終身學習”、提高對課堂教學駕馭能力。
③讀懂學生,幽默治學。通過體驗深入了解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就是教育要回歸到關注學生情感、人格和道德上來;二是教育趨向教育家辦學和教學上來,這是我們教育走向更加科學、和諧、誠信的歷史性拐點。在教學過程中“激情比學科知識、教學技巧、組織管理、友誼和趣味更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不斷地學習,不斷積累智慧,才能培養出智慧的學生。教師隨時注意學生的一舉一動,感受課堂氛圍,采用不同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四、教學改革中存在不足
1.真正讀懂學生問題。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有著不同的個性特征,教師在備課前了解學生、讀懂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個性的差異,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才能真正地發展。然而教師面對新學生,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顯得有點力不從心,因而教師往往僅關注學生的“共性”。
2.分組學習中組長代辦問題。在小組討論、分組操作、小組互評過程中,有些學生偷懶的現象,有些問題交由組長代辦,組員參與程度不高的問題。
3.學生在獨立完成“報告”問題。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對問題記錄不規范,事后找同學抄一抄,小組發言提問不積極,完成作業不能獨立完成。
當然在第一輪教學改革中過分注重形式和花樣的問題,教師對課程改革理解深度問題,其中還有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期待逐步解決。
五、結論
通過課程教學改革,學生學習的熱情明顯提高,對教學的滿意度大大提高,師生的關系更加融洽,校園的學習氛圍更濃。
作者簡介:邵杰(1976—),男,安徽泗縣人,黃石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講師,長期從事計算機網絡培訓教學工作。